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成都武侯祠導遊詞

成都武侯祠導遊詞

 作為壹無名無私奉獻的導遊,通常需要準備好壹份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壹。那麽妳有了解過導遊詞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成都武侯祠導遊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成都武侯祠導遊詞1

 中國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國時代是其中很短卻又很精彩的壹段。歷史學家認為,三國時代僅45年,是從曹魏取代漢朝到司馬氏取代魏建立晉朝,即公元220—265年。壹般人則認為應從漢末黃巾農民起義至三家歸晉(公元184—280年),前後近百年。三國時代的得名,是因當時神州大地上並存著三個地方政權。這三個政權是: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建立的魏國,占據黃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陽;孫權建立的吳國,占據長江中下遊等地,建都南京;劉備建立的蜀國,占據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祠堂。成都武侯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壹級博物館。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溢號忠武侯,後人便尊稱他為武侯。

 武侯祠始建於何時,已經沒有資料可考了。但從杜甫《蜀相》詩的描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來推斷,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經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時代,這裏分別有武侯祠和劉備廟;明代初年,祠廟合並為壹;明末,祠廟毀於戰亂。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壹年(公元1672年)在舊址上重建的。大門懸掛著“漢昭烈廟”的橫匾。漢,是劉備政權的稱號,史稱“蜀漢”。昭烈,是劉備死後的溢號。匾額說明,這裏是祭祀蜀國皇帝劉備的廟宇。既然如此,人們為什麽又稱之為武侯祠呢?民國年間的鄒魯寫的壹首詩,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說,因為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過了劉備,人們就不顧君尊臣卑的禮儀和這座祠廟本來的名稱了。

 從大門左側簡介和平面示意圖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壹條中軸線上,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西側為劉備陵園。祠內有蜀漢歷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塊,匾聯60多幅,鼎、爐、鐘、鼓10余件。因此,確切地講,武侯祠應該稱作蜀國君臣紀念堂。它是研究蜀漢歷史的壹座博物館。

 三絕碑

 三絕碑大門到二門道路的兩側,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為清代刻建,壹通為明代刻建,壹通為唐代刻建。清碑記載了祠廟重建和維修的情況;明碑著重介紹了祠廟的歷史沿革。這通唐碑最負盛名,被稱為“三絕碑”,高3.67米,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XX年),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屬27人,來武侯祠祭拜諸葛亮後刻建的。

 由裴度撰文,文中極力稱頌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對他鞠躬盡瘁、力圖統壹的精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嬰、蕭何、張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綽書法漂亮,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之兄。名工匠魯建鐫刻。因此,自明代中葉,此碑就因其文章、書法精湛和諸葛亮的蓋世功德而被譽為“三絕碑”。

 劉備殿

 劉備殿二門內是蜀漢皇帝劉備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劉備的貼金泥塑坐像,兩側偏殿,分別供奉著關羽、張飛等人,與殿相接的東西兩廊,是蜀國的28位文臣武將的彩繪泥塑像。劉備像高3米,頭戴天平冕冠,身著黃袍,手捧朝天圭玉,寬面大耳,神態靜穆。左右侍者,壹捧玉璽,壹捧寶劍。

 劉備(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歲時,他召集關羽、張飛等人參加鎮壓黃巾農民起義,後來在軍閥混戰中逐漸壯大了勢力。由於缺乏謀臣,他在軍閥混戰中屢遭挫敗,流離失所,先後依附於呂布、曹操、袁紹、劉表。他三顧茅廬,拜諸葛亮為軍師,赤壁大戰後,勢力才得到發展。劉備胸懷大誌,註重信義,待人寬厚。

 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征戰,最後占據益州,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不久,為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他興師伐吳。結果,劉備被吳國陸遜火燒連營,遭到慘敗,羞憤病死於白帝城(奉節)。臨終前,他把幼子劉禪(小名阿鬥)和國事托付給諸葛亮,史稱“白帝城托孤”。在劉備像東側,是劉備之孫劉諶的塑像。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子,封北地王。

 在魏國鄧艾軍隊進逼成都時,他苦諫父親,同來敵決壹死戰,與國家***存亡。但劉禪不聽。他悲憤已極,去祖廟哭訴後,先殺妻子,而後自殺。他的以死殉國的精神受到後人頌揚。劉備像西側原有劉禪的像,由於他不能保住父業,投降了魏國,當上安樂公後“樂不思蜀”,不知亡國之恥,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毀掉,自此沒有再塑。

成都武侯祠導遊詞2

 三國時代的得名,是因當時神州大地上並存著三個地方政權。這三個政權是: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建立的魏國,占據黃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陽;孫權建立的吳國,占據長江中下遊等地,建都南京;劉備建立的蜀國,占據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溢號忠武侯,後人便尊稱他為武侯。

 大門懸掛著漢昭烈廟的橫匾。

 漢,是劉備政權的稱號,史稱蜀漢。昭烈,是劉備死後的溢號。匾額說明,這裏是祭祀蜀國皇帝劉備的廟宇。既然如此,人們為什麽又稱之為武侯祠呢?民國年間的鄒魯寫的壹首詩,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說,因為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過了劉備,人們就不顧君尊臣卑的禮儀和這座祠廟本來的名稱了。

 從大門左側簡介和平面示意圖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壹條中軸線上,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西側為劉備陵園。祠內有蜀漢歷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塊,匾聯60多幅,鼎、爐、鐘、鼓10余件。因此,確切地講,武侯祠應該稱作蜀國君臣紀念堂。它是研究蜀漢歷史的壹座博物館。

 三絕碑

 大門到二門道路的兩側,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為清代刻建,壹通為明代刻建,壹通為唐代刻建。清碑記載了祠廟重建和維修的情況;明碑著重介紹了祠廟的歷史沿革。這通唐碑最負盛名,被稱為三絕碑,高3.67米,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屬27人,來武侯祠祭拜諸葛亮後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極力稱頌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對他鞠躬盡瘁、力圖統壹的精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嬰、蕭何、張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綽書法漂亮,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之兄。名工匠魯建鐫刻。因此,自明代中葉,此碑就因其文章、書法精湛和諸葛亮的蓋世功德而被譽為三絕碑。

 劉備殿

 二門內是蜀漢皇帝劉備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劉備的貼金泥塑坐像,兩側偏殿,分別供奉著關羽、張飛等人,與殿相接的東西兩廊,是蜀國的28位文臣武將的彩繪泥塑像。劉備像高3米,頭戴天平冕冠,身著黃袍,手捧朝天圭玉,寬面大耳,神態靜穆。左右侍者,壹捧玉璽,壹捧寶劍。

 在劉備像東側,是劉備之孫劉諶的塑像。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國鄧艾軍隊進逼成都時,他苦諫父親,同來敵決壹死戰,與國家***存亡。但劉禪不聽。

 他悲憤已極,去祖廟哭訴後,先殺妻子,而後自殺。他的以死殉國的精神受到後人頌揚。劉備像西側原有劉禪的像,由於他不能保住父業,投降了魏國,當上安樂公後樂不思蜀,不知亡國之恥,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毀掉,自此沒有再塑。正殿的兩壁,懸掛著木刻的《先主傳》、《後主傳》,傳文錄自陳壽史書《三國誌》。蜀國的興亡,可從劉備、劉禪傳中了解始末。東偏殿內是關羽及其子關平、關興、部將周倉、趙累的塑像。關羽像高2米多,頭戴冕旒,紅臉,丹鳳眼,臥蠶眉,兩眼半瞇半閉,美髯垂胸,身著金袍,手執象簡,壹付帝王打扮神靈面孔。關羽(?壹219),字雲長。他與張飛是最早追隨劉備南征北戰的猛將,號稱熊虎之將。他倆與劉備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關羽曾被曹操俘獲,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攏下,仍然效忠劉備。劉備得荊州後委任關羽鎮守。在荊州,他曾發動攻勢,水淹襄樊,活捉曹軍大將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最後,因驕傲輕敵,被東吳將領呂蒙偷襲,與關平、趙累等人同時遇害,丟失了荊州。陳壽《三國誌》評論他傲大夫而親士卒,傲慢輕敵是導致他失敗和被殺的重要原因。

 歷代統治者對關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義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為王,到了明清時代,加封為關聖大帝,詔令全國各地修廟祭祀。因此,這裏的關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成都武侯祠導遊詞3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妳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壹下。

 成都武侯祠肇始於公元220xx年修建劉備惠陵時,名“漢昭烈廟”。後來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並入漢昭烈廟。是中國唯壹的壹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三國蜀漢遺跡博物館。成都武侯祠是國內眾多武侯祠中唯壹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紀念諸葛亮名勝中最負盛名的壹處。 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除成都武侯祠外,還有陜西勉縣武侯祠、南陽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慶奉節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肅禮縣祁山武侯祠等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三國時代是其中很短暫但卻很精彩的壹段,從東漢黃巾農民起義算至三家歸晉(公元184年—280年),前後將近壹百年時間。

 三國時代的得名,是因當時神州大地上並存著三個地方政權,這三個政權分別是曹操和他的兒子曹怌建立的魏國,占據黃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建都洛陽,孫權建立的吳國,占據長江中下遊等地,建都南京,劉備建立的蜀國,占據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建都成都。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古代歷史中曾經出現過多次的大分裂,大動蕩,最後又重歸統壹的局面,三國時期,只不過也是壹次而已。

 在三國鼎立、群雄割據的年代,四川曾經是蜀漢政權的割據地。雖然四川地處西南,而且勢單力薄,但是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壹大批忠良之士,為了漢室壹統天下,他們爭東吳、扶南夷、出師北伐、英勇奮戰,從而演繹出了壹幕幕悲壯的歷史,留下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讓我們後人千古傳頌。於是,人們就修開始修廟建祠,或者是保留古戰場。從而構成了眾多的三國歷史名勝古跡。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武侯祠,便是眾多的三國古跡中久負盛名的壹處古跡。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被封為忠武侯,後人便尊稱他為武侯。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大街,廟宇坐北朝南。武侯祠始建於何時,已經沒有資料可考了,但從杜甫的詩《蜀相》中的描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來推斷的話,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經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時期這裏分別有武侯祠和劉備廟,明代初年,祠廟合並為壹,明代末年,祠廟毀於戰亂。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在清代康熙十壹年的時候,在舊址上修建起來的。占地面積達到了3.7萬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武侯祠導遊詞4

各位遊客:

 剛才我們遊覽了武侯祠中的劉備殿以及文臣武將廊,現在我們來到了諸葛亮殿,這裏才是真正紀念諸葛亮丞相的武侯祠。

 請大家註意,現在我們要下壹級臺階。為什麽要下這級臺階呢?原來這是古代君尊臣卑觀念的體現。武侯祠是君臣合廟,劉備廟在前,諸葛亮武侯祠在後,於禮制不合,所以人們在建造武侯祠時,就有意將諸葛亮殿建低壹個臺階,以突出劉備作為壹國之君的崇高地位。

 現在我們將穿過過廳。請註意過廳兩側懸掛的匾額、對聯和繪畫,它們大多出自董必武、郭沫若、徐悲鴻、沙孟海、張愛萍等名人名家之手。

 請看這副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就是聞名全國的攻心對,也是武侯祠對聯中的精品。我們知道,自古以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如何才能治理好四川呢?攻心和審勢就是最好的答案。

 對聯的`作者是清末雲南劍川縣人趙藩。上聯是說諸葛亮出兵平定南中叛亂時,采用馬謖建議,實行攻心戰術,對夷帥孟獲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從此不再反叛。稱贊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的人,而不是好戰的軍事家。下聯稱贊諸葛亮能審時度勢,制定出寬嚴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醒後人從中吸取教益。這副對聯對諸葛亮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觀的評價,提出了攻心和審勢兩個很有啟發性的問題,是古代治國方略的精髓所在。

 現在請大家隨我進入諸葛亮殿。請看,坐在龕臺正中的塑像就是被譽為智慧化身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他頭戴綸(guan)巾,身披金袍(古稱鶴氅),手執羽扇,凝目沈思,壹副憂國憂民、深謀遠慮的神采,顯示出壹代儒相的風儀。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瑯琊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年輕時隱居於荊州襄陽(今襄樊)隆中,因胸懷大誌,刻苦好學,才智出眾,得到臥龍的美稱。

 公元207年劉備在荊州訪賢,劉備三顧茅廬,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形勢,制定了壹條占有荊(今湖北)、益(今四川)二州,東聯孫權,北抗曹魏的國策,史稱隆中對。三顧茅廬後,諸葛亮被劉備拜為軍師,從此跟隨劉備,取得了赤壁之戰、奪取益州等戰役的勝利。蜀國創建後,被任命為丞相。劉備死後,在奉節白帝城受托孤重任,輔助後主劉禪,執掌了蜀漢朝政。

 諸葛亮治蜀達20多年,主要政績有:以法治蜀;南征南中;北伐曹魏。公元234年,諸葛亮由於長期勞累,不幸早逝於北伐前線的武功五丈原,死的時候才54歲,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壹生做了大量有益於社會進步和勤政愛民的好事。他死後,人們十分懷念他,尤其敬重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把他作為忠臣賢相的典範和智慧的化身加以崇拜,修了壹座又壹座武侯祠來紀念他。

 請看諸葛亮兩邊的塑像,左邊的是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右邊是孫子諸葛尚。他們在公元263年曹魏滅蜀時,率部與魏軍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在綿竹陣亡。諸葛亮子孫三代,人稱三世忠貞。

 請大家看殿內陳列的這面銅鼓。相傳諸葛亮南征時曾使用過這種銅鼓,所以它又被稱為諸葛鼓。

 各位遊客,諸葛亮殿兩側廂房內,是諸葛亮事跡陳列室,有大量反映諸葛亮事跡的圖片資料,請大家隨意參觀。十分鐘後我再帶大家壹起去看看先主劉備的陵墓惠陵。

成都武侯祠導遊詞5

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的是武侯祠。武侯祠位於成都市南門武侯大街231號。今天我們的遊覽路線是:大門、三絕碑、二門、劉備殿、文臣武將廊、諸葛亮殿以及劉備陵園。從北門出,全程大約3個小時。下午5點辦在北門集合登車。請大家記住喲。在遊覽之前我先給大家講講幾點註意事項:第壹請大家在遊覽的時候註意安全、愛護環境,不要亂扔垃圾。第二,請大家記住我的電話號碼,車牌號川.大家記住了嗎?

 武侯祠是中國唯壹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壹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

 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1672年清朝康熙年間(康熙十壹年)重建。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壹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中國總設計師鄧小平曾說:武侯祠名聲大,看的人多。可以說武侯祠已經成了成都的壹處標誌性景點了吧。朋友們,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諸葛亮殿了。

 殿內供奉著諸葛亮和他兒子、孫子的貼金泥塑像。大家請看,在正中龕臺上就是諸葛亮的塑像啦,他羽扇綸巾,身披金袍,凝目沈思,其憂國憂民,深謀遠慮的神采,顯示出壹代儒相的風儀。諸葛亮在我國古代政治家中可說是壹位出類拔萃的人物,在《三國誌》、《晉書》等史誌類作品中,對他的政治、軍事才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他更是被塑造成壹個有著經天緯地的智慧,矢誌不逾的精神,全智全能的幾乎完美無缺的人物形象。到底諸葛亮有多完美都有智慧呢?請讓我為大家壹壹分析。

 首先,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諸葛亮大小事並抓,躬自校簿書,流汗竟日,不但承擔了全國軍政大計的決策和推動,並親自監督興修水利、橋梁、道路,驛舍等工程,組織養蠶、織錦、煮鹽、冶鐵、鑄錢等重要事業,實施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獎勵農桑,與民生息等正確政策,使蜀漢逐漸恢復了元氣。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安定了後方。使蜀漢漸漸開創了壹個物資豐富,人口興盛的有所作為的局面。

 然後,他是傳神的軍事家。以決定劉備集團命運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為例,諸葛亮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關鍵的人物。孫劉聯盟的建立,由他壹手促成;孫權抗曹的決心,由他使之堅定;周瑜導演的群英會、蔣幹盜書,黃蓋的苦肉計、詐降計,被他壹眼看穿;他與周瑜***同商定戰役的關鍵決策火攻計;且又能借來實行火攻的決定性的東風。可以說,孫劉聯盟在奪取勝利的道路上每前進壹步,都離不開他的智慧;如果沒有他,盟軍要想打敗曹操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他是偉大的發明家。諸葛亮重視裝備的革新和戰術的改進,創制了可巧運糧草的木牛流馬和神秘的八陣圖,造射殺力極強的連弩,還發明了神奇的孔明燈。

 以孔明燈為例,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壹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

 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壹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臥龍!稱他為智慧的化身實不為過。

 好了,各位遊客,咱們已經了解了諸葛亮了,那劉備的陵墓又是怎樣呢?就讓我們帶著懸念去下壹個景點劉備陵墓看看吧。

 謝謝!我的講解完畢!

成都武侯祠導遊詞6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從酒店出發,經過短短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的車現在已經行駛在通祠路上了,距離今天的第壹個目的地武侯祠還有大約5分鐘。

 剛剛我們經過的那條河就是成都的母親河——府南河了。府南河是府河和南河的合稱,府河進入成都市區後繞城北、東而流,南河繞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處匯合。匯合後稱府南河。它的前身是成都地區古老的自然河道。先秦蜀郡太守李冰治水時,將其疏浚治理,成為岷江水系在成都城下的主要河流,是都江堰工程的壹個組成部分,當時叫郫江和檢江,這就是《史記》中所說的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郫江和檢江,就是今天府河和南河的前身。

 而李冰時代的二江都從城南流過的格局,到唐代有了很大的變化。唐末時期,為防備吐蕃和南詔的侵犯,西川節度使高駢決定將城墻的範圍擴大。為便於守城,他又決定將原來的郫江改道,讓郫江從西北角直接向西流再轉向南流,到合江亭地區與檢江匯合。

 這樣,成都的北面和東面有郫江,南面有檢江,三面都有了大江。西面則利用原來郫江的故道,使成都城外四面都有流水,形成天然的護城河。

 從此之後,成都的二江也就從“雙過郡下”變成了“二江抱城”,繞城三面。這種格局壹直保持到今天。

 府南河是成都文化的搖籃,成都城市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離不開它的滋潤和哺育,故成都人又深情的稱她為母親河。《華陽國誌.蜀誌》這樣記述成都:“山林澤漁,園囿瓜果,百谷蕃廡,四節代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唐代詩人陳子昂在其《諫雅洲討生羌書》中稱“蜀為西南—都會,國家之寶庫,天下珍貨,具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順江而下,可以兼濟中國”。李白的:“濯錦清江萬裏流,雲帆龍舸下揚州”。杜甫的“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詩句,即是當時成都府南河的真實寫照。

 意大利威尼斯探險家馬可波羅則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成都府》中如是寫道:“有壹大川,經此大城,川中多魚,川流甚深......水上船舶甚眾,未聞未見者,必不信其有之也。

 商人運載商貨往來上下遊,世界之人無有能想象其甚者”。

 可是這條母親河也曾受到過嚴重的汙染和破壞,有壹首打油詩是這樣寫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質變壞,七十年代魚蝦絕代,八十年代洗馬桶蓋。"府南河地區也壹度成為成都最貧瘠的地區。不過經過政府整合工程之後呢,現在我們面前的府南河又是壹座美麗的水上公園了。所以如今的府南河也有了另外壹個美麗的名字,叫錦江。

 好了,朋友們,我們這壹路說說看看,馬上就要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武侯祠了。請大家稍作休息,我們壹會兒再壹起遊覽君臣合祀的武侯祠。

 景點: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諸葛亮殿。殿的門楣楹柱上掛滿了前人留下的匾聯。其中最有名的是懸掛在諸葛亮殿正中的壹聯,即“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聯文是清末雲南劍川人趙藩撰書。

 上聯說,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戰術,如南征時對孟獲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以此稱贊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戰的軍事家。

 下聯稱頌諸葛亮能審時度勢,制定出寬嚴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後來治理四川的人從中汲取教益。這幅對聯對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觀的評價,提出“攻心”和“審勢”兩個很有啟發性的問題,是武侯祠匾聯中的上品,也是我國名聯之壹。

 諸葛亮殿內,供奉著諸葛亮和他的兒子、孫子的貼金泥塑像。諸葛亮像在正中的龕臺上,他羽扇綸巾,身披金袍,凝目沈思,其憂國憂民,深謀遠慮的神采,顯示出壹代儒相的風儀。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東沂南人,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他年輕時隱居於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學,胸懷大誌,得“臥龍”的美稱。經劉備三顧之請,出山鋪佐劉備,創建蜀漢;劉備死後,受托孤之重任,輔佐其子劉禪,執掌朝政,治蜀達20多年;他施行教化,嚴明賞罰,選賢任能,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貞、勤勉、廉潔和才智,換來了蜀地的安定和繁榮。史學

 家陳壽評論說,當時的蜀國,政治清明,民風淳正,田野開辟,倉廩充實,到處是升平景象。由於過度辛勞,他54歲時,病逝於北伐前線五丈原軍中,埋葬在陜西勉縣定軍山下,墳墓至今尚存。

 諸葛亮壹生做了不少勤政愛民和有益於社會進步的好事,他死後,人們十分懷念他,對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於是,人們便修起了壹座又壹座武侯祠來紀念他,還把他作為忠臣賢相的典範,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在蜀漢面臨存亡之時,率部與魏軍在綿竹決戰,終因寡不敵眾,為國捐軀。

 諸葛亮殿內陳列有壹面銅鼓,是公元五、六世紀時的文物。銅鼓,原是西南少數民族古代的炊具,從考古發現來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後來銅鼓逐漸演變成壹種樂器、禮器,在集會、慶典時使用,也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征。相傳諸葛亮南征時,曾使用過這種銅鼓,白天用來煮飯,晚上當鼓,用來報警,壹物多用。所以,又稱為諸葛鼓。

 在殿外的兩側廂房內,陳列著木刻詩文。西廂有毛澤東、董必武、張愛萍、方毅、周谷成、楚圖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寶***12幅,東廂為木刻的《隆中對》和《出師表》。

 出劉備殿,穿過掛有“武侯祠”匾額的過廳,便到了諸葛亮殿。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制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您好!成都武侯祠內古建中的屋頂建築符號以靜遠堂(諸葛亮殿)最具有代表性,根據現有資料看,其時代為清道光年間初塑,民國早期重塑,在內容上是典型的儒、釋、道三家合壹。

 中坐者為笑口彌勒,彌勒左手邊還有壹小橋,從其造型看,可能是傳說中的“奈何橋”;彌勒東邊為道教人物赤松子,赤松子是道教中的雨神,能化為壹條赤龍,故造像頭上仍有兩角;他左手執盂,內盛壹龍,右手執瓶若散水狀。

 彌勒的西邊是陳天君。陳天君也是雨神,與雷公江天君、電母秀天君、風伯方天君同為明清時期流傳很廣的“天君”。陳天君左手執瓶,右手執圓形閃電盤。

 這壹組塑像的主要功能為防火辟邪。

 在靜遠堂屋頂南脊兩邊,還分別有鐵拐李和漢鐘離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