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古詩作品《望洞庭》
原文: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註釋
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相:相互
4、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融為壹體
5、潭面:泛指水面
6、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裏壹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壹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翻譯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拭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裏托著青青的螺。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 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禦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壹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 ,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