——《李俊和獲獎詩聯墨跡選》序二
蔣力華
今日晨光曦微時,在家園小區漫步。秋風蕩漾,清爽宜人,草木又是壹年秋,身姿搖動著五彩斑斕。我的心情很好。回到寓所後,看到文友李俊和先生寄來的樣書——《李俊和獲獎詩聯墨跡選》,心情更加愉悅。
我與俊和先生相識較晚。2005年底,吉林省楹聯家協會成立。中國楹聯家協會孟繁錦、劉育新等中國聯壇名士均 來長春祝賀。他們壹致推舉和稱譽俊和先生。我的老友於濯非先生更是詳細介紹了俊和先生的非凡業績。從此同俊和先生的來往日益增多,對他的了解和才氣感知愈深。
俊和先生是吉林梨樹人。他便是在這片肥沃熱土之上挺拔生長著的壹棵梨樹。春天滿樹花開,夏天枝繁葉茂,秋天碩果累累,冬天傲立蒼茫。我說,俊和先生是吉林人的壹個光榮,是中國聯壇中的壹位奇才。他快馬馳騁幾十載,詩聯叠翠,成績卓著。劉育新先生說,俊和先生是壹個奇跡,是壹個得獎專業戶,中國楹聯界有壹個“李俊和現象”。我們這些說法,並非是文友之間的“按摩”,也不是低級庸俗的溢美之詞。俊和先生的這本集子中所選作品,均是獲獎作品而且省際有獎征聯中的獲獎作品並未選入。據不完全統計,他在全國各類大賽中***獲獎二百多次,這不是哪個人能夠輕易做到的。這是功力和實力,令人仰目相看。俊和先生是全國楹聯最高獎——梁章巨獎獲得者。全國獲此殊榮者鳳毛麟角,非大成就者、非大楹聯家難以戴上此頂桂冠。這是功力和實力,令人肅然起敬。中華楹聯文化研究院院長常江先生對俊和先生贊佩不已,說他是“藝才八鬥”的“人中俊”。
俊和先生堪稱“藝才八鬥”。他懂詩律,精聯語,善書法,工篆刻。為人凝於神、遊於藝者,有壹專即可曰“能”,諸般皆通,則是“人中俊”。其詩如何,略之不論;其刻如何,亦略之不說。俊和先生名揚天下者,首推聯墨創作。
楹聯於律詩血脈相連,卻鼎盛於詩詞日漸衰落的清代。壹幅佳聯足以流芳百世,壹處佳聯絕可聲揚四海。古今佳聯千千萬萬。閑時品析,修心養性;遊時賞讀,意蘊無窮。清代大書法家趙之謙有壹幅宅院聯,我就特別喜歡吟之誦之。上聯“階前碎月鋪花影”,下聯“天外斜陽帶遠帆”。無生僻字,也未用典。聯語即詩句,字詞如畫圖。僅僅十四個字,便從不同時間、空間角度,攝取下最美好之景物,使華宅風華立呈眼前。翻開俊和大作,此類佳構可謂信手拈來。
題北京延慶首屆杏花節聯獲全國有獎詩聯大賽壹等獎。上聯:紅《梅弄影》,翠《柳含煙》,《萬裏春》回《芳草渡》;下聯:紫《燕歸梁》,黃《鶯啼序》,《千秋節》頌《杏花天》。集詞牌入聯並非鮮見,但巧妙用之又很難多見。此聯所用詞牌,已經美輪美奐。加之襯字勾連,更增添十分風韻,凸顯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紀念鄧小平同誌誕辰壹百周年聯亦獲全國征聯大賽自撰聯唯壹的壹個壹等獎,把小平業績鋪排起滔天巨浪。啟國門,興社稷,奠三代基,負萬年譽。全聯對仗工穩,聲律鏗鏘,確屬傑作。讀者可在作品集中尋讀,我在這裏不再錄出。另外,題吉林霧淞節三柱聯,意境優美如畫,遣詞光昌流麗,彩繪出江城柳浪千重、銀花萬樹的夢幻仙境般奇觀。所以從容捧得中國楹聯界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聯墨雙征金獎。
俊和奇篇佳什難以計數,僅舉以上三例簡說之。現 在試論俊和先生書法。其書篆隸楷行草兼備,以篆隸兩體居多。篆書有草意,隸書有活力。通常寫篆作隸,極易用死墨,筆劃呆滯。俊和先生書法在用墨用筆方面,我特別欣賞,值得細細賞鑒。從用墨上說,他不用濃墨、重墨,多用淡墨。淡墨是加水的結果,墨中有水則墨可出彩,墨韻生動。其中奧妙當反復體會方能得之。從用筆上說,俊和先生已經把握住了線條運動的玄機,其飛白尤為得法。猶如壹棵大樹,刀砍斧斫的痕跡難有美感,自然皮相及其紋理才美得優雅。對於古人所謂“屋漏痕”,恐怕俊和先生很有感悟。他的飛白不是用筆“掃”出來的,他的飛白是極為律動的。“道可道,非常道”。這方面的技巧不是幾句言語能夠說清楚說透徹的,是日月累積的功夫。我還想說,俊和先生的書法,不是單純的書法,是與詩聯緊緊聯系在壹起的書法,是詩、聯、墨的壹體化。這在當代書家中也是難能可貴的。不客氣地說,當代壹些所謂書家,實際就是字匠。手中揮灑著筆墨,胸中確無點墨。開筆即是“月落烏啼霜滿天”,展紙便是“朝辭白帝彩雲間”。如果離開唐詩宋詞還能寫什麽?最 近書壇有人疾聲呼喚時代需要“經典大家”。我看“經典大家”必須書法壹道爐火純青,文化修養滿腹經綸。天下三大行書的創作者筆下書寫的都是自己的文章。書家有“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家。俊和先生是具備這樣雙重條件的。
大家聚在壹起都感嘆時光流速太快。我同俊和先生相識已經三年多了。俊和先生取得很大成績,卻沒有絲毫狂放之氣,依然是那樣平靜地微笑著,與友人真誠地相處著。這是壹種大氣象。浪拍金沙,閃灼文章。龍吟大澤,燦爛霞光。我衷心祝願俊和先生壹路翠微,我熱切期盼俊和先生奮力登攀。不為別的,為中華楹聯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2008年10月13日
(蔣力華/吉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楹聯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