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賦:
《國風·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壹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籜。壹之日於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淩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2、比:
《國風·魏風·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3、興:
《國風·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擴展資料:
1、賦: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壹起用的。鋪排系將壹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壹定的順序組成壹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壹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壹氣貫註、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賦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賦中比興,或者起興後再用賦。?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采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如《七月》敘述農夫在壹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2、比:
比就是類比(賦比興中比的意思是類比,不同於網絡上流傳的比喻,其中類比與比喻的詳細差別請另行查詢,這裏不作贅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可以理解為故事)或情感,借壹個事物作類比 壹般說,用來作比的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
形象生動,鮮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詩經》中比的運用很廣泛,比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擬物手法表達感情的比體詩,如《魏風·碩鼠》《小雅·鶴鳴》,獨具特色:而壹首詩中部分運用比的手法,更是豐富。
《衛風·碩人》,描繪莊姜之美,用了壹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興: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征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
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
百度百科-國風·周南·桃夭
百度百科-國風·魏風·碩鼠
百度百科-國風·豳風·七月
百度百科-賦比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