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的詩句:三千三百皆天秩,第壹無如事死難。喪祭兩端無愧悔,民風行作舜時看。
慎終追遠,漢語成語,拼音: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意思是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出自《論語·學而》。《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實的百姓。”《陳書·司馬申傳》:“慎終追遠,欽若舊則,闔棺定謚,抑乃前典。”唐·張說《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皆篤行純孝,慎終追遠。”
慎字源流
會意兼形聲字,最早見於金文,尚未見於甲骨文中。在字形上,金文中的“慎”字是甲骨文中“尞”字(燎柴祭天敬慎)的省訛,春秋戰國時期古文字中的“慎”字所像不明,有人認為是和《說文解字》古文(大篆)中的“慎”字壹樣,是由“火”和“日”組成的會意字。
小篆中的“慎”字則是由“心”和“真”組成的會意字,表示“小心”,隸書中的“慎”字和楷書中的“慎”字緣此寫作“慎”。在字義上,“慎”字的本義是“小心(謹慎)”,引申指“憂慮,憂懼”、“務必,千萬,無論如何”、“確實”、“用大繩引棺就殯所”、“依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