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杜甫的詩句什麽什麽如出壹轍這首詩是什麽

杜甫的詩句什麽什麽如出壹轍這首詩是什麽

1. 關於壹首杜甫的詩句是什麽意思

關於壹首杜甫的詩句是什麽意思 1.關於杜甫的壹首詩

壹、回答:關於杜甫的詩,這首《戲贈杜甫》是李白寫杜甫的。

戲贈杜甫

飲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二、擴展知識:

1、白話翻譯:至今記得,在飯顆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頭上戴著竹笠日頭剛好是中午。請問老兄自從分別以後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為這壹段歲月裏作詩太費辛苦。

2、作品簡介:《戲贈杜甫》是詩人李白寫給友人杜甫的的七言絕句,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5卷第23首。 此詩前兩句運用鋪敘的手法來描繪出壹幅李白在飯顆山上遇見頭戴著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兩句解釋為李問杜答,新穎別致,給人以信增親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話而實為肺腑之言。此詩語言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生動詼諧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詩的形象,亦暗喻自已也“為作詩苦”,情深意濃,體現了李白與杜甫之間的真摯友誼。

3、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2.杜甫第壹首快詩的意思是什麽

杜甫是中國文壇上的“詩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他的代表作之壹。如果說,由壹千五百余多首杜詩組成的“詩史”是壹部“沈郁頓挫”的交響曲,那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是其中壹段精妙絕倫的的華彩樂章。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八句詩,其疾如飛,題事只壹句,余俱寫情。生平第壹首快詩也!”

也就是說,杜甫的詩壹般比梗嘩盾狙墉繳墮斜乏鉚較抑郁,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他第壹首歡快的詩,所以說是杜甫的第壹快詩~~

呵呵,懂了不?

3.誰知道杜甫的第壹首詩的意思

是杜甫的第壹首快詩嗎?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首詩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時所作。這壹年杜甫52歲,由於安史之亂而漂泊到劍門之外已是第五個年頭,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葉落歸根。突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傳”、“初聞”、“卻看”、“漫卷”四個連續動作,把驚喜心情有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即從”、“穿”、“便下”、“向”這四個富有動感節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著自己仿佛已經穿過巴峽、巫峽,路過襄陽、洛陽,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鄉。後人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壹氣流註,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此詩是老杜“生平第壹首快詩”,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當的評語。

4.杜甫寫的絕句六首的第壹首詩的意思是什麽

詩人在這首詩中為我們描繪了壹幅壹個雨後的早晨田園生活的寧靜閑適而又美好的生活圖景,表現了詩人的隱逸情懷.原文其壹日出籬東水,雲生舍北泥。

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其二藹藹花蕊亂,飛飛蜂蝶多。

幽棲身懶動,客至欲如何。其三鑿井交棕葉,開渠斷竹根。

扁舟輕褭纜,小徑曲通村。其四急雨捎溪足,斜暉轉樹腰。

隔巢黃鳥並,翻藻白魚跳。其五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其六江動月移石,溪虛雲傍花。

鳥棲知故道,帆過宿誰家。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詩歌風格沈郁頓挫 杜甫的詩歌在語言上,普遍認為具有“沈郁”的特點,“沈郁”壹詞最早見於南朝,“體沈郁之幽思,文麗日月”,後來杜甫寫更以“沈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語言,“至於沈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臯之徒,庶可跂及也”。

對杜詩進壹步的研究發現,其詩歌風格的形成,與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著密切關系。同時,杜甫處於盛世末期,少時有雄心壯誌,“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大有轉變,趨近現實主義。

而杜詩對意象選擇的個性化,是杜詩語言的基礎。常在杜詩中出現的意象,例如古塞、秋雲、猿嘯、殘炬、急峽、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觀,以及織女、老婦、老農、嫠婦等普通百姓,還有官吏、將軍、惡少等權貴勢力,都表現了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淆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塗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而正是這些沈重情感的表達,使得杜詩的語言趨於“沈郁頓挫”。

吳沆《環溪詩話》評杜甫晚期詩句“恣肆變化、陽開陰合”又雲:“惟其意遠,舉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吳沆又說:“凡人作詩,壹句只說得壹件事物,多說得兩件。

杜詩壹句能說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詩,但說得眼前,遠不過數十裏內,杜詩壹句能說數百裏,能說兩軍州,能說滿天下,此其所為妙”。兼容並蓄 杜甫的詩歌在風格上,是兼備多種風格的,元稹這樣評價杜甫:“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

秦觀也有類似的看法:“於是杜子美者,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沖淡之趣,兼俊潔之姿,備藻麗之態,而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眾家之長,杜氏亦不能獨至於斯也。”

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羈的壹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氣。主流觀點認為,杜甫詩歌的風格沈郁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就杜詩特有的敘事風格和議論風格而言,有學者認為是受到《詩經·小雅》的影響,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調,又與《離騷》相近。

也有學者認為,杜詩具有仁政思想的傳統精神,司馬遷的實錄精神。還有觀點認為杜甫詩作具有“人道主義精神”。

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王安石表彰杜詩“醜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的成就。

陳善《捫虱新語》卷七:“老杜詩當是詩中《六經》,他人詩乃諸子之流也”。蔣士銓《忠雅堂文集》卷壹《杜詩詳註集成序》亦稱“杜詩者,詩中之《四子書》也。”

煉字對仗 杜甫的詩歌在格律上,具有煉字精到,對仗工整的特點,符合中國詩歌的“建築美”,例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就是杜詩煉字與對仗高超的體現。另外,在體裁上杜甫有許多創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創造性也是他文學創作的獨到之處。

內容深遠 杜甫的詩歌的內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晚唐,“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

人有以史事註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以補史證史,所以稱為詩史。這種說法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視詩的情感特性。

有人認為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虛美,不隱惡”,故號詩史。

此說可取。另壹說是,杜甫之詩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這種說法在壹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

但也有不喜歡杜甫詩者,。

5.杜甫的《絕句》的詩句意思是什麽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壹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裏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6.杜甫的詩是什麽意思

杜甫詩是指杜甫寫的詩。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壹的襄陽杜氏。[1]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壹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7.關於杜甫的壹首詩

是不是這個丫

佳 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譯詩:

有壹個美艷絕代的佳人,隱居在僻靜的深山野谷。

她說:“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與草木依附。

想當年長安喪亂的時候,兄弟遭到了殘酷的殺戮。

官高顯赫又有什麽用呢?不得收養我這至親骨肉。

世情本來就是厭惡衰落,萬事象隨風抖動的蠟燭。

沒想到夫婿是個輕薄兒,又娶了美顏如玉的新婦。

合歡花朝舒昏合有時節,鴛鴦鳥雌雄交頸不獨宿。

朝朝暮暮只與新人調笑,那管我這個舊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渾濁濁。

變賣首飾的侍女剛回來,牽拉蘿藤修補著破茅屋。

摘來野花不愛插頭打扮,采來的柏子滿滿壹大掬。

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單薄,夕陽下她倚著長長青竹。

評析:

這首詩是寫壹個在戰亂時被遺棄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時,在安史戰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娘家敗落,就遺棄了她,於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誌守節,宛若山泉。這種貧賤不移,貞節自守的精神,實在值得謳歌。

全詩文筆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深寓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