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名勝古跡、人文景觀眾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這裏的有名楊海內外的玉林雲天文化城(雲天宮),容縣是蜚聲中外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楊貴妃的出生地,是著名的沙田柚的得名地和原產地,有中國四大名樓之壹的真武閣;北流是世界最大的銅鼓出土地,有道教二十二洞天之壹的“勾漏洞”,並有中國“荔枝之鄉、陶瓷之鄉、建築之鄉”和“廣西的張家港”之美譽;這裏有譽為亞洲第壹天然石橋--長達100米的博白宴石山大仙橋、中國四大名屋之壹的陸川“謝魯山莊”,嶺南第壹巖--興業龍泉巖;這裏還有享譽粵港澳的玉林“成衣王國”,有長江以南最大的中藥材批發市場,有廣西最大的工業品批發市場楊
景區景點:
雲天文化城(雲天民俗文化世界)
該大廈的建設具有超前性,是玉林市城區標誌性建築,亦是目前廣西綜合規模最大的單體建築。它座落在玉州區西南方,1995年由臺商獨資興建,主體工程已完成,其底面積49211平方米,建築面積139428平方米,主建築地下2層,地上21層,建築高度為108米。該大廈是以世界民俗、文化、藝術博物館為主體的多元化綜合中心。該大廈將是玉林市區旅遊的核心景觀和標誌之壹。
佛子山旅遊度假區
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位於玉州區北郊約8公裏,旅遊區建設規模為10平方公裏,其中湖區水域近2.08平方公裏,***分娛樂世界花園、中國花園、高爾夫球場和賽馬場4大景區56個小區,另外歷史悠久的寒山寺也在旅遊區裏。
玉林“進士村”古民居
據《玉林州誌》和有關史料記載,清代的高山村先後出了四名進士、16名舉人、169名秀才,這早已被人廣為傳誦。但具有較高品位的高山村古民居卻鮮為人知。
據考證,古民居的主要建築建於清雍正——道光年間,現存古民居約有二十余座,集中分布在高山村的坡地上,建築走向基本是座西向東,部分座北向南。巷道青磚鋪地巷隨墻轉、路與坡走,形成了連綿起伏的巷道景觀。
幾座典型的古建築有人稱“進士屋”的清代李拔謀進士故居、紹德祠和思成祠等。“進士屋”內設有書房、花園,顯得格外清靜幽雅,“進士”、“文魁”牌匾保存完好,李拔謀兄弟刻苦攻讀,分別中榜進士、舉人的場面仿佛就在眼前,令人肅然起敬。而紹德祠、思成祠造型獨特、氣宇雄偉,身在其中,會使人融入濃郁的古代風韻之中。
水月巖
坐落於玉林市東南部。在玉林與北流、陸川縣交界處,距玉林市區約11公裏。整個風景區,東北起自紅日巖,西南止於龍珠湖。呈橢圓形,長五公裏,寬壹公裏多,面積七平方公裏,加上周圍的保護地帶,總面積約15平方公裏,屬石灰巖巖溶地貌。峰林挺拔,風景優美。
明天啟二年(1622年)曹學全《廣西名勝誌》載:“水月巖在州南二十公裏,洞中虛明,石乳凝結瑯幹倒垂,澗水從巖中流,蕩漾擊石,遵澗行為陰洞,遊必列炬,跨木渡澗。數十步,水石益奇,削為芙蓉,伸為神掌,渦盤柱立,翔飛疾馳,無所不有”。崇禎十年(1637年)7月27日徐霞客遊水月巖,在《徐霞客遊記》中稱水月巖有:“兩洞”“四勝”“雙流”“三竇”。“兩洞”既明洞和陰洞;“四勝”是水旁蹲石夾流、兀突作獅象形、洞頂垂石天橋、交龍舞螭;“雙流”指同江和華塘水在壟中匯合;“三竇”指巖中有三支洞。水月巖洞壁上摩巖刻詩很多,其中有“洞門遙與水門映,半月還成滿月浮”,形象地描繪水月巖及其景色。水月巖中有壹個暗洞,名叫“藏過朝”。據當地群眾說,明惠帝(明太祖朱元璋太孫朱元文)曾避難在這裏,躲過了幾朝皇帝,到了明英宗正統五年(1440年),他率尚存的十二名隨從,離開水月巖,到思恩府境(府治在武鳴),自動公開身份說:“我是建文皇帝”。巡方禦使飛章奏間,有旨送歸燕京,時建文帝已六十四歲,後來當地群眾就把此洞稱為“藏過朝”。
洞中鐘乳石千姿百態,洞道呈“上”字形,洞長1公裏,分明洞與暗洞兩段,洞口石壁上有明代石刻“水月巖”3字。路洞江水自南至東北角流過明洞,水面寬達十多米,山頂有壹個通漏的小洞,日光透射著加回旋的清波,如溶溶月色,雅潔嘗心。洞景寬曠瑰麗,可容千人,在洞裏逞目抒懷,頓覺月夜之銀河星際,真是海闊天空,故有“水月巖虛射鬥牛”稱頌。還有壹個40平方米寬的天然舞臺,鐘乳石筍作帳幕,妙然天成,別有奇趣。
玉林市福綿區夢幻水鄉風景區
玉林市福綿區夢幻水鄉風景區位於六萬大山腳下,距玉林市區十余公裏,是近年來福綿區在成均鎮江口水庫的基礎上規劃建設的集娛樂、休閑、健身、美食等多功能於壹體的旅遊新景點。
夢幻水鄉的主要景點有:流動水遊泳池、垂釣池、茶廊觀魚池、放生池、鱷魚池、荷花池、水車坊、香荔園、龍華殿、情侶石、飛來石、駱駝島、千龜島等。此外,還設有羽毛球場、賓館等配套設施。
夢幻水鄉是水的世界,她以水景取勝,平淡幽遠。她也是綠的世界—綠的水、綠的山、綠的心情,就像壹幅朦朧的水墨畫。“得此水雲鄉,幽棲為草堂”。在高節奏的工作生活之余,三五做伴,去那裏坐坐,或遊泳,或登山,或探源,或野炊,或聚炊,或垂釣,恰然自得,遊哉悠哉。水鄉的景致,把人的心情也點綴得生動而超然,讓人感受到心靈的滌蕩,並得到徹底的放松和休息,人也變得安詳,變得從容了。
興之所致,欣然成行。夢幻水鄉等著妳!
石嶷文塔
石嶷文塔位於興業縣石南鎮石嶷山上。石嶷塔為空心八角形密檐式磚塔,高七層,疊出檐,葫蘆形剎頂,通高22米,始建於南宋,明成化十八年維修,清乾隆十壹年(1746年)重建。
石嶷文塔是石南鎮的最負盛名的文物古建築,亦是現在玉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古代有個秀才曾經這樣描述過石嶷文塔:
壹支文筆插城西,秀拔高尖天與齊。
當日蒙恬開象郡,倥傯軍務未提攜。
經略臺真武閣
我國古
建築中的壹朵奇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譽稱為嶺南第壹閣,與滕王閣、黃鶴樓、嶽陽樓齊名,被譽為古代江南四大名樓。該閣位於容城東面人民公園內、繡江邊,由真武閣和經略臺上下兩部分建築物構成。經略臺是唐乾元年間相傳由著名詩人元結發起建造而成,用於操練兵士,遊觀風光。明朝初年在經略臺上建起壹座真武廟。明萬歷元年(1573年)把真武廟增建成三層樓閣,這就是現在的真武閣。全閣為杠桿式純木結構,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3米,用近3000條黎木構件,以杠桿結構原理,串聯吻合,彼此扶持,相互制約,合理協調組成壹個優美穩固的統壹體,被譽為“天南傑構”。二樓的四根大內柱,雖承受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沈重荷載,柱腳卻懸空不落地,是全閣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體現了道家的許多哲學理念。其它三大名樓原樓歷史曾多次破壞和重建,而真武閣400多年來雖歷經5次地震,3次大風,仍安然無恙,保存至今,這是真武閣科學、精妙的力學結構與經略臺獨特的軟基減震相結合的結果。
都嶠山
又稱南山、蕭韶山,在容城南約10公裏處,是三教合壹聖地(道教、佛教、儒家),自古為容州著名宗教聖地、風景區及講學場所,道書將其列為中國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1988年被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風景名勝區。都嶠山***有八峰:中峰、雲蓋峰、八疊峰、馬鞍峰、兜子峰、仙人峰、丹竈峰、香爐峰;分南北兩洞天:南洞寶元洞天主要勝景有靈景巖、寶元巖、太極巖、蓮花巖、仙人橋、石蓮等,北洞都嶠洞天有中峰、雲蓋峰、八疊峰、馬鞍峰四大峰環繞,洞境開闊,林木蒼翠,其主要勝景有娑婆巖、出米寺等。峰奇、洞多、谷幽、道險,是都嶠山風光的主要特色,全山有大小巖洞300個,有名稱的100多個,遠近聞名的有13個,諸巖歷代建房近千間,其中有壹巖建房就達72間之多,巖內保留著珍貴的文物古跡。
作者:影動心隨 2006-1-20 18:03 回復此發言 3玉林風景名勝大全(轉) 慶壽巖景區是都嶠山的壹部分,位於都嶠山西部,面積約4平方公裏,是近年來開發的壹個融自然景觀與宗教文化為壹體的旅遊觀光區。目前已建有金佛大字、南山閣、福壽橋與福壽亭、暗河佛源漂流、登山觀光纜車、五百羅漢堂、慶壽巖禪寺、猴山和觀猴長廊、雙獅迎賓、仙鶴戲龜、蓮池、九曲橋、望佛亭、植物園、七星伴月、九龍聚會景觀以及雲溪寺等眾多景點,尤其是金佛大字,系趙樸初先生絕筆,高108米,寬88米,堪稱奇觀。
楊貴妃故裏
中國歷史四大美人之壹楊貴妃出生在山水秀美的世外桃園——容縣楊外村。楊妃井——在唐容州普寧縣楊沖(今容縣十裏鄉楊外村),相傳楊貴妃因飲此井水而相貌艷麗,後人因稱楊妃井。明廣東學者鄺露等曾專門考察過此井,鄺露在《赤雅》書中載:“楊妃井,最冷冽,飲之美姿容。下多芳草。在容州雲淩裏”。明《廣西名勝誌》等石籍都有記載。解放初被填沒。楊妃山——在唐容州普寧縣楊沖山上,相傳此山葬著楊貴妃的祖父,楊貴妃之誕緣於此,故得名,唐許子真《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等石籍均有記載。楊妃廟——在今容縣十裏鄉楊外村,相傳楊貴妃死後靈魂現於故鄉楊外村,村人因建廟以祭之。廟存至解放後,於1968年拆毀,現已重修。楊貴妃梳妝樓——在唐容州城經略臺東側,相傳為楊玉環的養父容州都督楊康為之建造,存至民國年間。
現在容縣縣城核妝樓遺址修建了貴妃園,該園占地15畝,是根據楊貴妃壹生的傳奇故事而建造的仿唐建築,各組建築內采用仿真矽膠人物像,重現貴妃出世、雲淩斑竹、梳妝容州府、冊封貴妃、貴妃醉酒、貴妃出浴、妃子笑、貴妃起舞、含冤馬嵬坡等歷史片段。
勾漏洞風景區
勾漏洞道書列為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系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北流市區東北5公裏處。
勾漏洞歷代屢有修繕,明建“滌塵亭”。清改建“碧虛亭”,增建雄偉的“葛仙祠”。民國期間建“桃源亭”、“白沙亭”、道觀、花園、廣場和環山馬路。解放後多次修繕,擴充勾漏洞風景區。60年代起,逐步用水泥鋪設洞內行人道,安裝彩燈照明。在桃源洞前建6畝“觀魚池”,廣植桃李,栽花種草60余畝,建圍墻長達1公裏。園內林木蔥翠,鳥語花香。1996年3月重建勾漏洞庭湖門樓,琉璃筒瓦,瓷貼欄桿,雅潔幽美,掩花團錦簇之中。門額隸書“勾漏勝景”四字,是當代女書法家郭沫若夫人於立群之作。入門是清光緒時建的葛仙詞崇閣巍峨,畫棟雕梁,鏤刻靈花。洞摩崖碑刻如林。在眾多的碑刻中,有唐代名將李靖的《上西嶽書》碑,南宋宰相李綱入洞題詩碑,有我國現代著名版畫家馬達(北流市人)為葛洪作的畫像,有當代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寄題廣西勾漏洞》詩摩崖。
《辭海》條目載“溶洞勾曲穿漏,故名,有寶圭洞、王闕洞、白沙洞、桃源洞等勝跡。”傳說東晉著名道學家葛洪,放棄“散騎常侍”的高官不做,“求為勾漏令”,在寶圭洞修煉成仙。神話傳說,給名山增添壹層神奇色彩。“勾漏仙蹤”為北流八景之最佳處,郭沫若有“風景急衡臨桂城”的贊美詩句。
60年代中期起,人民政府撥款逐步將寶圭、玉闕、白沙、桃源洞鑿通,使四洞聯貫,全長約1公裏。洞內彩燈輝映,鐘乳石天然成景,千姿百態,琳瑯滿目,綺麗奇幻,構成洞府的大千世界,使人宛若置身仙境,主要景點達30多個。從寶圭洞入,至桃源洞出,遊覽約需1小時30分鐘。
銅石嶺風景區
銅石嶺有漢代冶銅和鑄造銅鼓遺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石嶺在縣城東10公裏民安鎮附近,分大小二山,遠望則象只有壹山,圭江自南而北繞過山前。此山層變聳秀,巍峨壯觀,石皆紫銅色,最高峰鳳凰頂海拔421.9米。大銅石嶺三面絕壁可從東閘門、西閘門攀登山頂。山頂寬廣數裏,山巒層叠。山上有著名的石花廳,供奉佛像,過去有和尚念經。谷間有大池塘,名靈池,四季不涸。東面懸崖,有瀑布從頂上飛瀉而下,半山懸崖上有巖洞,名“會仙亭”,瀑布從檐前瀉落,四時如雨,好似“水簾洞”,盛夏清爽宜人。會仙亭始建於元至順四年(1332年),明代重修,後又改建為廳。過去巖中供奉佛像。小銅石嶺南面山腰、山麓分別有“雙女石”和“北流八景”之壹“石鯉噴泉”。唐初建銅州,因此山而得名。攀登山頂,舉目眺望,勾漏群峰,圭江水色,北流市城市嶄新風貌,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