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贊美秋風的詩句古詩初中

贊美秋風的詩句古詩初中

1. 唐宋關於秋風的詩句古詩

2. 關於楓葉秋風的詩句古詩

唐宋關於秋風的詩句古詩 1.關於秋風思鄉的詩句古詩

1、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壹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人們都在賞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家?

2、唐代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文: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園邊歡度佳節。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卻是在被貶後的湓浦沙頭水館前度過。向著西北怎麽才能看到故鄉在哪裏,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昨天的秋風吹過無人理會這淒涼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還似以往。

3、唐代張籍的《秋思》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洛陽城裏刮起了秋風,心中思緒翻湧想寫封家書問候平安。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麽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再次打開信封檢查。

4、唐代劉禹錫的《秋風引》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譯文:不知秋風是從哪裏吹來,蕭蕭地送來了壹群群的大雁。早晨秋風來到庭中的樹木上,羈旅他鄉的孤客最先聽到了秋聲。

5、唐代王勃《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裏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譯文: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鄉遠隔萬裏,令我時時思念。何況秋風已經勁吹,山山飄零枯黃秋葉。

2.有關秋風的詩句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

3.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

11.秋叢饒舍似陶家,遍饒籬邊日漸斜.

(元稹<菊花>)

10.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

11.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贈劉景文》)

12.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王維的:《山居秋暝》)

3.關於秋風的古詩

秋風詩句

子夜四時歌·秋歌

秋風入窗裏,羅帳起飄揚。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裏光。

思吳江歌(張翰)

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

三千裏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

秋興八首(杜甫)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菇米沈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壹漁翁。

立秋前壹日覽鏡(李益)

萬事銷身外, 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 明日對秋風。

秋窗風雨夕(紅樓夢)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風引》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秋日》唐耿瑋 返照入閭巷,憂來誰***語? 古道少人行,秋風動禾黍。

《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4.十首關於秋風的古詩最好簡單壹點的

1、秋風辭

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2、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3、子夜四時歌·秋風入窗裏

南北朝

秋風入窗裏,

羅帳起飄揚。

仰頭看明月,

寄情千裏光。

4、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5、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6、秋風引

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7、憶江上吳處士

賈島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橈殊未返,消息海雲端。

8、過三閭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9、蜀道後期

張說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10、題鄭所南蘭

倪瓚

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淒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5.關於秋風的古詩

秋日淒淒,百卉具腓

秋天風淒淒,百花都雕蔽。

《詩經·小雅·四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萬葉秋聲裏,千家落照時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6.關於"秋風"的詩句

1.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2.秋風起兮雲飛揚,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4.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幾萬重

5.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

6.只有壹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7.落葉秋風時候,人***青山都瘦

8. 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9.秋風萬裏動,日暮黃雲高

10.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11.秋風入挺樹,孤客最先聞

關於楓葉秋風的詩句古詩 1.關於楓葉的古詩大全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唐寅《我愛秋香》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感楓五首

作者:李賀 年代:唐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蟄蟄垂野厚.

岑中月歸來,蟾光掛空秀.

桂露對仙娥,星星下雲逗.

淒涼梔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

香 山

雨打青松青,

霜染楓葉紅.

風吹白雲動,

萬裏送柔情.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

江上楓 成彥雄

江楓自蓊郁,不競松筠力.

壹葉落漁家,殘陽帶秋色.

秋雨夜眠 白居易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山行 杜牧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送周子落第遊荊南 岑參

山店橘花發,江城楓葉新.

江樓月夜聞笛 劉滄

思飄明月浪花白,聲入碧雲楓葉秋.

玉山嶺上作 皇甫曾

秋花偏似雪,楓葉不禁霜.

過蠻洞 宋之問

林暗交楓葉,園香覆橘花.

送王昌齡之嶺南 孟浩然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

江上楓 成彥雄

江楓自蓊郁,不競松筠力.

山中望籬東楓樹有懷成都 陸遊

五門西角紅樓下,壹樹丹楓馬上看.

初冬 陸遊

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

暮秋書事 陸遊

楓葉欲丹先慘淡,菊叢半倒不支持.

文征明山水 乾隆

祛暑松蔭老,點秋楓葉新.

送增田涉君歸國 魯迅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江南季秋天,栗熟大如拳.楓葉紅霞舉,蒼蘆白浪川

楓香晚華靜,錦水南山影

赤葉楓林百舌鳴,黃泥野岸天雞舞

霜染鴉楓迎日醉,寒沖涇水帶冰流

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

2.描寫秋天楓葉的詩句

1、[明] 劉基《江上曲(四首)》

原文選段:

紅蓼丹楓壹色秋,楚雲吳水***悠悠。

釋義:

紅蓼和金黃的楓葉,秋天清壹色的黃色,楚地天上的雲朵和吳江都眇遠無盡。

2、[宋] 王炎《送徐尉移簿巴陵並簡鄧器先汪兼善》

原文選段:

離騷滿目江路冷,秋氣欲赤江頭楓。

釋義:

眼見之處都是憂愁,這江邊的道路好冷清,秋天蕭索的氣息似乎要把江頭的楓葉染紅了。

3、[明] 劉黃裳《寄王承甫代書》

原文選段:

吳江楓冷秋鴻飛,可憐詞客異鄉縣。

釋義:

吳江蕭瑟的秋風吹著楓葉,大雁開始南飛,擅長文詞的我孤獨又可伶的在異鄉。

4、[宋] 晁說之《送範八西上》

原文選段:

江頭楓樹秋,東吳王孫愁。

釋義:

江頭金黃的楓葉預示著秋天已經來了,東吳的王子王孫正在發愁。

5、[宋] 晁公溯《偶題懷子兼弟》

原文選段:

秋色丹楓畔,愁心白雁邊。

釋義:

秋天岸邊的楓葉變黃,憂愁的大雁要南飛。

3.關於楓葉的詩句古詩

關於楓葉的詩句古詩:

1、《長相思·壹重山》五代:李煜

壹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壹簾風月閑。

白話文釋義:壹重又壹重,重重疊疊的山啊。山是那麽遠,天是那麽高,煙雲水氣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楓葉那樣。菊花開了又落了,日子壹天天過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飛,思念的人卻還沒有回來。悠悠明月照在簾子上,隨風飄飄然。

2、《江陵愁望寄子安/江陵愁望有寄》唐代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白話文釋義:在壹個淒清的深秋,楓葉漂浮於江水之上。這時壹陣西風吹來,漫山的樹木發出蕭蕭之聲,聞見此景,小女子我傷感了。極目遠眺,見江橋掩映於楓林之中。日已垂暮,咋還不見情郎乘船歸來。不見情郎歸,小女子我焦灼了。我對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綿不絕,流水有多長,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楓葉是楓樹的葉子,壹般為掌狀五裂型,長約13厘米,寬度略大於成人手掌,裂片具少數突出的齒,基部為心形,葉面粗糙,上面為中綠至暗綠色,下面葉脈上有毛,秋季變為黃色至橙色或紅色。但少量地區為深、暗綠色。

楓葉變紅的程度與時間,幹旱,汙染,特別是缺少氮元素等因素有關。楓葉變紅實際上是楓樹對自然界壓力反應的結果。變紅的反應實際上起到遮光劑的作用,它是楓葉留在樹上的時間更長,進而讓樹能吸收更多的營養。研究發現,營養的壓力,特別是氮元素缺少的壓力,使楓葉紅得更早,紅得更透。

4.描寫秋天的紅葉詩句 古詩

小楓壹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秋山》 楊萬裏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唐寅《我愛秋香》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送王昌齡之嶺南 孟浩然江楓自蓊郁,不競松筠力.——江上楓 成彥雄 香山雨打青松青,霜染楓葉紅.風吹白雲動,萬裏送柔情.楓香晚華靜,錦水南山影 赤葉楓林百舌鳴,黃泥野岸天雞舞 霜染鴉楓迎日醉,寒沖涇水帶冰流 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

5.關於秋天紅葉的古詩

《秋山》 [宋]楊萬裏 烏臼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猩紅。 小楓壹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枉度好時光,悠悠思念傷。擡眉清淚湧,飄瞥楓葉涼。---胡秉言《秋殤》

《秋夕》唐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唐寅《我愛秋香》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香 山 雨打青松青, 霜染楓葉紅。 風吹白雲動, 萬裏送柔情。

江上楓 成彥雄 江楓自蓊郁,不競松筠力。 壹葉落漁家,殘陽帶秋色。

送王昌齡之嶺南 孟浩然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

江上楓 成彥雄 江楓自蓊郁,不競松筠力。

楓香晚華靜,錦水南山影

赤葉楓林百舌鳴,黃泥野岸天雞舞

霜染鴉楓迎日醉,寒沖涇水帶冰流

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

6.贊美秋天紅葉的詩句

小楓壹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秋山》 楊萬裏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唐寅《我愛秋香》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 --送王昌齡之嶺南 孟浩然

江楓自蓊郁,不競松筠力.--江上楓 成彥雄

香山雨打青松青,霜染楓葉紅.風吹白雲動,萬裏送柔情.

楓香晚華靜,錦水南山影

赤葉楓林百舌鳴,黃泥野岸天雞舞

霜染鴉楓迎日醉,寒沖涇水帶冰流

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

7.有關楓葉的古詩句

琵琶行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麽。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

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撥括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壹部。

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壹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壹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8.有關楓葉楓樹的詩詞描寫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註釋 1、西江:古稱約自南京至今江西壹段長江為西江,牛緒也在西江這壹段中。

2、謝將軍:東晉謝尚,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西將軍,鎮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 月,適袁宏在運租船中湧已作《詠史》詩,音辭都很好,遂大加贊賞,邀其前來, 談到天明。 韻義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 天空湛藍湛藍沒有壹絲遊雲。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 徒然記起了東晉的謝尚將軍。 我也是壹個善於吟唱的高手, 但識賢的謝尚如今難得有聞。

知音難遇明早只好掛帆遠去, 前景宛若深秋楓葉飄落紛紛。 評析 望月懷古,抒發不遇知音之傷感。

首聯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頷 聯由望月過渡到懷古。從謝尚聞袁宏“詠史”事件中,領略到對於文學的愛好和對才 能的尊重,是與地位高低無關的。

頸聯是由懷古回到現實,發出感慨,抒發不遇知音 的深沈感喟。末聯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遠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淒涼寂寞。

寫景清新雋永而不粉飾抒情豪爽豁達而不忸怩作態。 詩為五律,卻無對偶。

有人認為李白才高,放逸不羈,興之所至,隨口諷誦,不 顧及對偶。此說自有其理。

夢李白·其壹 杜甫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註釋 1、明:表明。

2、楓林青:指李白所在; 3、關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隴地帶。 4、落月兩句:寫夢醒後的幻覺。

看到月色,想到夢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隱約 可見。 韻義 為死別往往使人泣不成聲, 而生離卻常令人更加傷悲。

江南山澤是瘴癧流行之處, 被貶謫的人為何毫無消息? 老朋友妳忽然來到我夢裏, 因為妳知道我常把妳記憶。 妳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飛來這北國之地? 夢中的妳恐不會是鬼魂吧, 路途遙遠生與死實難估計。

靈魂飄來是從西南青楓林, 靈魂返回是由關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輝灑滿了屋梁, 迷離中見到妳的顏容憔悴。

水深浪闊旅途請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龍的嘴裏。 評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於洛陽,即成為深交。

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 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 不知赦還。

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後,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後的次序敘寫。

第壹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老 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

“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這些佳句,體現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 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註釋 1、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2、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

3、寒山寺:蘇州楓橋附近的寺院。 韻義 明月西落秋霜滿天,幾聲烏啼山前; 江上漁火映紅楓樹,愁緒攪我難眠。

呵,蘇州城外那聞名海內的寒山寺; 夜半鐘聲,漫悠悠地飄到我的船邊。 評析 這是記敘夜泊楓橋的景象和感受的詩。

首句寫所見(月落),所聞(烏啼),所 感(霜滿天);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寫客船臥聽古剎鐘 聲。平凡的橋,平凡的樹,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鐘,經過詩人藝術的再創 造,就構成了壹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的夜景圖,成為流傳古今的名作、名 勝。

此詩自從歐陽修說了“三更不是打鐘時”之後,議論頗多。其實寒山寺夜半鳴鐘 卻是事實,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孫覿的《過楓橋寺》詩:“白首重來壹夢中,青山不 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

即可為證。張繼大概也以夜半鳴鐘 為異,故有“夜半鐘聲”壹句。

今人或以為“烏啼”乃寒山寺以西有“烏啼山”,非 指“烏鴉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憂愁難眠”。

殊不知 “烏啼山”與“愁眠山”,卻是因張繼詩而得名。孫覿的“烏啼月落橋邊寺”句中的 “烏啼”,即是明顯指“烏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