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五古 類別:靜物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裏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註釋
詩文解釋
有壹樹梅花淩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人們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發,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詞語解釋
迥:遠。
傍:靠。
發:開放。
經冬:過冬。
銷:這裏指冰雪融化。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蟬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誌題材:五言律詩韻類:ingㄧㄥ英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
壹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
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
我亦舉家清。
望嶽
作者:杜甫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誌題材:五言古詩韻類:aoㄠ熬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名言名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註 釋: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嶽之首,故又名岱宗。
2、鐘:賦予、集中。
3、決:裂開。
4、淩:躍上。
評 析:
詩以“望”入題,贊嘆東嶽,謳歌造化。希望淩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誌。
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後兩句寫望嶽而生登臨峰頂之意願。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青溪
作者:王維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誌題材:五言古詩韻類:iㄧ衣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淡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註 釋:
1、逐:循、沿。
2、趣:同“趨”。
3、淡:安靜。
評 析:
此詩借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願。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願安閑。
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松松,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與沈郁的統壹,活潑與安祥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吟來令人羨慕向往。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齊已 體裁:五律 類別:靜物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樹深雪裏,昨夜壹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獨自律,先發映春臺。
詩文解釋
萬木經受不住嚴寒的侵襲,枝幹將被摧折。梅樹的孤根卻吸取地下的暖氣,恢復了生氣。在前村的深雪裏,昨夜有壹枝梅花淩寒獨開。它的幽香隨風飄散,壹只鳥兒驚異地看著這枝素艷的早梅。我想寄語梅花,如果明年按時開花,請先開到望春臺來。
詞語解釋
望春臺: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義。
望梅花
年代:唐 作者:和凝 體裁:詞
春草全無消息,
臘雪猶餘蹤跡。
越嶺寒枝香自拆,
冷艷奇芳堪惜。
何事壽陽無處覓,
吹入誰家橫笛?
高荷 唐·元稹
種藕百余根,高荷才四葉。
颭閃碧雲扇,團圓青玉疊。
亭亭自擡舉,鼎鼎難藏 。
不學著水荃,壹生長怗怗。
憶梅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五絕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註釋
註釋:
這是李商隱作幕梓州後期之作。寫在百花爭艷的春天,寒梅早已開過,所以題為“憶梅”。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古
園中有早梅,年例犯寒開。
少婦爭攀折,將歸插鏡臺。①
猶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黃巢 體裁:七絕 類別:靜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註釋
這首詩的題目,《全唐詩》作“不第後賦菊”,大概是根據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引《清暇錄》關於此詩的記載。但《清暇錄》只說此詩是黃巢落第後所作,題為“菊花”。
嘆庭前甘菊花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古
檐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
殘花爛熳開何益。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註釋
檐前:又作庭前
題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黃巢 體裁:七絕
颯颯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
註釋:
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古往今來,確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壹個。自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壹出,菊花就和孤標傲世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壹種象征。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菊花
年代:唐 作者:元稹 體裁:七絕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註釋
註釋:
陶家:陶,指東晉陶淵明。
簡析:
最後兩句說明他偏愛菊花的原因,是歷來被人傳誦的句子。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壹直受人偏愛。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菊 花
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明刊本《唐詩畫譜》
詠同心蓮 昭明太子
江南采蓮處,照灼本足觀。
況等連枝樹,俱耀紫莖端。
同逾並根草,雙異獨鳴鸞。
以茲代萱草,必使愁人歡。 奉和錢七兄曹長盆池所植 唐·韓愈
和錢員外早冬玩禁中新菊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五古
禁署寒氣遲,孟冬菊初坼。
新黃間繁綠,爛若金照碧。
仙郎小隱日,心似陶彭澤。
秋憐潭上看,日慣籬邊摘。
今來此地賞,野意潛自適。
金馬門內花,玉山峰下客。
寒芳引清句,吟玩煙景夕。
賜酒色偏宜,握蘭香不敵。
淒淒百卉死,歲晚冰霜積。
唯有此花開,殷勤助君惜。
[錢嘗居藍田山下,故雲。]
菊
年代:唐 作者:鄭谷 體裁:七絕
王孫莫把比荊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註釋
註釋:
這是壹首詠物詩。作者詠菊,通篇不著壹菊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菊,從菊的貌不驚人,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格,點出他詠菊的主旨。很明顯,這首詠菊詩是詩人托物言誌的,用的是壹種象征手法。
詠物詩不能沒有物,但亦不能為寫物而寫物。純粹寫物,即使逼真,也不過是“襲貌遺神”,毫無生氣。此詩句句切合壹菊字,又句句都寄寓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簡直就是詩人自己的象征。
琴曲歌辭·幽蘭
年代:唐 作者:崔塗 體裁:樂府
幽植眾能知,貞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青春每到遲。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
和襲美木蘭後池三詠·白蓮
年代:唐 作者:陸龜蒙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還應有恨無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註釋
註釋:
詠物詩,描寫的是客觀存在著的具體的事物形象;然而這形象在藝術上的再現,則是詩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感覺描繪出來的,多少總帶有壹種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詠物,這樣,物我有情,兩相浹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寫到紙上,才是主客觀的統壹體。陸龜蒙的這首《白蓮》,對我們有所啟發。
竹
年代:唐 作者:李賀 體裁:五律
入水文光動,插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壹節奉王孫。
註釋
生:壹作垂。
隔浦蓮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樂府
隔浦愛紅蓮,
昨日看猶在。
夜來風吹落,
只得壹回采。
花開雖有明年期,
復愁明年還暫時。
曲池荷
年代:唐 作者:盧照鄰 體裁:五絕 類別:詠物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註釋
這首《曲池荷 》,是盧照鄰晚期的作品,借詠荷 以抒其情懷。借物詠懷是盧照鄰的強項,清人沈德潛 在《唐詩別裁》中說 :“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 之感。”正可以用來評論該詩。
。
澗底松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圍,
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兩不知。
誰喻蒼蒼造物意,
但與之材不與地。
金張世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