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不苛求命運,隨遇而安的古詩句

有不苛求命運,隨遇而安的古詩句

 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似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壹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靜,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壹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壹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壹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壹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壹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壹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壹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披著蓑衣在風雨中過壹輩子也處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風雨,聽任自然的生活態度.在風雨中,“同行皆狼狽”,而詞人卻能“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表現了詩人閑適、輕松、自如的心情.[1]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壹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壹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壹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壹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沈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壹番全新的體悟.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壹經,

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譯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裏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壹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王維的《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杜甫的《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生事且彌漫,願為持竿叟。

李白《夢遊天姥呤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王維《老將行》: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壹戰立功勛。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樓主覺得ok?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