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歌《登高》說課稿

詩歌《登高》說課稿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詩歌吧,詩歌語言言簡義豐,具有凝練和跳躍的特點。妳知道什麽樣的詩歌才經典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詩歌《登高》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壹、說教材

 《登高》是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最後壹首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之前詩歌鑒賞的延伸和提高,對後邊的宋詞鑒賞起示範作用。《登高》是壹首達到了主觀情感和客觀物象高度統壹的壹首七言律詩,詩歌飽含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胡應麟推崇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第壹。”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在了解詩人身世遭際和寫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掌握古詩鑒賞方法,為提高高考古詩鑒賞作好鋪墊。

 二、說學情

 高二學生在初中學過壹定數量的古代詩詞,有壹定的古詩鑒賞基礎,但對詩的了解較浮淺,除背誦、記憶外,並不專註於詩歌本身的意象、意境與情感。因此,要加強對學生古詩詞誦讀的訓練,使其學會品味詩歌的意境,把握詩歌表達的思想內容,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其受到熏陶而有所感悟。

 三、基於以上原因,制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壹)知識技能

 1.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意,能知人論詩,把握全詩脈絡。

 2.反復誦讀,學習其寓情於景的表達技巧,鑒賞詩歌深層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過設疑點撥、討論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懷走進詩人情感,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沈郁情。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和步驟:解題、釋句、入境、會意。

 2.了解杜甫詩歌的藝術風格並熟練背誦。

 教學難點:

 在朗讀背誦中,感受詩人悲涼的內心世界,領略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情境導入法。多媒體展示蕭蕭深秋,重陽佳節日作者獨登高臺,憂國、憂民、憂身,無盡悲涼,帶領學生走進課文。

 2.誦讀感知法。反復吟誦,有助於培養學生語感,激發想象力,進入詩歌意境。

 3.講析法和點撥法。由於學生知識積澱有限,難以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因此,做壹些課件補充杜甫及當時歷史的有關重要信息,並進行必要的點撥。

 4.討論法。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對文本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討論有助於滿足不同學生需要,激活課堂氣氛。

 學法:

 反復誦讀,使學生自主地思考、討論問題,從感知到理解,從“學會”到“會學”,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能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又培養想象力,感受到詩人深沈的苦痛與憂思。

 五、說教學過程

 (壹)情境導入(投影畫面,配樂欣賞)

 在壹千二百年前的壹個秋天,夔州江邊,壹個年邁狐愁的老人,在壹個本是闔家歡慶的日子,九九重陽節這天,獨自壹人拖著多病的身體登上長江峽口的.高臺,寒風凜冽,萬木雕零,混濁的江水洶湧奔騰,幾只孤鳥回旋在天空,遠處不時傳來猿的哀鳴。面對這壹切,老人萬千感慨湧上心頭:半生懷才不遇,晚年窮困潦倒,孤獨在外漂泊,仍不忘國家的戰亂。俯仰之間,詠出壹首千古絕唱!大家能猜到這位老人是誰嗎?今天我們壹起走進這位老人,欣賞他的著名詩篇《登高》。

 (投影課題)

 (二)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及詩歌背景,知人論詩。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適當補充。(多媒體展示)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因曾居於長安城南少陵,自稱“少陵野老”,後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其詩深刻反映社會現實,因此被稱為“詩史”,他亦被稱為“詩聖”。其作品有《望嶽》、《麗人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

 背景:這首詩寫於大歷二年秋天的重陽節,當時詩人離開成都,衣食無著,年老多病,住在夔州,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寫這首詩時,雖安史之亂已結束,但地方軍閥乘時而起,互奪地盤,社會仍壹片混亂。

 (三)指導誦讀

 (設計依據:學習詩歌重在誦讀,能更好地領會詩的主旨,體會詩人的情感,更好地鑒賞詩歌。)

 如何更好地誦讀?1.老師範讀2.學生聽讀3.個別朗讀

 (投影誦讀要領)

 1.理性把握:理解作者,理解詩的內涵,必須走進作者內心中去,與作者產生***鳴。

 2.感性表現:語音、語調、表情、動作。

 (四)賞析詩句

 1.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1)讓學生思考,這壹句中有哪“六景六色”?

 明確:對仗工整,語言精煉,十四字寫出“六景六色”:“風”、“天”、“猿”、“沙”“鳥”,分別用“急”“高”“哀”、“清”、“白”“飛回”描寫。

 (2)教師點撥,師生***同討論

 句式結構契合,渲染出秋天來臨的緊迫感。“風急”、“天高”、“猿嘯哀”均為仰視,“渚清”、“沙白”、“飛回”,又從俯視到仰視。在這俯仰之間,秋風撲面而來,極目所見,高天在上,猿鳴耳畔,沙渚在下,鳥轉空中,使人卷入無盡秋意之中。景物全出,視野開闊,胸懷博大。

 2.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江蘇滾滾來”。

 這句只寫了兩種景物落木、長江。由落木,想到了樹,由樹及人,想聯系杜甫此時此境來聯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想到自己像樹壹樣,已是晚年,已到了生命之秋。“漂漂何所以”生命是短暫的。作者寫這首詩時已55歲,去世前三年寫的。

 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麽“不盡長江”呢?這使我們不禁聯想起“逝者如斯,不舍晝夜”。面對滔滔而逝的江水,作者無奈的感嘆時光如東逝水,自己壹生功業難成。但作為壹個有闊大胸懷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不僅僅是無可奈何,或對生命短暫的想不通,他知道自然規律,能豁然對待。這足以讓我們看到他坦蕩、胸襟的開闊。它起到了烘托氣氛,渲染悲涼的作用。

 3.頸聯“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賞析這句時,我為學生設置了壹個問題:這聯詩含有八層意思,妳能讀出幾層?試作具體分析(投影展示)

 明確:萬裏—漂泊地遠—悲悲秋—時之淒慘—悲

 作客—羈旅—悲常作客—久旅—悲

 百年—遲暮—悲多病—衰疾—悲

 臺高—迥處—悲獨登臺—無親朋—悲

 作者將上兩聯景物描現實寫中蘊含的感情明朗化。久容最易傷秋,多病偏聽偏愛登臺,“萬裏”與上聯的“不盡”相關照,寫出時間的悠長;詩人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把自己的悲苦表現得既為深且廣。這不是常見的客居鄉愁,人生有限方覺秋之悲愁,詩人分明是在慨嘆有限人生與永恒存在的深刻矛盾,以及人生矛盾面前的種種無奈。

 4.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濁酒杯。”尾聯與頸聯緊密銜接,因果相承。“艱難苦恨”四字蘊意豐富,詩人憂國、憂民、憂身,憂愁得兩鬂斑白,要借酒消散這無盡的憂愁吧,卻因為疾病而斷酒了。又添壹恨,無限悲慨。

 “白日放歌順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九日》:“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石”。在這裏為何又“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特愛喝酒,我們學過的詩句有:

 (五)思考與探究(結合作者生平,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1.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

 融入了羈旅的愁思,家國的憂傷,身世的感慨,顯得更加沈郁厚重。

 2.試總結杜甫晚年律詩特點。這首詩前兩聯寫景,後兩聯寫情,整首詩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突破早期較多實的風格,不拘泥於現實生活本身,融奇妙的構思,精練的詩句,華麗的色彩、深遠的意象於壹體,升華思想情感,追求藝術美、空靈灑脫。

 (六)作業:

 看誰背的杜甫名句多,同桌互查。

 六、課堂評價

 學生能整體把握詩歌脈絡,了解詩人身世遭際和寫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詩歌情境,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沈郁情懷。並通過反復誦讀,學習文本寓情於景的表達技巧,從而鑒賞詩歌的深層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