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描寫李白的部分詩句是: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釋義:李白飲酒壹鬥,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原詩:
《飲中八仙歌》唐代: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麯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鬥酒 壹作:壹鬥)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釋義:
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著了。汝陽王李琎飲酒三鬥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曲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
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崔宗之是壹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幹幹凈凈。李白飲酒壹鬥,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
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是天寶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詩是為這八人寫“肖像”。
賞析:
《飲中八仙歌》是壹首別具壹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詩”。八個酒仙是同時代的人,又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
詩以白描手法刻畫了賀知章、李琎、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等8位嗜酒如命的名人高士,是杜詩中別開生面的作品。詩人以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將他們寫進壹首詩裏,構成壹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
八仙中首先出現的是賀知章。他是其中資格最老、年事最高的壹個。詩中說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象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眼花繚亂,跌進井裏竟會在井裏熟睡不醒。杜甫用誇張手法描摹賀知章酒後騎馬的醉態與醉意,彌漫著壹種諧謔滑稽與歡快的情調,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他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現的人物是汝陽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壹時,因此,他敢於飲酒三鬥才上朝拜見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與眾不同,路上看到麯車(即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今屬甘肅)去。
唐代,皇親國戚,貴族勛臣有資格襲領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會勾起“移封”的念頭,其他人是不會這樣想入非非的。詩人就抓著李琎出身皇族這壹特點,細膩地描摹他的享樂心理與醉態,下筆真實而有分寸
百度百科——飲中八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