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白馬寺,是漢明帝所創建的,是為佛教傳人中國之始。
寺在洛陽西陽門外三裏的地方,國道的南邊。據說,漢明帝曾經夢見有壹身高壹丈六尺的神人,全身金色,背後有日月壹樣的光圈。
這金神就是佛。於是漢明帝派使者到西域去求佛法。
使者們到了西域,終於求得佛像與佛經。佛經由壹匹白馬馱進洛陽,為了紀念這件事,並報答白馬的功勞,便將寺叫“白馬寺”。
明帝死,便在他的陵墓上築了修習佛法的精舍。自此後,百姓家的墳墓旁也開始有人築造了佛塔。
寺中保留著白馬馱經的匣子,平日裏常燒香供奉著。說來也怪,這經函時而會發光,照曜著堂室,白熠熠的。
由此,僧俗人等都禮敬這寺廟,看到經函好比看到佛的真容壹般。 寺前有壹片柰樹林子和葡萄園,枝葉很茂盛,結的果子也特大。
那柰果重達七斤,葡萄比棗還大,都異常甜美,為東都洛陽第壹。皇帝每到果熟時,便派人來索取,有時賜給宮女們。
宮中的人得到此美果,又轉送給親戚,當作奇珍。得到此果的人也往往舍不得就吃,又轉送人,以致壹果而經歷幾家之手。
難怪京都裏的歌謠說:“白馬寺的甜榴果喲,壹顆值得上壹頭牛!”二先輩的鴻儒認為“日食正陽之月”中的“正陽之月”只是四月,其實不是這樣的。正和陽是兩回事兒,正是指四月,陽是指十月。
壹年的日子是由陽月(十月)中止的說的就是這樣。《詩經》上說:“正月有很大的霜”“十月開始的時候,初壹那天是辛卯日,太陽會出現日食,這事情也太不好了”,這兩個記載是古代聖明君主厭惡的。
大概是四月屬於純陽月,不希望被陰所侵害;十月屬於純陰月,不希望太過於陰而影響陽的緣故。第二段是我自己翻譯的,所以要做些翻譯說明,如下:1.關於正陽月的說明。
古時紀年月,認為十月是壹年的結束,十壹月為壹年的開始。從十壹月開始,陽氣開始漸漸的增強,陰氣會漸漸的減弱,到達四月的時候陽氣達到最盛,而統治者怕四月受陰氣侵襲,故名之為正月,取正勝邪的意思;從五月開始陽氣慢慢減弱,陰氣漸漸增強,到十月時陰氣達到最盛(十月稱鬼月,十月初壹稱為鬼節,也是來源於此),所以統治者把它命名為陽月,希望可以能夠彌補壹些陰氣。
2.詩經那兩句話的意思。“正月繁霜”指:在四月陽氣最盛的時候受到霜雪的侵襲;“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醜”是說在十月陰氣最重的時候,太陽(代表陽氣)又遭到吞噬,這對於統治者是很不好的征兆。所以以上兩種情況都是統治者最厭惡,不願遇見的事情。
3.個別詞語解釋: 1)“日月陽止”中的日月是指歲月、日子、歲月,陽指陽月即十月; 2)“孔之醜”,孔這裏是程度副詞,作“甚、很”講,醜在這裏是“醜惡,不好”講。
2. 白馬寺的文言文點擊答案壹、
白馬寺,是漢明帝所創建的,是為佛教傳人中國之始。寺在洛陽西陽門外三裏的地方,國道的南邊。據說,漢明帝曾經夢見有壹身高壹丈六尺的神人,全身金色,背後有日月壹樣的光圈。這金神就是佛。於是漢明帝派使者到西域去求佛法。使者們到了西域,終於求得佛像與佛經。佛經由壹匹白馬馱進洛陽,為了紀念這件事,並報答白馬的功勞,便將寺叫“白馬寺”。
明帝死,便在他的陵墓上築了修習佛法的精舍。自此後,百姓家的墳墓旁也開始有人築造了佛塔。寺中保留著白馬馱經的匣子,平日裏常燒香供奉著。說來也怪,這經函時而會發光,照曜著堂室,白熠熠的。由此,僧俗人等都禮敬這寺廟,看到經函好比看到佛的真容壹般。
寺前有壹片柰樹林子和葡萄園,枝葉很茂盛,結的果子也特大。那柰果重達七斤,葡萄比棗還大,都異常甜美,為東都洛陽第壹。皇帝每到果熟時,便派人來索取,有時賜給宮女們。宮中的人得到此美果,又轉送給親戚,當作奇珍。得到此果的人也往往舍不得就吃,又轉送人,以致壹果而經歷幾家之手。難怪京都裏的歌謠說:“白馬寺的甜榴果喲,壹顆值得上壹頭牛!”
二
先輩的鴻儒認為“日食正陽之月”中的“正陽之月”只是四月,其實不是這樣的。正和陽是兩回事兒,正是指四月,陽是指十月。壹年的日子是由陽月(十月)中止的說的就是這樣。《詩經》上說:“正月有很大的霜”“十月開始的時候,初壹那天是辛卯日,太陽會出現日食,這事情也太不好了”,這兩個記載是古代聖明君主厭惡的。大概是四月屬於純陽月,不希望被陰所侵害;十月屬於純陰月,不希望太過於陰而影響陽的緣故。
第二段是我自己翻譯的,所以要做些翻譯說明,如下:
1.關於正陽月的說明。古時紀年月,認為十月是壹年的結束,十壹月為壹年的開始。從十壹月開始,陽氣開始漸漸的增強,陰氣會漸漸的減弱,到達四月的時候陽氣達到最盛,而統治者怕四月受陰氣侵襲,故名之為正月,取正勝邪的意思;從五月開始陽氣慢慢減弱,陰氣漸漸增強,到十月時陰氣達到最盛(十月稱鬼月,十月初壹稱為鬼節,也是來源於此),所以統治者把它命名為陽月,希望可以能夠彌補壹些陰氣。
2.詩經那兩句話的意思。“正月繁霜”指:在四月陽氣最盛的時候受到霜雪的侵襲;“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是說在十月陰氣最重的時候,太陽(代表陽氣)又遭到吞噬,這對於統治者是很不好的征兆。所以以上兩種情況都是統治者最厭惡,不願遇見的事情。
3.個別詞語解釋:
1)“日月陽止”中的日月是指歲月、日子、歲月,陽指陽月即十月;
2)“孔之醜”,孔這裏是程度副詞,作“甚、很”講,醜在這裏是“醜惡,不好”講。
3. 風衣何揭揭,有若瓠葉翻.塵土不遠去,白雲藏白門.請問古文大師們,“ 風衣何揭揭,有若瓠葉翻.塵土不遠去,白雲藏白門”.出自《行僧》是宋代梅堯臣所做的詩詞.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註,所註為孫子十家著(或十壹家著)之壹.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春夏的風無端地吹動著僧人袈裟的下衣襟,仿佛像葫蘆葉經風吹動翻卷.道路上的塵土時起時落,白雲藏在不遠處的山間石門邊,似乎向人們訴說旅途的遙遠和傳經的艱辛.。
4. 求《馬詩》的全詩詩意馬詩二十三首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精.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饑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幹.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催榜渡烏江[1],神騅泣向風.君王[2]今解劍,何處逐英雄?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午時鹽阪上,蹭蹬溘風塵.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香襆赭羅新,盤龍蹙蹬鱗.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壹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唐劍斬隋公,□[3]毛屬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臺.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欲求千裏腳,先采眼中光.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作品賞析註釋:[1]烏江:壹作江東.[2]君王:壹作吾王.[3]“卷”下換“毛”.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精.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這首詩寫馬的素質好,但遭遇不好.用擬物的手法寫人,寫自己,是壹種「借題發揮」的婉曲寫法. 首句開門見山,直言本意,肯定並且強調詩歌所表現的是壹匹非同尋常的好馬.起句平直,實在沒有多少詩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來象是重復第壹句的意思.「房星」指馬,句謂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說這匹馬本不是塵世間的凡物.如果這句的含義僅限於此,與首句幾乎壹模壹樣,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詩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壹次重復,那麽這首詩就有壹半索然無味,沒有價值.但如細細咀嚼,便會發現第二句別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較隱晦曲折.《晉書·天文誌》中有這樣壹段話:「房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房星明,則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聯系起來,就是說馬的處境如何與王者的明暗、國家的治亂息息相關.既然馬的素質好遭遇不好,那麽,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狀況就不言可喻了.這是壹種「滲透法」,通過曲折引申,使它所表達的實際意義遠遠超過字面的含義. 三、四句寫馬的形態和素質.如果說前二句主要是判斷和推理,缺乏鮮明生動的形象,那麽,後二句恰恰相反,它們繪聲繪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達意.李賀寫詩,善於捕捉形象,「狀難見之景如在目前」,這兩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這匹馬瘦骨嶙嶙,顯然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裏,它不過是匹筋疲力盡的凡馬,只有真正愛馬並且善於相馬的人,才不把它當作凡馬看待.「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盡管它境遇惡劣,被折騰得不成樣子,卻仍然骨帶銅聲.「銅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有立體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聲悅耳,表明器質精良,從而生動地顯示了這匹馬骨力堅勁的美好素質,使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於捉摸,它們都是「虛」的東西.以虛寫虛,而又要化虛為實,的確很不容易,而詩人只用了短短五個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尤其可貴的是,詩歌通過寫馬,創造出物我兩契的深遠意境.詩人懷才不遇,景況淒涼,恰似這匹瘦馬.他寫馬,不過是婉曲地表達出郁積心中的怨憤之情. (朱世英)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誌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壹、二句展現出壹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壹彎明月當空;平沙萬裏,在月光下象鋪上壹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壹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誌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壹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鬥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壹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麽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其壹雲:“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壹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征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
5. 洛陽伽藍記白馬寺文言文中的餉怎麽翻譯咦,這個我前幾天剛看過,我們老師讓我們找《洛陽伽藍記》裏面和蝜蝂傳裏相同寓意的故事,最後鎖定了《法雲寺》,因為用完把書拿回圖書館還了,我就說壹下大概我記得的內容吧,然後妳再去看。
講了幾個故事,韋英的說的是懲罰棄義的人,他死了,他的老婆不給他守喪,馬上改嫁,並且改嫁了,仍然住在原來原來韋英的房子裏,最後收到懲罰。第二個是侯慶夫妻的故事,他們也是背信棄義,為了給銅像鍍金色,把牛賣了的故事。
最後牛懲罰他們了。第三是孫巖,他老婆是狐貍,有壹天睡覺被發現狐貍尾巴就跑了。
是專門勾引人的,如果有人喜歡他們,就會被截發。這些都是有害教化的。
後面講的是河間王琛與高陽李崇鬥富。王融看見王琛的家財,誌欲無限,感慨萬千,最後竟然生病了,回家李後臥床三日不起。
江陽王繼去探病,說“妳的財產,應該能夠和他抗衡,何至於羨慕惋惜到這個地步?”融說,“平時只道是只有高陽的李崇,寶物財產多過我,誰知道河間王琛竟然也在我的前面。”繼笑了“妳想做淮南的袁術,缺不知道世間還有劉備啊。”
那時候回家殷富,國庫充足,貨物都放不下,錢啊絹啊都堆在走廊上的不計其數,於是太後賜百官絹布,讓他們隨意拿,朝廷大臣都是量力而拿,只有王融和陳留侯李崇,扛了許多絹布而不管自己扛不扛得動,結果摔打把腳踝扭傷,太後當場不高興了,命令他麽空手出去。崔光只取了兩匹,問他為什麽不多拿點,他說,我只有兩只手,只能拿兩匹。”
後面的忘記了,不好意思,就記得這麽多了,後面應該也沒多少了剛才忘記登錄了。
6. 關於白馬寺 詩句《白馬寺》年代: 現代 作者: 老舍中州原善土,白馬馱經來。
野鶴聞初磐,明霞照古臺。疏鐘群冢寂,壹夢萬蓮開。
劫亂今猶昔,焚香悟佛哀。《白馬寺詩》年代: 宋 作者: 李廌湠漫漢江臯,迤邐楚山岫。
衡門掩半麓,飛甍聳層構。高林敞華榱,雙泉逼瑤甃。
龜魚水中坻,牛馬飲殘溜。我蔔關外居,此計春可就。
參差菱荇香,猗儺參術秀。行吟池上篇,來倒壺中酎。
《遊白馬寺》年代: 宋 作者: 張耒秋林轉層崖,步踏落葉響。森森夾路竹,矗矗羽林仗。
精廬隱深塢,門啟臺殿敞。累累霜果懸,落落寒木壯。
房深燈火暖,縱飲頗酣暢。山寒夜已深,嶺白月微上。
天明寺南去,幽路隘而昉。林分徑忽斷,淺澗闊逾丈。
崩奔被澗石,大小非壹狀。丸丸列囷廩,落落排甕盎。
鳴泉走石罅,聯絡弄清漲。喧頹競飛漱,派瀉或平漾。
群行命朋儔,困息植吾杖。沿松見奇鼠,石蟹侑朝餉。
深行耳目靜,擠險誰復讓。寒聯老木陰,暖值丹崖曠。
秋暉墮平野,暮鳥啼青嶂。徜徉未知返,欲去意先愴。
膏粱與薇蕨,美惡隨所尚。當其兩自得,厭滿絕余望。
乃知山林樂,豈為隱者妄。況吾不事事,枯槁理則當。
遑遑施仁義,此固聖賢量。我自沮溺徒,疏頑安可強。
7. 描寫白馬寺詩句朋友妳好!描寫的有:《白馬寺》年代: 現代 作者: 老舍中州原善土,白馬馱經來。
野鶴聞初磐,明霞照古臺。疏鐘群冢寂,壹夢萬蓮開。
劫亂今猶昔,焚香悟佛哀。《白馬寺詩》年代: 宋 作者: 李廌湠漫漢江臯,迤邐楚山岫。
衡門掩半麓,飛甍聳層構。高林敞華榱,雙泉逼瑤甃。
龜魚水中坻,牛馬飲殘溜。我蔔關外居,此計春可就。
參差菱荇香,猗儺參術秀。行吟池上篇,來倒壺中酎。
《遊白馬寺》年代: 宋 作者: 張耒秋林轉層崖,步踏落葉響。森森夾路竹,矗矗羽林仗。
精廬隱深塢,門啟臺殿敞。累累霜果懸,落落寒木壯。
房深燈火暖,縱飲頗酣暢。山寒夜已深,嶺白月微上。
天明寺南去,幽路隘而昉。林分徑忽斷,淺澗闊逾丈。
崩奔被澗石,大小非壹狀。丸丸列囷廩,落落排甕盎。
鳴泉走石罅,聯絡弄清漲。喧頹競飛漱,派瀉或平漾。
群行命朋儔,困息植吾杖。沿松見奇鼠,石蟹侑朝餉。
深行耳目靜,擠險誰復讓。寒聯老木陰,暖值丹崖曠。
秋暉墮平野,暮鳥啼青嶂。徜徉未知返,欲去意先愴。
膏粱與薇蕨,美惡隨所尚。當其兩自得,厭滿絕余望。
乃知山林樂,豈為隱者妄。況吾不事事,枯槁理則當。
遑遑施仁義,此固聖賢量。我自沮溺徒,疏頑安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