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玉壺春的起源與發展

玉壺春的起源與發展

“玉壺春”是中國工藝品制作中的傳統造型之壹,自古被廣泛應用於金銀器、陶瓷、琺瑯等各類產品的制作中。據古代資料介紹,人們在春天飲酒最多,所以出現以春代酒的用詞習慣。“玉壺”直譯為玉做的壺,因古人崇玉,這裏代指酒壺,類似李白在《客中行》提到的“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裏的“玉碗”。直白壹些說,“玉壺春”本應指酒壺裏的酒,因時過境遷,字義才發生改變。“玉壺春”的使用功能與“梅瓶”類似,都是中國古典實用裝飾性器物。從結構上看,“玉壺春”上細下粗,重心比梅瓶低許多,因此更具穩定性,比梅瓶更適合盛放液體。

關於玉壺春瓶這壹名稱的來歷,有壹段廣為流傳的佳話:

相傳在宋代熙寧年間,大學士蘇東坡路過景德鎮,特地去尋訪他的壹位禪友佛印和尚,得知佛印雲遊未歸,他就信步閑逛到壹個制瓷的作坊。他見壹位老人坐在軲轆車上拉坯,覺得非常奇異,便對老人說:“久聞景德鎮瓷器貫通文化,詩詞歌賦皆能以繪畫而描述,但不知這瓷器造型能否表達?”說完就吟詠了唐代王昌齡的壹首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玉壺春獨有的特征

1、制造工藝:

玉壺春瓶造型是有唐代寺院裏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定型於北宋時期,在當時是壹種裝酒的實用器具,後來逐漸演變成觀賞性的陳設瓷器,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典型器形之壹。這件元青花龍紋玉壺春瓶的制胎工藝也是基本沿用前朝的方法,采用分段制胎,然後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處器表突起,給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經打磨,但內壁接痕仍清晰可見,器物頸部內側略加切割,清晰可見,器物頸部內側略加切削,內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裏的底、腹、口等處胎體接痕表現明顯。其皿底足露胎而質粗,說明當時胎土淘煉方法還相對比較原始。這是古代制瓷匯藝不夠先進造成的弊病,可這同時也成為元代青花瓷的時代特征。

2、造型特點:

元代瓷器造型太多較為厚重質樸,主要表現在日常應用的壇、罐、瓶、壹及盤、碗等壹般器物,面瓶、高足碗等器物有的也相當精致剔透。元代社會,青花瓷還沒有成為宮廷或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酒具、明器外,產品主要是外銷,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壹定特殊性,是為了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人群的需要。這件元青花玉壺春瓶應為酒具,瓶整體造型精致美觀,有著變化柔和的輪廓線。其造型上的特點在於:?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橢圓狀下垂曲線孿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這件元青花玉查春在壹為酒具,瓶整體造型精致美觀,有著變化賣和的輪康線。其造型上的特占在F:?頸較組、頸部中央微微收束。更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桶國狀下垂表,曲線變化圃緩;?圈足相對較大、且外搬。其精致的造型突顯了當時超的技藝。

3、紋飾特征:

元代的青花瓷因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制品中顏色美麗的較少。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花紋飾布局都非常美現,圖案不僅重視主次協調,而且慣用多層連續的花邊紋飾,多在外留有壹圈空白邊線不填滿色,形成壹種獨特的風格。這件元青花玉壺春瓶布局簡潔質樸,繪工較為簡單,卷草紋外留有空白邊線,釉面胎質由於年深日久深埋地下而自然形成像“酥光”壹類的深厚溫潤的釉光。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官窯和民窯只能從紋飾上加以判別,據考證自元元佑元年開始明確“雙角五爪龍紋”及“麒麟、鸞鳳、白兔、靈芝”等,臣、庶不得使用。因此,凡有以上所列禁用紋飾的青花器也是民窯受命而生產的官窯器,而元青花中的三爪、四爪龍紋及制作較粗糙的器物上基本為臣、庶所用的民窯產品。

宋代龍泉窯玉壺春瓶

老人聽了以後,略作思忖,就撥動車輪,須臾間塑出了壹個撇口、細頸、斂足的器型來,老人說:“此器如心倒置,謂之‘心到’了,撇口寓示‘敞心扉’,拙器抒誌示節,客官以為如何?”東坡見了,感慨地說:“冰壺者,表裏澄澈,光明磊落。當也是‘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哪。”蘇東坡興情所至,當即賦詩壹首,其中有“玉壺先春,冰心可鑒”兩句尤為膾炙人口。藏品想送至國內壹線拍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嘉德等),亦可私下推薦。可詢,壹八七,壹五零八,七三壹?壹杜經理後來佛印和尚聞訊趕來,也欣然寫下了“清如玉壺冰,貞見玉壺春”的詩句。但是查遍蘇東坡的所有文集,都沒能找到有關玉壺春的詩句。可見,這只是文人附會的壹個故事而已。但玉壺春瓶的確以其曼妙的造型而深得文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