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砧的詩句

有關砧的詩句

1. 關於砧的詩句

關於砧的詩句 1.詩名裏帶砧字的詩詞有哪些

《江樓聞砧 江州作。》

唐 白居易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聞砧。

壹夕高樓月,萬裏故園心。

================

《月下聽砧》

唐 劉長卿

夜靜掩寒城,清砧發何處。

聲聲搗秋月,腸斷盧龍戍。

未得寄征人,愁霜復愁露。

====================

《聞砧》

唐 孟郊

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

月下誰家砧,壹聲腸壹絕。

杵聲不為客,客聞發自白。

杵聲不為衣,欲令遊子歸。

2.與砧聲有關的詩句

杜牧《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停。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李煜 句 烏照始潛輝,龍燭便爭秉。(以下《孔帖》)

田娥 雜曲歌辭·夜夜曲 愁人夜獨傷,滅燭臥蘭房。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 ***

雜曲歌辭·第六徹 閨燭無人影,羅屏有夢魂。近來音耗絕,終日望君門。 張仲素

雜曲歌辭·宮中樂 月彩浮鸞殿,砧聲隔鳳樓。笙歌臨水檻,紅燭乍迎秋。

薛維翰 雜歌謠辭·古歌 美人閉紅燭,燭坐裁新錦。頻放翦刀聲,夜寒知未寢。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壹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紅顏轉憔悴。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壹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楊師道

詠舞(壹作楊希道詩) 二八如回雪,三春類早花。分行向燭轉,壹種逐風斜。 蔣維翰 古歌二首 美人閉紅燭,獨坐裁新錦。頻放剪刀聲,夜寒知未寢

3.古詩搗衣砧詩句

聞砧

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月下誰家砧,壹聲腸壹絕。

杵聲不為客,客聞發自白。杵聲不為衣,欲令遊子歸。

夜搗衣/搗練子

[宋] 賀鑄

收錦字,下鴛機。凈拂床砧夜搗衣。

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見雁南歸。

杵聲齊

賀鑄 (宋)

砧面瑩,杵聲齊。

搗就征衣淚墨題。寄到玉關應萬裏,

戍人猶在玉關西。

《定風波》

李珣

雁過秋空夜未央,隔窗煙月鎖蓮塘。往事豈堪容易想,惆悵,故人迢遞在瀟湘。

縱有回文重疊意,誰寄?解鬟臨鏡泣殘妝。沈水香消金鴨冷,愁永,候蟲聲接杵聲長。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 古意 / 獨不見

沈佺期 (唐)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齊天樂·蟋蟀

[ 宋 ] 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賦。淒淒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幽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壹聲聲更苦。宣政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子夜吳歌

李白 (唐)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搗練子令

李煜 (五代)

深院靜,小庭空,

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

數聲和月到簾櫳。

秋興八首·其壹

唐代:杜甫

玉露雕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壹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有關搗衣的詩句

搗衣詩[南朝]謝惠連

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螀啼。夕陰結空幕。宵月皓中閨。美人戒裳服。端飾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裏衣。盈篋自余手。幽緘俟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寫閨怨的作品《搗衣》也很有名,鐘嶸《詩品》卷中曰:“《秋懷》、《搗衣》之作,雖復靈運銳思,亦何以加焉。”又評其為“五言之警策”。搗衣在唐人作品中是極常見的題材,惠連這篇作品不僅出現時間更早,且情態畢呈,無愧於鐘嶸的贊賞。

《夜聽搗衣》晉·曹毗

寒興禦紈素,佳人治衣衾。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陰。纖手疊輕素,朗杵叩鳴砧……

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搗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試清砧。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寧辭搗衣倦,壹寄塞垣深。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

月下聽砧 唐 劉長卿

夜靜掩寒城,清砧發何處?聲聲搗秋月,腸斷盧龍戍。未得寄征人,愁霜復愁露。

秋夜聞砧 唐 杜荀鶴

荒涼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聽猿聲,三聲中有不愁聲。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節選)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今譯月光照進閨房,珠簾卷它不去;月光照在搗衣砧上,拂去它又重來。

賞析長詩《春江花月夜》中著力描寫的是春、江、花、月、夜五種事物。這裏兩句是其中描寫月光的名句。它不是孤立地描寫月光,而是借此來烘托出人的思想感情。“玉戶簾中”、“搗衣砧上”都使人感到有壹個懷念征人的少婦存在,她不論是獨處深閨,還是在為征人趕制寒衣,月光都緊緊地陪伴著她,而且“卷不去”,“拂還來”,暗示著這壹少婦始終未能擺脫相思之苦。這兩句詩宛轉生動,聲情並美,藝術性很強。

5.孟郊的詩《聞砧》

這個是搜來的,希望能幫到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是壹首借砧聲以抒遊子情懷的詩作。在眾多以“聞砧”為題材的詩中,這種借砧聲抒遊子情懷的詩並不多見。

砧聲的特點在於“哀”而“切”。每當蕭縈之秋,月明之夜,壹聲聲砧杵,刺破寒空,無不給人以淒楚蒼涼之感。

可是為了突出砧聲之哀,詩人卻不從正面著手,而是先用兩個人們熟知的哀音作為比較:“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杜鵑的聲音算得哀了,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詩雲:“蜀國曾聞杜鵑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子規即杜鵑,鳴聲淒切,似“不如歸去”,最易引起羈旅愁思。

然而它與砧聲相比,詩人卻說它“不哀”。斷猿,指斷腸之猿。

《世說新語·黜免》載:“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裏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

又《荊州記》引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杜甫亦有詩雲:“風急天高猿嘯哀。”

(《登高》)“聽猿實下三聲淚。”(《秋興八首》)猿聲之哀,壹至於此。

可是這裏卻說它“不切”。其實不是真的“不哀”“不切”,這是為了烘托砧聲。

鋪墊已足,詩人便縱筆描寫砧聲。這時詩中主人公遠遊他鄉,月下徘徊之際,忽然陣陣砧聲,傳入他的耳畔。

他不由壹驚:“月下誰家砧?”這聲音好淒苦:“壹聲腸壹絕。”本來杜鵑聲、猿聲皆令人腸斷,然而對壹個經常涉水登山的人來說,已經司空見慣,無動於衷,唯有這月下砧聲,才能撩撥他心中的哀弦。

於是下文轉入自我愁思的抒發。 “杵聲”以下四句,重在寫自我的主觀感受。

所謂“客”和“遊子”,都是指詩中人物。孟郊以寫《遊子吟》著稱,他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他還有壹首《遊子》詩雲:“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

也寫得情真意切。這裏既言“客”,又言“遊子”,是壹再強調作客他鄉之意。

是的,“杵聲不為客”,它是生活中的客觀存在,搗衣婦並非專為惹動遊子愁思才揮動搗衣棒。盡管砧聲無意,而聞之者卻有心:“客聞發自白。”

聽了砧聲,頭發不禁為之愁白。古代婦女搗衣,有的是為了寄給征人,故唐代陳玉蘭《寄夫》詩雲:“壹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此雲:“杵聲不為衣,欲令遊子歸。”

是代搗衣婦設想,意為她此時搗衣,並非為了寄給遊子,而是想讓他聽到砧聲,惹起鄉思,速速歸來。語直而紆,感情深摯。

上兩句分明說“杵聲不為客”,而這裏實際是說杵聲專為遊子而發即“為客”,語言似相互矛盾。其實這是反復言之,上兩句從遊子角度著眼,下兩句從對面(思婦)寫來,多層次、多側面地描述了砧聲之苦。

這首五古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質樸的語言,傾訴胸中的感情。同是詠砧,同是寫遊子,但作者能獨辟蹊徑,自出機杼,寫得真摯感人。

誠如蘇軾《讀孟東野詩》所說:“詩從肺腑出,出輙愁肺腑。”。

6.搗衣砧有什麽寓意

搗衣詩① 溫子升 長安城中秋夜長, 佳人錦石搗流黃②。 香杵紋砧知近遠, 傳聲遞響何淒涼。 七夕長河爛③, 中秋明月光。 蠮螉塞邊絕候雁④, 鴛鴦樓上望天狼⑤①本詩寫思婦秋夜搗衣,思念征夫。意境淒美,七言、五言相間,音調悠長宛轉。搗衣,古時衣料質地粗硬,須用木杵在搗衣石上搗軟,方可縫制。②錦石:即下句中的"紋砧(zhēn珍)",有美麗花紋的砧石。砧,搗衣石。流黃:壹種雜色的絲織品。③七夕:指七月七日牛郎織女渡河相會之夜。長河:銀河。④蠮螉(yēwēng噎翁)塞:居庸關,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絕候雁:指音信斷絕。候雁,雁為候鳥,秋天南飛,故雲。⑤天狼:星宿名。古人認為此星現隱主戰事有無。 還有:以下兩首詩用同樣的手法寫思婦秋夜搗衣的淒美意境。 搗衣砧詩 蕭衍 駕言易水北。送別河之陽。沈思慘行鑣。如夢在空床。既寤丹綠謬。始知紈素傷。中州木葉下。邊城應早霜。陰蟲日慘烈。庭草復蕓黃。金風徂清夜。明月懸洞房。裊裊同宮女。助我理衣裳參差夕杵引。哀怨秋砧揚。輕羅飛玉腕。弱翠低紅妝。朱顏日已興。眄睇色增光。搗以壹匪石。文成雙鴛鴦。制握斷金刀。熏用如蘭芳。佳期久不歸。持此寄寒鄉。妾身誰為容。思君苦入腸。

搗衣詩謝惠連 朝代:南北 衡紀無淹度。

晷運倏如催。

白露滋園菊。

秋風落庭槐。

肅肅莎雞羽。

烈烈寒螀啼。

夕陰結空幕。

宵月皓中閨。

美人戒裳服。

端飾高砧響發。

楹長杵聲哀。

微芳起兩袖。

輕汗染雙題。

紈素既已成。

君子行未歸。

裁用笥中刀。

縫為萬裏衣。

盈篋自余手。

幽緘俟君開。

腰帶準疇昔。

不知今是非。

7.關於樹的詩句

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曹操:《觀滄海》)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賀知章:(詠柳))

5.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崔顥:《黃鶴樓》)

7.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裏:《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11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12.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