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桑
寒食天氣,雨潤煙濃。學堂裏,青衫儒雅的書生搖頭晃腦念著唐詩裏的壹脈余香,韻味悠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聽得歡喜,卻最愛那壹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想著,白墻黛瓦古樸典雅,小橋流水遠去天涯。白沙堤上,行人寥落。幾行老柳,數堆淡煙,翩然入畫。
寥寥數筆,淺墨淡彩勾勒出壹寧靜淡遠的春,落款在清明時節,斜風細雨,濡濕了紙箋上幾行委婉幽深的心事。
待要細讀時,才發現,明澈眼眸裏氤氳著薄涼的煙雨,看花看柳看橋看水看景看人,更添了幾分朦朧幾分韻致。春色如許,恍若籠了輕薄的紗,極盡煙水迷離之致。
看得恍然,似夢醒時分,睜開壹雙惺忪睡眼,點燃半截紅燭,如豆的光影躍動,映在窗臺,是壹個孤獨仿徨的影像。有追逐光和熱的飛蛾奮不顧身撲過來,斷送壹生憔悴,留給世人,幾多唏噓,幾多慨嘆。
與搖曳的燈火,與靜寂的夜,與窗前落寞的身影,與窗外漆黑的天,相顧無言,相對如夢寐,心頭壹片茫然,飄渺思緒散落,漸漸無跡可尋。
披了衣站在風口,窗外的雨絲飄進來,落在發上、臉上、身上,清爽的,森涼的,帶有壹股馨香,不妖艷,也不張揚,是清寧淡雅的花香,熏得空氣清新怡然,撩人心脾。
恍兮惚兮,壹霎時,雨僝風僽,繁城嬌花作亂紅,紛紛揚揚,離了枝,任憑雨打風吹去。或散入紫陌繁華地,或落入尋常百姓家,或乘風飄離,或逐水遠去,或研作胭脂,或亂花堆冢,那份淒美,那份婉約,綿綿不絕,總是讓人感動,讓人憐惜。
且做這個世間的獨醒人,獨自感懷,獨自沈醉,望眼漫天花雨飄飄灑灑,劃過昏昧不明的夜,輾轉纏綿,似大唐霓裳羽衣舞落的含蓄雋永,似二十四橋佳人明月夜吹奏的玉簫婉轉空靈,亦似蘸了胭脂的水在素雅花箋上寫下的'清逸流麗。
花謝花飛,紅消香斷,落了壹地繁華,堆成壹地哀婉。看得驚心,拈起窗臺上擱淺的壹朵幽婉,指尖纏繞著幾許軟紅幾許迷醉,淺嗅,壹縷幽香淺淺清清,是經了雨的素雅清揚。
夜闌靜聽風吹雨,想來別處亦是壹樣的景致,雨絲風片,繁城陌上,無處不飛花,只是不知,別處的樓臺,也有和我壹樣看花的人嗎?
眼裏滋生出淒迷的煙雨,把惜春天氣過渡成壹個模糊的幻影。看花心情,自是壹番情思微茫,鐫刻在眉間心上,是壹種無計可消除 的清愁,惆悵而寂靜,惘然而寥落。
蠟燭滴到明,自在飛花輕似夢。淺吟低唱,詩句裏的唯美淒傷,春城無處不飛花,醉在眼眸,醉在傾心,亦醉在壹碗冷冽醇香的酒裏。吹開了浮醅,盞面蕩著細小清冽的漣漪,壹朵桃花悠悠落在酒裏,泛著冷盈盈的清香,淚眼看花,花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