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仙、詩聖等封號的由來

詩仙、詩聖等封號的由來

壹、詩仙由來:

1、道教到唐玄宗時極為盛行,李白正是反映道教思想的傑出作家。他以神仙作為自己的抱負,思想上神遊八極。他的詩想象力極富,就是這種抱負的表現。他又十分天真,雖然有些詩句像說夢話或狂言,但讀者感到他在說真心話,並不覺得可厭。

2、天真自然和放蕩不羈,是李白詩的特點,在這壹點上,壹直沒有人能和他比長短。他放蕩像狂人,但狂中有真,不同於瘋狂的狂,而是失意詩人的佯狂。李白的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故被譽為“詩仙”。

二、詩聖由來:

1、杜甫是代表儒家思想的大詩人,他的主導思想是儒家思想,也多少參雜壹些道教佛教思想,杜甫代表安史之亂前後的詩歌,他是將盛唐詩風導向變新的革命元勛。正是在安史變亂期間所寫的那些編年史式的感諷時事之作,奠定了我國古代以時事入詩的詩史精神,這是對詩歌功能的壹大發展。

2、杜甫不僅在感事抒懷中頻繁穿插對時政的意見,還寫了壹定數量以陳述意見為主的詩作,杜甫的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孔子是儒家的代表,被稱為孔聖人,杜甫被稱為“詩聖”。

擴展資料

唐朝長安元年,李白出生於武則天執政後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內容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他很早就相信喜歡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壹方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壹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但積極入世、關心國家,是其壹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構成他作品進步內容的思想基礎。

杜詩對意象選擇的個性化,是杜詩語言的基礎。常在杜詩中出現的意象,例如古塞、秋雲、猿嘯、殘炬、急峽、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觀。

以及織女、老婦、老農、嫠婦等普通百姓,還有官吏、將軍、惡少等權貴勢力,都表現了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淆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塗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

正是這些沈重情感的表達,使得杜詩的語言趨於“沈郁頓挫”。

百度百科-詩仙

百度百科-詩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