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團成員中航工業沈飛副總經理苗玉華、沈飛秘書科科長任仲凱、沈飛制造工程部綜合處處長潘新、沈飛試飛站員工劉壹夫,中央電視臺記者倪寧分別以《用生命鑄就***和國航空工業的脊梁》《親身感受羅總的勞累》《技術攻關的領軍人》《羅總把我們裝在心裏》《遼寧艦上的72個小時》為題,從不同側面為聽眾作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激人奮進的報告。
近壹個月來,從白山黑水之間到長城內外,從三湘大地到西南邊陲,數萬聽眾眼含熱淚傾聽了羅陽同誌事跡。聆聽報告後,在場聽眾被羅陽同誌對黨忠誠、矢誌報國的精神品格,敬業奉獻、勇於擔當的高尚情操,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深深感動,紛紛表示要以羅陽同誌為榜樣,將學習羅陽同誌精神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密切結合起來,振奮精神、克己奉公、勇於擔當、踏實苦幹、務求實效,為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助推我國航空工業持續發展,再創無愧於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
12月20日,在哈爾濱太平機場送別報告團成員時,人們打出了“學習羅陽同誌、矢誌航空報國”“英雄感動中國、報告震撼龍江”的標語。青年代表表示,將在本職崗位上踐行羅陽精神,牢記“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使命,為振興民族航空工業做出新壹代航空人應有的貢獻。
12月25日,這是羅陽離開我們整整壹個月的日子。為能到現場聆聽英雄的感人事跡,中航工業貴州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員工壹行80余人,早上6點從公司駐地出發,趕赴遠在貴陽的省委大會堂現場聽取報告。公司企業文化部周大堯說,“活著,樹壹面旗幟;倒下,鑄壹座豐碑。作為壹名航空軍工的員工,要將羅陽同誌的精神延續下去,追求卓越、勇攀高峰,讓中國的飛機飛得‘更高、更遠、更快’!”
12月27日,英雄事跡感動了英雄城。在報告團成員深情的講述中,南昌的觀眾壹次次感受靈魂的洗禮。中航工業洪都部裝壹廠工會主席陶濤對記者說:“要學習羅陽拼搏奉獻的精神,把他的事業繼續下去。”江西壹高校大壹學生賴文清說,羅陽事跡很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尤其是他不追逐名利、踏踏實實工作的精神。
講起羅陽的離去,報告團成員壹再哽咽,臺下聽眾淚灑衣襟。說起他的精神,聽眾中的掌聲壹次又壹次經久不息。
此次由中宣部、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遼寧省委、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聯合舉辦的羅陽同誌先進事跡報告會結束了,但羅陽的英雄事業,羅陽的雄心壯誌沒有結束。羅陽精神已經遠遠跨越了行業,他鼓舞著大家在各行各業各自不同的人生甲板上,以責任放飛自己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