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鬥彩的介紹

鬥彩的介紹

鬥彩有多種叫法,壹種是“逗彩”,可能與景德鎮地區方言有關,挑逗的逗字,把東西逗起來;另壹種是“豆彩”,康熙年間出現的壹種新品種,那就是豆青釉上的五彩;古人也有叫青花間五彩,中間的間,先線後彩古人常常以間稱之;也有的人叫它“兜彩”,尤其是臺灣人,就像口袋兜住東西壹樣;如今的學者已經將鬥彩弄明白了,青花說:“五彩沒有我典雅”,五彩說:“青花沒有我絢麗”,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瓷爭奇鬥艷而得名。

壹、什麽是鬥彩

鬥彩始於宣德,精於成化,後世均有仿制。鬥彩燒制工藝非常復雜,首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1300度燒成後,再在釉上輪廓內加彩、填彩、點彩、染彩,壹般是3至5種,最後入彩爐低溫(約800℃)燒成。

二、成化鬥彩瓷器特點

成化時最著名的彩繪品種是鬥彩,此時鬥彩的彩色很多,紅彩濃艷,黃分蜜臘黃、杏黃、鵝黃、薹黃、淡黃;綠分松綠、淺綠、水綠、深綠;紫又有茄皮紫、葡萄紫、差紫之別。除差紫之外,顏色都十分光潤肥嫩,所謂差紫,即色呈黑紫色,沒有光澤,摸之澀手,實際上是燒壞了,後仿瓷都仿不出“差紫”的效果。

傳世的成化鬥彩瓷中大多數有“差紫”。成化鬥彩器型多為小件,如杯、碗、小蓋罐、盤、長頸瓶等。這時的鬥彩杯常見紋飾有子母雞、花草蝴蝶(俗稱三秋杯)、葡萄、嬰戲、仕女、高士等。盤、碗多飾有荷蓮鴛鴦、八寶,蓋罐常見有纏枝花卉、海水雲龍,長頸瓶繪蔓草等。施彩多用平塗,花草表現不出陰陽反側;人物只畫外衣而不畫內衣,有“成窯壹件衣”的說法;石頭沒有凹凸不平之感,枝幹不皴擦。總之,都是平面畫,沒有立體感。成化器型嬌小秀美,胎薄釉細,光潤肥厚,青花顏色淺淡,釉上彩透明鮮艷,色彩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不僅在明代就享有盛譽,更為近世之珍品。

三、成化鬥彩投資

成化鬥彩瓷的商業價值壹直極為可觀。例如明代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中寫道:“窯器初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盞之屬,初不過數金,頃來京師,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為吐舌不能下。”清初朱彜尊《曝書亭集》中也記載:“萬歷器索金數兩,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雞缸非白金五鎰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神宗實錄》更有“神宗時尚食,禦前有成化鬥彩雞缸杯壹雙,價值十萬”的記載。

至近代,成化鬥彩更是收藏家的寵物,1980 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曾以480萬港幣拍賣了壹件成化鬥彩雞缸杯,創下當時最高拍賣紀錄。英國倫敦曾有壹位文物鑒賞家,在壹位朋友家裏發現了壹件成化鬥彩小壇,高約12厘米,隨便放在庭裏養花,後經這位文物鑒賞家介紹到倫敦文物拍賣行拍賣,竟以100余萬美元成交。1980年華人仇焱(收藏家)身故後,他的藏品在香港被公開拍賣。其中有兩只雞缸杯,最精的壹件以528萬港幣成交,被當地銀行家馬錦燦買走,打破了當時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另壹只於1999年在香港拍賣,以2 917萬港幣成交,落到西方-位著名的行家手裏。

鬥彩在我國瓷器的工藝歷史上,是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卓著之筆。從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成為網紅茶杯後,鬥彩在現代世界中的身價壹直增勢明顯,當然這並不代表鬥彩成為網紅之前價值低廉,只是由原先的默默添光增彩變為世人知其重要而已。

如今的鬥彩出現釉下雙色底、多色底的,釉上再加五彩,也叫鬥彩。鬥彩之所以受眾人追捧喜愛,精彩之處便是釉下彩與釉上彩相映相爭,花樣百出,色彩眾多,盎然成趣,非常生動,卻非但不喧鬧,還顯得嫻靜素雅。鬥彩,無疑是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