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月如弓,新月如眉,滿月如鏡,美麗的月亮是歷代詩人筆下多情之物。古人詠月詩不可勝數,而尤以李白為多,李白全集中與月有關的詩達320余首之多,如珍珠串串,亮星顆顆,引人矚目。
妳看他,“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把盞豪飲,尚要“舉杯邀明月”;花前小酌,但見“月光明玉盤”;旅途傷感,“我寄愁心與明月”;憶昔懷舊,“卷帷望月空長嘆”;訪友歸途乃“山月隨人歸”,冥冥夢裏是“湖月照我影”;送客遠行,恭請明月“與人萬裏長相隨”;遙想諍友,更是“登舟望秋月”;言誌抒懷,“欲上青天覽明月”;就是夜半醒來,見銀輝滿地,也難捺激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壹生坎坷,因而常以月寄心。因報國不成,心情惆悵,他詠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見江岸纖夫,勞役慘重,他吟道:“吳牛喘月時,拖船壹何苦”;過蜀山舊道,行路艱難,他嘆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在李白的詩中,月光是“蟾蜍”,是“顧兔”,是“玉盤”,因此常對月生情。他嘆“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寫的是“弄月”;問“秋山綠蘿月,今夕為誰明”,寫的是“問月”;常“醉起涉溪月,鳥還人亦稀”,寫的是“步月”;亦“琴彈松風裏,杯勸天上月”,寫的是“飲月”;連給兒子取名也叫“明月奴”。
李白壹代詩仙,詠月詩字字璣珠,本身也如皎皎明月,高懸詩壇。
中秋漫話詠月詩
顏立水
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賦予各種神奇的傳說,而吟詠月亮的詩詞,更是俯首可拾。
皓月當空,壹瀉千裏,給人以廣袤深邃的意境。因而許多詩人借月狀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輝。“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唐·杜甫)、“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這類“帶月”詩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歷來膾炙人口,婦孺能詠。
托月寄情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壹種表現手法。古代交通閉塞,通訊憑“驛寄梅花,魚傳尺素”,親人團聚不易,逢年過節,家人常有“人居兩地,情發壹心”之隔,因而王維重陽登高便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嘆?中秋月夜,遊子懷鄉之情更是難以言表,這類詩詞比比皆是。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唐·張九齡)、宋代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秋詠月詞,歷來被譽為千古絕唱,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因而“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成了後人遠別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詞。
親情,鄉情,友情,愛情都可以借月抒發。“花好月圓”是美滿婚姻的頌詞;而“月缺花飛”、“曉風殘月”則是愛情不幸的曲筆。宋代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詞句,表達了黃昏後月光下情人約會的歡快心情。李白《玉階怨》詩雲:“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通首無壹“怨”字,但閨婦滿腹怨情卻傾註在“脈脈不得語”的秋月中。月亮是天上的聖物,所以中秋之夜成了未婚男女尋覓佳偶的良宵,也由此演化出許多玩月的習俗。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鬧月、阿細族的“跳月求愛”等。閩臺地區除了“博餅”的獨特風俗外,還有未婚女子中秋月夜“偷菜”的古俗。
對著同壹輪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有的借月排遣心事,或嘆世路多艱,光陰易逝;或嘆懷才不遇,宦海浮沈,因而流露出“好景難逢,良宵難值”的消極情緒。李白《把酒問月》詩中寫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這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但見長江送流水”意境類同,都是作者“明月長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憤懣。
唐代詠月懷鄉詩舉隅
劉黨樺
細讀唐詩我們發現,吟“月”的詩句中,以借月景表達思鄉懷舊之情的名篇佳句為最,下面就此略舉幾例。
在從多的詠月懷鄉詩中,最膾炙人口的,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擡頭“望”月,低頭“思”鄉,俯仰之間,蘊無窮情愫,寄聯想翩翩:童年的嬉戲,山水的風光,父母的撫愛,鄉親的情意……此時此刻也許都會奔湧心頭,給讀者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也是這方面的佳作:“海上生明月,天涯珙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光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全詩情景交融,寫盡由“望月”而生的“懷鄉”之情,尤其開頭兩句,意境是那麽雄渾闊大,由景入情,壹下子就把遙遠的兩地牽掛到壹個***同點上,情感深摯,成為千古名句。
詩聖杜甫對明月也情有獨鐘,他在《月夜憶舍弟》壹詩中深情地吟唱:“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人想到當年在故鄉與兄弟團聚時,覺得那月亮特別美,特別亮,便不容置疑地斷言“月是故鄉明”。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因為其中流露的思鄉情懷是那麽熱切感人。他在另壹乎《月夜》詩中寫道:“今夜州月,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詩以構思奇巧,感情思膩令人嘆服:自己在長安“獨看明月”,卻神馳千裏,想著妻子在州獨自望月,百感交集,抒發出親人深摯的愛戀和濃郁的離情。
白居易中也有不少寫月景的佳句,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他那首河南經亂書懷的七律詩中的尾聯:“***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詩人遙望夜空中的明月情不自禁在聯想到離散五處的弟兄們,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起無限鄉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壹樣潸潸垂淚吧。這飽含深情的詩句,勾畫出壹幅五地望月***生鄉愁的圖景,創造出感人至深,引人***鳴的藝術境界。
這類飽含清情的詠月詩句,在唐人的詩中還可以找到很多。這些詩句都以明月創高意境,懷人寄遠,真可謂鄉情濃濃,鄉思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