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煜寫花的詩句

李煜寫花的詩句

1. 關於李煜寫鳥的詩句(關於雨的李煜的詩句)

關於李煜寫鳥的詩句(關於雨的李煜的詩句) 1.關於雨的李煜的詩句

蝶戀花

遙夜亭臯閑信步,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誰在秋千,笑裏輕輕語.壹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壹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壹夢中。

長相思

壹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鞠花開,鞠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壹簾風月閑。

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壹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雨雲深繡戶,來便諧衷素。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

長相思

雲壹緺,玉壹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幃垂,夢長君不知。

采桑子

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采桑子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皴,回首邊頭,欲寄鱗遊,九曲寒波不溯流。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鞠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

壹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

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壹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2.關於寫鳥的詩句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 5.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杜甫:《望嶽》)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無可耐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 雜樹生花,草長鶯飛.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李清照>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李清照>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李商隱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芳草淒淒鸚鵡洲. 飛鳥盡,良弓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 鸚鵡能言,不離於禽。

3.關於雨的李煜的詩句

蝶戀花遙夜亭臯閑信步,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誰在秋千,笑裏輕輕語.壹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壹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還如壹夢中。長相思壹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鞠花開,鞠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壹簾風月閑。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燭殘漏斷頻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壹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又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雨雲深繡戶,來便諧衷素。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

長相思雲壹緺,玉壹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更漏子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香霧薄,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繡幃垂,夢長君不知。采桑子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

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

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

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皴,回首邊頭,欲寄鱗遊,九曲寒波不溯流。又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紫鞠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幹戈。壹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倚枕。

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壹夢浮生。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4.關於李煜的全部詩詞,快~~~~~~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壹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 相見歡 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壹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後人留下壹些遺憾。

此話看來,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詞作遠過於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後的詞作相當沈痛、深切和淒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容,僅就藝術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

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無言”並非真的無言,從壹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言。

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壹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淒惋、悲苦的神態。

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準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寫了四項內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壹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言:“壹切景語皆情語。”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像波濤洶湧,把全篇推向高潮。

離愁本身是壹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非常困難。然而,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比喻使之變得具體可感,而且表達得如此貼切、自然,以至成為千古名句。

“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又用了壹個比喻,寫離愁的另外壹個境界,即人對它的具體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不知是什麽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類滋味來概括,也不能用任何壹種具體東西的滋味來比擬,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壹般滋味”,亦即稼軒詞所謂“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

《相見歡》廣為流傳。全詞區區三十六個字,同壹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淒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 風回小院庭蕪綠。

柳眼春相續。憑欄半日獨無言。

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

這兩首詞,是後主入宋以後,追戀故國之作。李煜詞筆,揮灑自如,以寥寥五句,寫人間大悲劇,以昔日之榮盛反托今日之淒涼。

憑著他的高度藝術技巧,把重溫舊夢的壹腔悲恨,表露得隱而實顯,淺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領起全篇,令人驚悚。

原來悲恨之源來自昨夜壹夢,昔日繁華鼎盛在夢中重現,使夢醒後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聲不絕。當年遊樂禦苑,鳳輿鑾駕,香車寶馬,隨從列隊,宮女如雲,“車如流水馬如龍”壹句,襲用成語,渾然天成。

李煜後,宋人多效此種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淚,斷臉復橫頤”。

這淚流得縱橫滿面,難止難歇。後主入宋後,曾給金陵舊宮人帶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用這首詞印證,可見真實。李煜這首小詞,從流淚始,到斷腸終,表達了他當俘虜後極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最後的壹首感懷故國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詰問的口吻,悲憤的情懷,激宕的格調,放筆悲號,寫盡亡國君主的哀愁。上闋曲調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經歷過大災難,煉就大手筆,才能究詰人生,寫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詞作,大有負荷全人類之悲哀的氣概。

下闋則用了曲筆,“朱顏”暗描江山易改 李煜詞選 ,“改”字點出全詞題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後,詞人把難以說明的去國之思、失國之悲、亡國之恨全部納入壹個“愁”字中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真乃千古絕唱。

王國維說:“尼采謂壹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可謂以血書者也 。

” 宋黃升《花庵詞選》稱:“此詞最淒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

《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壹隊春。壹壺酒,壹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不求威儀天下,萬古不朽;但求獨善其身,性情而為!正如李煜所說,他崇尚的不是武力與征戰,而是壹種春風暖雨,落絮飛雁的詩意生活。

《漁父》又:壹棹春風壹葉舟,壹綸繭縷壹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李煜常自詡“隱士”,這兩首漁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沈醉在“壹壺酒,壹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的隱士生活中以及“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的那種暢快!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裏不知身是客, 壹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

5.關於李煜的詩

這位哥們,首先糾正壹下,李煜是個詞人,他寫的全是詞,貌似沒詩的。

李煜是個皇帝,封建時代的皇帝貌似不會“愛壹個人卻害怕告訴ta只是默默的等待ta來告白等得要心灰意冷”。呵呵,所以從我的腦海裏搜不到這方面的李煜的作品。

其實李煜的作品可以分為兩類。他被宋朝俘虜前的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前期作品,主要是以歡快為基調的;而後期被俘以後的作品主要是以悲傷、思念故國為基調的作品。

從妳的角度,另外值得壹提的是他和小周後的愛情,但也不是默默等待到心灰意冷的基調,他們始終至死不渝的愛情,“只有北邙山下月,清光到死也相隨”這兩句可以概括。

另外我還想說的是那位仁兄的《更漏子》應該是溫庭筠的詞,而不是李煜的。簡析我可以給妳參考下:“春夜思遠,無邊惆悵,全由花外漏聲引出,切入自然,傳寫有序。塞雁、城烏因漏聲迢遞而驚起,均為擬想之景,合理入情;而屏上的金鷓鴣依然如故,於壹動壹靜間寓有情與無情。下片由外至九全為閨房陳設,“惆悵”與“夢長”互為因果。“謝家”則微露主人身份,愈見其思之苦之癡。王國維《人間詞話》從此詞中拈出“畫屏金鷓鴣”句來概括飛卿詞的特色,亦可見其向為人稱。”已經倒是與妳的要求有些差不多。

嗯,我覺得妳那個表達“愛壹個人卻害怕告訴ta只是默默的等待ta來告白等得要心灰意冷”就找的溫庭筠的詞。溫庭筠的詞挺符合的,柳永的也行。

給妳參考個:

《玉蝴蝶》 溫庭筠 (女思男的)

秋風淒切傷離。行客未歸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芙蓉雕嫩臉。楊柳墮新眉。搖落使人悲。斷腸誰得知。

詞意淺譯

秋風淒淒切切,最容易勾動離愁的感傷,尤其是離鄉的人還沒有返回的時候,塞外的草兒早已經枯黃,飛往江南的北雁卻遲遲未到;芙蓉嬌嫩的臉已經雕謝,楊柳的眉葉也已經雕墜,這些落葉更叫人感傷悲淒,肝腸寸斷又有誰知道呢?

賞析

此首為閨怨之作,其中情意淒切卻又含蓄深濃,細膩的表達述說出相思的苦痛,壹開始就入題述說出傷別離,也點出時序;並在第二句中述說良人未歸,那種牽掛油然紙上,接著第三,第四句,利用衰草,飛雁,以先與遲,對照出心中期待的思念,也讓詞有了起伏變化,這是詞人常用的壹種手法;第五,六兩句,用芙蓉用柳眉來代表女子的容貌,也是歷來詞人最常使用形容女子的手法,而詞人用雕,墮來代表年華老去,簡單而適切,最後兩句回扣到起句,秋風搖落,斷腸傷離,但是這樣的苦楚又有誰能知道呢?在這兩句中,也點出古代婦女的傳統美德,與古代婦女愁苦不為人道的心境,也讓這詞更叫人讀之心酸。

《鳳棲梧》 柳永 (男思女的)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壹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賞析

這是壹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壹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壹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壹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6.關於李煜的詩詞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壹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

壹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李煜的詞的風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為兩個時期。他前期的詞風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

根據內容可大致分為兩類:壹類是描寫富麗堂皇的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薩蠻》,《相見歡》 他後期的詞由於生活的巨變,以壹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柳永等所謂的“婉約”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

李煜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他的詞不假雕飾,語言明快,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用情真摯,亡國後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沈,超過晚唐五代的詞,成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後世尊稱他為“詞帝”。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壹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現在:

①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壹點抱負,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

②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詞,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壹般意義的某種境界。“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名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世許多讀者的***鳴。當然,還有“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菩薩蠻》)這樣偷情詩,也是十分有名的。

③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④在風格上有獨創性。《花間集》和南唐詞,壹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見譚獻《復堂詞話》)《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馬駒不受控捉”(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兼有剛柔之美,確是不同於壹般婉約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壹幟。

7.關於鳥類的古詩大全

1、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釋義: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壹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開來的萬裏船。

2、畫眉鳥

宋代: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釋義:

畫眉鳥千啼百囀,隨著自己的心意在林間飛動,在那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穿梭。現在才知道: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內的畫眉叫聲,遠遠比不上悠遊林中時的自在啼唱。

3、孤雁

唐代: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壹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釋義:

離群的孤雁既不飲水也不進食又不啄食,邊飛邊叫的聲音裏飽含對同群夥伴的思念。雁群消失在雲海之間,誰來憐惜著天際孤雁?孤雁望斷天涯,仿佛依稀看見夥伴們就在眼前;哀鳴不絕,好像愈發聽到了同伴們的呼喚。野鴉完全不解孤雁的念群之情,只顧自己鳴噪不停。

4、鷓鴣

唐代: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

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釋義:

溫暖時節鷓鴣在平野嬉戲彩翼同齊,看它們的行動舉止,類別與平日活潑的山雞相像。黃昏時煙雨中從青草湖邊迅疾飛過,落花時節躲在淒冷的黃陵廟裏哭啼。身在異鄉的客人剛壹聽到鳴叫禁不住淚濕衣袖,佳人剛壹唱起充滿相思情意的《山鷓鴣》,青黑色的眉毛就黯然低垂。寬闊的湘江上鷓鴣叫聲此起彼伏,相互相應,它們棲息在苦竹深處紅日已經偏西。

5、鴻鵠歌

兩漢:劉邦

鴻鵠高飛,壹舉千裏。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釋義:

天鵝飛向天空,壹下能飛數千裏(高)。羽翼已經豐滿了,可以四海翺翔。可以四海翺翔後,(妳)能將它怎麽樣?即使擁有利箭,又能把它怎麽樣?

8.關於鳥的古詩

1、唐·柳宗元 《江雪》

原文選段: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釋義:

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壹葉孤舟上,壹位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2、先秦·佚名 《小雅·黃鳥》

原文選段:

黃鳥黃鳥,無集於谷,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歸,復我邦族。

黃鳥黃鳥,無集於桑,無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與明。言旋言歸,復我諸兄。

黃鳥黃鳥,無集於栩,無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與處。言旋言歸,復我諸父。

釋義:

黃鳥黃鳥妳聽著,不要聚在榖樹上,別把我的粟啄光。住在這個鄉的人,如今拒絕把我養。常常思念回家去,回到親愛的故鄉。

黃鳥黃鳥妳聽著,不要桑樹枝上集,不要啄我黃粱米。住在這個鄉的人,不可與他講誠意。常常思念回家去,與我兄弟在壹起。

黃鳥黃鳥妳聽著,不要聚在柞樹上,別把我的黍啄光。住在這個鄉的人,不可與他相處長。常常思念回家去,回到我的父輩旁。

3、唐·李商隱 《流鶯》

原文選段:

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裏,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釋義:

流鶯兒啊,到處飄蕩,上下翻飛;越過小路,臨近河邊,無法自持。美妙地鳴囀,怎麽能沒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鳴囀在風朝霞夜陰晴之日,鳴囀在千門萬戶開閉之時。

我曾經苦於傷春而不忍再聽,京城哪裏有可以棲息的花枝?

4、宋·歐陽修 《畫眉鳥》

原文選段: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釋義:

千百聲的鳥的鳴叫聲,隨著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蕩著,(就在那)山花萬紫千紅綻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裏。這才明白:(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內的畫眉叫聲,遠比不上悠遊林中時的自在啼唱。

5、唐·杜甫 《望嶽》

原文選段: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釋義: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