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誠(莊子)敦厚周慎(後漢書) 篤誠(春秋左氏傳)敬業樂群(禮記) 養真(陶淵明)君子誠之為貴(禮記) 坦懷(六朝王儉)信者誠,誠者直(漢書) 澄懷(清.金曉)信為萬事本(唐.褚遂良) 德不孤(論語)誠者聖人之本(宋.周敦頤) 明則誠(論語)忠信所以進德也(易經) 誠則明(禮記)壹言九鼎(清.李綠園) 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唐.陳子昂) 君子履信無不居(漢.班彪)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荀子》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唯天下至誠為能化(論語)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 待物莫如誠,誠真天下行(宋.邵雍) 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誠信者,國之寶也,民之憑也,天下之結也。
清·顧圖河: 百慮輸壹忘,百巧輸壹誠。 幫人要幫心,幫心要知心,知心要誠心。
宋·蘇軾: 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宋·周敦頤: 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誠召天下客,譽從信中來。 資治通鑒: 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無信不立 ————孔子 =============================================== 其他: 《論語》中的“信”觀念與個人修養問題 中華古籍誠信名言摘錄 誠信名言若幹 /2007-04/13/content_24598457 來源:。
2. 有關誠信的古文、詩句都有那些呢
妳好●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
行:行為。恒:恒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壹概以真誠為準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劄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
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誠之所感,觸處皆通。
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
真誠能感動壹切。●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註·孟子集註》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
●金有壹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壹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
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百慮輸壹忘,百巧輸壹誠。
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神莫神於至誠。
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聖的了。●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君子乾乾不息於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壹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
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感人以誠不以偽。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
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修身處世,壹誠之外更無余事。
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壹靠的真誠。●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荀子·不茍》 聖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至誠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
雜:雜亂。為事:幹事情。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
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
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貪,信者疾偽。
《新唐書·陳子昂傳》廉:清廉。 貪:貪汙。
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
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
●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
●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於實際。
●自古聖。
3. 失於誠信的古文曾子殺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①還,顧反②,為女殺彘③."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④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誠信消亡五十年,昏天暗地國危懸。
不知風采遜多少,今喜輝光燦燦來。 《誠信是人立身處世的基點》 原文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1),小車無軏(2),其何以行之哉?” 註釋 (1)輗:音ní,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牛車。
(2)軏:音yuè,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
譯文 孔子說:“壹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壹樣,它靠什麽行走呢?” 評析 誠信,是儒家傳統倫理準則之壹。
所謂誠信,即誠實、誠懇、信用、信任。它包括兩層含義:壹是要以信用取信於人,二是對他人要給予信任。
只有忠誠老實,誠懇待人,才會取得信任;只有講信用,才會有信譽。民無信而不立。
做人,首先要有誠實。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道德意識和觀念的多樣性,不同層次社會成員道德水準的差異性,特別是受利益驅使,爾虞我詐、弄虛作假等問題,表明堅持以誠信為本,在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有壹個資產階級的思想家叫嚴復的,在壹百年前,就為中國人的“流於巧偽”而感苦惱。
他說的巧偽,是指在互相打交道時鬥心眼,玩伎倆,占便宜。比如說,約定的事情,只要違背了能夠獲利,就會有人盤算著讓別人去遵守,自己偷偷違背,獲其利,而別人往往也如此盤算,結果無人遵守約定。
今天讀到他的這些描述不免讓人汗顏。以上文章表面上說的是車之行動,在車的本身既有輪轅、又有衡軛的配置,但若沒有輗與軏的束縛,仍不能靈活正確的行動。
這正如人類社會,有法律契約,有道德禮俗,成為全體人民所***同遵守的行動準則,也是文明人區別於野蠻人的首要標誌;若相互間無準則無信任,社會上壹切人事活動將無法有效推進。信者,貫通於心與心之間,是雙方交往的壹種聯系和默契,正如車之有輗與軏壹般。
作者說明 本文選自《論語》。《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壹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今山東曲阜)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至誠可參天地 原文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1);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大地之化育(2);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3)。
註釋 (1)盡其性:充分發揮本性。(2)贊:贊助。
化育:化生和養育。(3)參天地:與天地並列力三。
參,並列。 譯文 只有天下極端真誠的人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幫助大地培育生命,就可以與天地並列為三了。
評析 真誠者只有首先對自己真誠,然後才能對全人類真誠。真誠可使自己立於與天地並列為三的不朽地位。
它的功用居然有如此之大,那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說明 本文選自《中庸》,作者子思。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跟壹個朋友約定壹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
那人便問元方:“妳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妳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壹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
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壹同出發,您正午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裏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急不相棄 譯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壹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幸尚寬,何為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華歆和王朗壹起乘船避難,有壹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很為難。
王朗卻說:" 幸好船還寬敞,有什麽可為難的。" 壹會兒賊寇要追上來了,王朗想丟下剛才搭船的人。
華歆說:" 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托身,。
4. 關於誠信的古詩文1、陳太丘與友期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 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
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妳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 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2、文侯與虞人期獵 兩漢:劉向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
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壹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於是乎始強。
譯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澤的官約定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
文侯要出去赴約,隨從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麽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裏呢?” 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去打獵,雖然在這裏很快樂,但是怎麽能不去赴約呢?”於是自己前往約定地點,親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國從此變得強大。
3、吳起守信 明代:宋濂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譯文: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好啊,等我回來就(到妳家)吃飯。”
吳起說:“我(在家裏)等待您壹起進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壹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
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想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4、賈人食言 清代:鄒弢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呼救命。
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登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壹日捕魚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
或曰:"何以不就?"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賈人沒。 譯文: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沈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
壹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北的大戶,妳能救了我,我送給妳壹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後,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
漁夫問他:“我救妳的時候妳親口許諾給我壹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妳是個打漁的,壹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壹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 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沈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沈船的地方。
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妳怎麽不去救救他?” 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於是,漁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裏掙紮了壹陣就沈沒於河水之中了。
5、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先秦:左丘明 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
齊侯不信,曰:“若柳季雲是,則請受之。”魯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魯侯乃獻岑鼎。 譯文: 從前,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鎮國之寶-岑鼎。
魯國國君悄悄地換了另外壹個鼎獻給齊君,並向齊君請求訂立合約。齊君不相信魯君會把真的岑鼎送來,便提出:“如果柳季說這是真品,那麽我就接受它。”
魯君只得去請求柳季。 柳季說:“您把岑鼎當作是國家的重器,而我則把信用看成立身處事的根本。
眼下妳想破壞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國家,這是臣下難以辦到的事。”魯君無奈只得將岑鼎獻給齊君。
5. 關於誠信的古詩文1、陳太丘與友期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
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妳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 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2、文侯與虞人期獵 兩漢:劉向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
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壹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於是乎始強。
譯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澤的官約定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
文侯要出去赴約,隨從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麽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裏呢?” 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去打獵,雖然在這裏很快樂,但是怎麽能不去赴約呢?”於是自己前往約定地點,親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國從此變得強大。
3、吳起守信 明代:宋濂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譯文: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好啊,等我回來就(到妳家)吃飯。”
吳起說:“我(在家裏)等待您壹起進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壹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
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想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4、賈人食言 清代:鄒弢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呼救命。
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登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壹日捕魚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
或曰:"何以不就?"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賈人沒。譯文: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沈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
壹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北的大戶,妳能救了我,我送給妳壹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後,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
漁夫問他:“我救妳的時候妳親口許諾給我壹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妳是個打漁的,壹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壹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沈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沈船的地方。
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妳怎麽不去救救他?” 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於是,漁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裏掙紮了壹陣就沈沒於河水之中了。
5、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先秦:左丘明 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
齊侯不信,曰:“若柳季雲是,則請受之。”魯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魯侯乃獻岑鼎。譯文: 從前,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鎮國之寶-岑鼎。
魯國國君悄悄地換了另外壹個鼎獻給齊君,並向齊君請求訂立合約。齊君不相信魯君會把真的岑鼎送來,便提出:“如果柳季說這是真品,那麽我就接受它。”
魯君只得去請求柳季。柳季說:“您把岑鼎當作是國家的重器,而我則把信用看成立身處事的根本。
眼下妳想破壞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國家,這是臣下難以辦到的事。”魯君無奈只得將岑鼎獻給齊君。
6. 關於誠信的詩句 要古詩的看夜宴了嗎? 現代葛優說過:“我泱泱大國以誠信為本!” 東漢王充講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海嶽尚可傾,口諾終不移”的詩句。
近代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 弘壹大師說過:“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誠,乃立於天人合壹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西方人說: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中國人說:無信不立。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俠客行》 海嶽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