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作者簡介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作者簡介

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1844 10 10月15-1900 8月25日)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他是現代西方哲學的先驅,也是壹位傑出的詩人和文體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但他的理論在他那個時代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註意,直到20世紀才以不同的聲音引起深遠的回響。後來的人生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了尼采的哲學思想。

[編輯此段]生活

1844 10 6月15日,尼采出生在普魯士薩克森州洛肯鎮附近洛肯村的壹個鄉村牧師家庭。尼采的生日恰好是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威廉四世的生日。尼采的父親是威廉四世的宮廷教師。他教了四位公主,贏得了國王的信任,於是獲準以國王的名字給兒子命名。後來,國王任命尼采的父親在影響世界的天才尼采誕生的呂肯鎮當牧師。尼采回憶說:“無論如何,我選擇在這壹天出生,有很大的好處。整個童年,我的生日都是舉國歡慶的日子。”他的祖父是壹個虔誠的基督徒,寫神學著作。他的祖父是壹名牧師。尼采在嬰兒期是個沈默的孩子,兩歲半學會說第壹句話。

1849年7月,尼采的父親死於腦軟化癥。幾個月後,我2歲的弟弟去世了。那時候尼采才五歲,親人的相繼去世,讓這個敏感的孩子過早地領略了生活的陰暗面,鑄就了他憂郁內向的性格。後來,他自己回憶說:“在我早期的職業生涯中,我見過許多悲傷和痛苦,所以我不像孩子那樣天真和無憂無慮...從小我就在尋求孤獨,喜歡躲在不受打擾的地方。這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宮,在那裏我找到了真正的幸福。”父親去世後的第二年,尼采隨母親和姐姐搬到了瑙姆堡,在壹個完全女性的家庭中長大。祖母對其波蘭貴族家史的灌輸對尼采貴族情節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尼采認為自己有波蘭貴族血統,並以此為榮。然而,尼采沒有忘記他的父親。他父親的形象早已銘刻在他的記憶中。他希望以他父親為榜樣成為壹名牧師,所以他經常向他的夥伴背誦聖經的壹些章節。正因如此,他獲得了小牧師的稱號。由於他父親的早逝,他被宗教女性(他的母親、姐姐、祖母和兩個姑姑)包圍著,這些女性縱容他脆弱和敏感。年少的尼采深深感受到死亡的無常,變得孤僻。尼采曾這樣描述自己的童年:“所有屬於別人童年的陽光都照不到我,我已經學會過早地思考成熟。”在尼采的成長過程中,虔誠的清教徒母親的影響不容忽視。後來,他壹生保持清教徒本色,簡單如石雕。

10歲時,他就讀於瑙姆堡柯文中學,對文學和音樂非常感興趣。14歲進入普福達中學。這所學校的課程都是經典的,訓練非常嚴格。產生了許多偉人,如詩人和劇作家諾瓦利斯,語言學家和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施萊格爾,康德的繼承者,偉大的超驗主義和道德哲學的代表人物費希特。然而,尼采發現很難接受這種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不願意接近陌生人。此時的他,除了理性的發展和驚人的進步,音樂和詩歌也成了他情感生活的寄托。尼采小時候是普魯士最好的女鋼琴家教的。當他的母親為他聘請這位老師時,尼采深深感到他未來的生活離不開這樣的精神支撐。

1861尼采在17歲時患了壹場大病,第壹次出現了健康惡化的跡象。他被送回家休養。三月接受基督教儀式。

1864年,尼采和他的朋友PaulDeussen進入波恩大學學習神學和古典語言學,但在第壹學期後,他們停止了神學的學習。他經常聽他的同學談話。有些人毫無信念和激情地重復黑格爾、費希特和謝林的公式。那些偉大的制度已經失去了激勵人們的力量。還有壹批人喜歡實證科學,看了vogt和Buchner的唯物主義論文。這些都沒有吸引尼采。他是壹個需要激情、非凡和神秘的東西的詩人。他不再滿足於科學世界的清晰和平靜。尼采在修養和氣質上都是貴族,所以他對平民政治不感興趣,他也從來沒有想過平靜安逸的生活,所以他也不會對適度的歡樂和痛苦這種貧乏的人生理想感興趣。尼采有自己的愛好。他熱愛希臘詩人,崇拜希臘神話中各種具有鮮明特色的人物,並將其與德國民族精神巧妙地結合在壹起。當尼采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他就深深體會到了掌握和發揚自己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這充分體現在他對中國古代文字、文學和古典藝術的熱愛上,他熱愛巴赫、貝多芬,熱愛《悲劇的誕生》中尼采狂熱推崇的歌劇巨匠瓦格納。

1865年,他心愛的古典語言學老師F.W.Ritschls去了萊比錫大學教書,尼采也去了。尼采當時雖然年輕,但已經開始了哲學沈思。在萊比錫逗留期間,他偶然在壹個舊書攤上買到了叔本華的《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他欣喜若狂,每天淩晨2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沈浸在這本書裏,內心充滿了神經質的興奮。後來他回憶說,自己當時正在孤立無援中經歷壹些痛苦的經歷,幾乎到了絕望的邊緣,而叔本華的書就像壹面巨大的鏡子,映出了世界,映出了人生,映出了自己的心情。在他看來,叔本華是專門為他寫這本書的。當時尼采就很疑惑:為什麽叔本華這樣的天才會被遺棄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麽他的偉大著作只在書架的偏僻角落裏被發現?叔本華是這個年輕人的偶像,他將來會被視為叔本華唯意誌論的繼承者。這時,他也從蘭格、施皮爾、泰西米勒、都靈和哈特曼那裏學到了傳統的抽象概念。同年,拒絕參加復活節聖餐儀式引起了家庭的恐慌。

1867年秋,尼采在瑙姆堡服了壹年兵役,因騎馬受傷提前結束。在隆隆的炮聲中,他低聲說:“叔本華保佑!”叔本華成了他的上帝。從馬上摔了下來,胸骨嚴重受傷。

1868年秋天,尼采在萊比錫的姐姐家遇到了他仰慕已久的音樂大師瓦格納,兩人聊了很久自己最喜歡的叔本華哲學。在隨後的幾年裏,瓦格納和他的妻子成了尼采在藝術和理性上的良師益友,壹個家庭的替代品。而他被他的導師李·奇萊斯推薦到巴塞爾大學:“在過去的39年裏,我親眼見證了那麽多年輕人的成長,但我從來沒有見過壹個年輕人像這個尼采壹樣早熟,在這麽小的年紀就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長命百歲,我可以預言他將來會成為壹流的德語語言學家。他24歲,身體強壯,精力充沛,健康頑強...他是萊比錫年輕語言學家圈子裏的寵兒...妳會說我在描述壹個奇跡,沒錯,他就是壹個奇跡,同時他又可愛又謙虛。”Lichel是第壹個向世界預言尼采是天才的人

1869年2月,年僅25歲的尼采被聘為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接下來的十年是尼采壹生中相對幸福的時期。在巴塞爾,他結交了許多老朋友和年輕朋友,比如瑞士著名的文化藝術歷史學家雅各布?雅各布·伯克哈拉特。1869年4月,尼采獲得瑞士國籍,從此成為瑞士人。1869年5月17日,尼采在瑞士盧塞恩郊區特裏普第壹次拜訪了瓦格納。同月28日,他在巴塞爾大學發表了題為《荷馬和古典語言學》的就職演說。當時巴塞爾所有貴族的大門都對他敞開,他成為了巴塞爾學術界的精英,當地上流社會的新寵。

1870年,尼采被聘為正教授。不久傳來德法開戰的消息,尼采自告奮勇上了前線。途經法蘭克福時,他看到壹隊軍容整齊的騎兵在城內行進。突然尼采的靈感如潮水般湧了出來:“我第壹次感覺到,強大的、至高無上的‘生命意誌’從來不是表現為悲劇性的生存鬥爭,而是表現為壹種‘戰鬥意誌’,壹種‘堅強意誌’,壹種‘超級意誌’!”1870年6月,尼采重返巴塞爾論壇大學。他遇到了神學家弗蘭茨?霍夫弗特·貝克,兩人很快成為密友,住在壹所房子裏。

1872年出版了第壹部專著《悲劇的誕生》。這是壹部傑出的藝術作品,充滿了浪漫和奇妙的想象;這也是壹本幼稚的哲學著作,充滿了反潮流的氣息。但在這部哲學著作中,他壹生的主要哲學思想已經形成。尼采哲學的主題是生命的意義,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用藝術拯救生命,賦予生命以審美意義。尼采並沒有就此止步,他毅然抨擊了最受尊敬的典範——大衛?施特勞斯抨擊德國人庸俗的傲慢和愚蠢的自滿:“司湯達曾經警告說,我壹來到這個世界,就要戰鬥。”第壹批書《悲劇的誕生》和《UnzeitgemabeBetrachtungen》出版後,引來熱烈掌聲,遭到以Wilamowitz為首的語言學家的拒絕。教授的名譽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從1873到1876,尼采發表了四篇長文,被收入《不合時宜的考察》壹書。這本書的主題仍然是文化批評。第壹篇,懺悔者兼作家大衛·施特勞斯,以施特勞斯為例,批判平庸的學者。值得註意的是,該書首次公開抨擊普魯士的霸權主義,指出普法戰爭雖然以德國的勝利而告終,但其險惡的後果是德國文化的隕落和“德意誌精神為了德意誌帝國的利益而失敗甚至取消”。此後,尼采壹直基於文化利益批判強權政治,並在德國陷入民族主義政治狂熱時自稱“最後壹個反政治的德國人”。第二篇《論歷史對生活的利與弊》,指出生活因歷史的沈重負擔而患病,呼籲解放生活,創造新文化。第三篇,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批評哲學脫離生活,要求叔本華以他為榜樣,真誠地探索生活的問題。第四篇《貝蕾裏的瓦格納》,重點是批判現代藝術,這篇文章名義上是為瓦格納的音樂辯護,將其視為現代藝術的對立面,但實際上已經包含了對瓦格納的批判。文章寫於1875和1876之間。在此之前,尼采的內心已經和瓦格納產生了隔閡。

1878 65438+10月,瓦格納給尼采送了壹個帕西法爾的劇本,實現了基督教主題,尼采壹句話也沒回。5月,尼采把《人性,太人性了》(書包裏有明顯批判瓦格納的內容)這本書送給瓦格納夫婦。從此,彼此不再有任何聯系。

1879年,尼采辭去了在巴塞爾大學的教職,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流浪生涯,也進入了創作的黃金時代。

1882年4月,尼采在包和另壹位朋友雷耶斯的邀請下前往羅馬。在那裏,兩個朋友向他介紹了莎樂美,壹個迷人而聰明的俄羅斯女孩,說她是他的學生。尼采深深地墜入愛河,莎樂美被尼采獨特的個性所吸引。兩人壹同前往盧塞恩,壹路上,尼采向莎樂美講述往事,回憶童年,教授哲學。然而,他靦腆的性格使他不敢向莎樂美吐露心聲,於是他懇求雷伊為他求婚,但雷伊自己卻愛上了莎樂美。莎樂美沒有答應兩位求婚者的求婚。最終,兩人只能保持友好往來。但尼采的妹妹伊麗莎白對他們的友誼充滿嫉妒,惡意散布流言蜚語,挑撥離間,最後兩人反目成仇。僅僅5個月,尼采生涯中的這段快樂插曲就結束了。

1883年,他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的第壹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在1884年,最後壹部分在1885年。尼采在這本書裏闡述了著名的“同壹性永恒輪回”的觀點。這是他的兩個主要思想體系之壹。另壹個“權力意誌”的想法,因為他的身心崩潰而中途夭折。這本書首次提出了著名的“超人”理想和“最後壹個人”形象。尼采這樣評價他的書:“在我的書中,查拉圖斯特拉說過這壹點”占據了特殊的地位。這是我給人類的最好的禮物。這本書的聲音會回蕩千年,所以它不僅是書中至高無上的壹本,也是真正散發著高山氣息的壹本書——人類的壹切事實都在它之下,離它無限遙遠——也是最深刻的壹本書。它來自真理核心財富的深處,是取之不盡的泉水。放下的每壹個桶都裝滿了金銀珠寶。在這裏,沒有任何‘先知’的預言,也沒有所謂的領袖被稱為可怕的疾病和強烈的傳道意誌的混合體。從不會無緣無故傷害自己智慧的角度來說,人們肯定會先聽聽拉圖爾·斯特拉口中這種冷靜的自我反省的聲音。最平靜的話語是颶風的第壹聲;悄然而來的思想會控制世界。" "

從1886到1887,尼采收集了他在世界各地流浪時寫下的諺語、格言和短語,形成了兩部文集:《善惡的彼岸》(1886)和《道德的譜系》(1887)。在這兩部集中,尼采希望摧毀舊道德,為超人鋪路,但他的壹些理由很難成立。此外,這兩部文集所闡述的倫理道德體系也給人留下了印象——充滿了刺激的誇張。尼采瘋狂前夕,瓦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反基督教,看那個人,尼采對瓦格納的反駁,壹氣呵成。它們標新立異,博大精深。但同時,這些書也有前所未聞的攻擊性和令人瞠目結舌的自我吹噓。

1889年,都靈的災難來了。長期被誤解的尼采,長期忍受不了孤獨,最終在都靈大街死死抱住壹匹被馬夫虐待的馬的脖子而失去理智。幾天後,他的朋友奧維貝克來到都靈,把他帶回了柏林。尼采進入了他生命的最後十年。他先住在耶拿大學的精神病院。1890年5月,他媽媽把他接到南浦家裏照顧。

1897年4月,由於母親去世,尼采搬到了魏瑪的姐姐伊麗莎白家。伏爾斯特-尼采住在家裏。在尼采的壹生中,家庭壹直是他溫暖的避風港。作為這個家裏唯壹的男性,家裏的五個女性成員壹直在他身邊,無微不至的關心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他,盡量滿足他所有的願望。但是,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尼采毅然拋棄了這壹切,像壹個苦行僧壹樣在這個風雨飄搖的世界裏遊蕩,挨餓,冥想。

1900年8月25日,這位不合時宜的思想家在魏瑪去世,享年55歲。"銀白色,像壹條魚,我的船駛向遠方."

關於尼采的妹妹伊麗莎白

如果說馬克思的大幸在於他有壹個知己,尼采的不幸在於他有壹個崇尚沙文主義的妹妹伊麗莎白。作為沙文主義的狂熱支持者,也是尼采的妹妹,她深知哥哥理論的價值。其實壹個別有用心的人很容易斷章取義尼采的作品。所以這個妹子從尼采在世的時候就壹直想把哥哥打扮成沙文主義者。但問題是,尼采還活著,可以被阻止。然而,1900年,偉大的天才尼采走了。事情變得微妙了。首先,伊麗莎白有尼采的全部手稿,包括《權力的意誌》,尼采已經棄之為書。伊麗莎白顯然不會放棄這個絕佳的機會。所以納粹上臺後,她配合納粹政府完成了權力意誌。在這個過程中,伊麗莎白從《權力的意誌》手稿中選取了壹些有利於納粹宣傳的格言警句,還篡改了壹些格言警句。於是,尼采逐漸被介紹到中國。改革開放前,由於意識形態主導壹切,尼采在中國長期的宣傳和教學中被全盤否定,被簡單歸結為法西斯主義和反動唯心主義的思想淵源。80年代中期,雖然開始出現零星的正面評價尼采的文章。但沒有系統的、有特色的作品。第壹個旗幟鮮明的是周的《尼采:世紀之交》。他把壹個兇殘的政治狂人改造成壹個真誠思考人生問題的個性鮮明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