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藤和瓜好寫作文

藤和瓜好寫作文

1. “絲瓜藤和肉豆須”作文怎麽寫

在鄉間有壹個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藤須壹旦糾纏在壹起,是很難分開的。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裏絲瓜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挑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妳只要照顧他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這個諺語發人深省,它應該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大丈夫立身處世,不要拘泥於眼前的利益,不要專註於細枝末節,要把人生的目光投向遠方。

常常有人這樣問我,妳壹生都在辛勤地寫作,這是多麽艱苦勞累的工作,可是我們卻發現妳總是那麽樂觀,總是像做著壹件很快樂很有興趣的事情,這是為什麽呢?

我說,妳們的看法是不對的,我從來沒有感覺自己的工作是壹件辛苦的事情,我熱愛寫作,我總認為,成為壹個作家,是我壹生的夢想;我從事寫作的事業,是生活給我發的壹張人生的請帖;我生來世間,就是為了去趕赴文學的盛宴,實現我的人生夢想的。所以,我壹直覺得,我是心潮澎湃地走在趕赴壹場盛宴的路上,對於那個夢想充滿了幸福的向往和滿心的歡喜,而對於那些眼前暫時的利益從不顧及。

這些年我遇到過很多處於人生困惑中的人,有畢業之後難以就業的煩惱,有朋友離別的傷感,有失去親人的痛苦,有年輕人失戀的憂愁,有遊子對故鄉家園的懷念,有與同事不和的煩惱等等。但是,遇到最多的問題還是幾乎讓所有中國人都牽腸掛肚的房子。有很多人問:難道除了房子,我們就沒有其它的出路了嗎?我們壹定要在自己年輕的人生路途上背上這樣壹座大山嗎?

特別是從農村走出來的青年人,剛剛到城市發展,面對這個大山壹樣的問題,實在是不知所措。為了供養自己讀書,農民父母已經窮盡了他們的全部能量,自己長大了,怎麽再忍心向父母張口?況且,即使張口,他們也沒有了能力。可是,沒有房子,結婚就是又壹個難以逾越的大山。

我對這些朋友說,人生之路是幾十年的遙遠征程,房子,只是壹個休息睡覺的地方,我們從壹出生每天有壹個必須的任務就是睡覺,我們哪壹天也沒有因為睡覺而耽誤人生的行程。我們的父母再貧窮,也沒有讓我們睡在露天荒野裏。經過自己的艱苦奮鬥,到了城市裏了,為什麽反而為了壹個睡覺的地方而焦頭爛額?難道我們十年寒窗,就是為了到城市裏找壹個睡覺的地方嗎?如果是這樣,城市裏鋼筋混凝土組成的牢籠壹樣的地方,哪裏比得上我們故鄉那世外桃源的清涼?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暫時的利益和誘惑,是要把目光投向遠方,是擁有激勵自己壹生前行的夢想。我們不要被壹些所謂的財富困住自己的手腳,更不能年紀輕輕就成為壹所房子的奴隸。在自然的世界裏,人生就是要走向遠方,能走多遠就走多遠;而在心靈的世界裏,最重要的不是積累財富的多少,而是心靈深處要時刻記掛著自己的夢想,夢想會讓妳獲得寧靜和詩意,它就是心靈的人生遠方。

當我們把自己的目光投向遠方,所有的困難都不再是難以逾越的大山;所有的誘惑也不再是前行的羈絆,等待著我們的,是人生遠方花園裏甘美的果實。

2. 求,根據絲瓜藤和肉豆須寫壹篇作文提綱

住在都市的人很難理解到這九個字的奧妙,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看到絲瓜與肉豆藤須纏綿的樣子。

鄉下人談到人事難以理清的真實情境,壹提到這句話都會不禁莞爾,因為絲瓜與肉豆在鄉間是最平凡的植物,幾乎家家都有種植。 我幼年時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種了許多絲瓜和肉豆,看到它們糾結錯綜,常常會令我驚異,真的是肉眼難辨,現在回想起來,感覺到現代人復雜難以理清的人際關系,確實像這兩種植物藤蔓的糾纏,想找到絲瓜與肉豆的根與果是不難的,但要在生長的過程分辨就非常困難了。

有壹次我發了笨心,想要徹底地分辨兩者的不同,卻把絲瓜和肉豆的莖葉都扯斷了。父親看見了覺得很好笑,就對我說:“即使妳能分辨這兩株植物又有什麽意義呢?妳只要在它們的根部澆水施肥,好好的照顧讓它們長大,等到絲瓜和肉豆長出來,摘下來吃就好了。

絲瓜和肉豆都是種來食用的,不是種來分辨的呀!” 父親的話給我很好的啟示,在人生壹切關系的對應上也是如此,壹個人只要站穩腳跟,努力地向上生長,有時不免和別人糾纏,又有什麽要緊呢?不忘失自己的立場與尊嚴,最後就會結出果實來,當果實結成的時刻,壹切的糾纏就不重要了。 另外壹個啟示就是自然,萬事萬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則,依循這自然的發展,常常回頭看看自己的腳跟,才是生命成長正常的態度。

種什麽樣的因會結出什麽樣的果,是必然的,絲瓜雖與肉豆無法分辨,但絲瓜是絲瓜,肉豆是肉豆,這是永遠不會變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讓絲瓜長出好的絲瓜,讓肉豆結出肥碩的肉豆! 絲瓜是依自然之序而生長結果,紅花是這樣紅的,綠葉也是這樣綠的,沒有人能斷絕自然而超越地活在世界,此所以禪師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花與絮的飛落不必因為風雨,而是它已進入了生命的時序。 日本的道元禪師到中國習禪歸國後,許多人問他學到了什麽,他說:“我已真正領悟到眼睛是橫著長,鼻子是豎著長的道理,所以我空著手回來。”

聽到的人無不大笑,但是立刻他們的笑聲都凍結了,因為他們之中沒有人知道為何鼻子直著長而眼睛橫著長,這使我們知道,禪心就是自然之心,沒有經過人生莊嚴的歷練,是無法領會其中真諦的呀!要:在人生壹切關系的對應上也是如此,壹個人只要站穩腳跟,努力地向上生長,有時不免和別人糾纏,又有什麽要緊呢?不忘失自己的立場與尊嚴,最後就會結出果實來,當果實結成的時刻,壹切的糾纏就不重要了。在我們家鄉有壹句話,叫“菜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莖須壹旦糾纏在壹起,是無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產的時候,夫妻離婚的時候,有許多細節部分是無法處理的,老壹輩的人就會說:“菜瓜藤與肉豆須,分不清呀!”還有,當壹個人有很多親戚朋友,社會關系異常復雜的時候,也可以用這壹句。以及壹個人在過程中糾纏不清,甚至看不清結局之際,也可以用這壹句來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難理解到這九個字的奧妙,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看到絲瓜與肉豆藤須纏綿的樣子。鄉下人談到人事難以理清的真實情境,壹提到這句話都會不禁莞爾,因為絲瓜與肉豆在鄉間是最平凡的植物,幾乎家家都有種植。

我幼年時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種了許多絲瓜和肉豆,看到它們糾結錯綜,常常會令我驚異,真的是肉眼難辨,現在回想起來,感覺到現代人復雜難以理清的人際關系,確實像這兩種植物藤蔓的糾纏,想找到絲瓜與肉豆的根與果是不難的,但要在生長的過程分辨就非常困難了。 有壹次我發了笨心,想要徹底地分辨兩者的不同,卻把絲瓜和肉豆的莖葉都扯斷了。

父親看見了覺得很好笑,就對我說:“即使妳能分辨這兩株植物又有什麽意義呢?妳只要在它們的根部澆水施肥,好好的照顧讓它們長大,等到絲瓜和肉豆長出來,摘下來吃就好了。絲瓜和肉豆都是種來食用的,不是種來分辨的呀!” 父親的話給我很好的啟示,在人生壹切關系的對應上也是如此,壹個人只要站穩腳跟,努力地向上生長,有時不免和別人糾纏,又有什麽要緊呢?不忘失自己的立場與尊嚴,最後就會結出果實來,當果實結成的時刻,壹切的糾纏就不重要了。

另外壹個啟示就是自然,萬事萬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則,依循這自然的發展,常常回頭看看自己的腳跟,才是生命成長正常的態度。種什麽樣的因會結出什麽樣的果,是必然的,絲瓜雖與肉豆無法分辨,但絲瓜是絲瓜,肉豆是肉豆,這是永遠不會變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讓絲瓜長出好的絲瓜,讓肉豆結出肥碩的肉豆! 絲瓜是依自然之序而生長結果,紅花是這樣紅的,綠葉也是這樣綠的,沒有人能斷絕自然而超越地活在世界,此所以禪師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花與絮的飛落不必因為風雨,而是它已進入了生命的時序。

日本的道元禪師到中國習禪歸國後,許多人問他學到了什麽,他說:“我已真正領悟到眼睛是橫著長,鼻子是豎著長的道理,所以我空著手回來。” 聽到的人無不大笑,但是立刻他們的笑聲都凍結了,因為他們之中沒有人知道為何鼻子直著長而眼睛橫著長,這使我們知道,禪心就是自然之心,沒有經過人生莊嚴的歷練,是無法領會其中真諦的呀。

3. 關於寫南瓜藤的250字作文

在鄉下的外婆家門口,有壹片南瓜地,南瓜地裏長著許許多多的南瓜。

南瓜生命力非常強,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南瓜依然頂著太陽頑強的生長著。

南瓜葉很像壹把小扇子,有大又有小。南瓜藤完完曲曲的,這樣可愛的南瓜可不是外婆栽的哦,而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幾粒南瓜子自己長出來的。

南瓜開的花是黃色的,顯得很艷麗,那花開得像喇叭,裏面包著壹些小小的、黃黃的、嫩嫩的花蕊。

有壹次,我很媽媽經過這片南瓜地去釣魚,我們深壹腳淺壹腳的踩在南瓜地上,踩碎了南瓜葉,踩扁了南瓜藤,我以為這些南瓜藤會枯萎。沒想到第二天早上起來,南瓜還是像哈密瓜那樣黃,南瓜葉還是那麽精神。

南瓜可以用來做南瓜粥、南瓜餅,還可以煮南瓜湯,南瓜還可以降血壓呢。

妳們想知道這片南瓜地有多美嗎?那就過來看看吧!

4. 絲瓜藤作文怎麽寫

絲瓜藤

我們樓下的張爺爺每年都種絲瓜,他的絲瓜棚就在我家的陽臺下。

壹到夏天,張爺爺的絲瓜藤就沿著四根竹竿往上爬,壹開始絲瓜藤很細、很小,漸漸地壹根變兩根,兩根變三根,壹直爬滿瓜棚,到後來就長成了綠油油、密密麻麻的壹片。那黃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炎炎夏日坐在絲瓜棚下喝茶、乘涼別有壹番風味。壹陣風拂過,壹棚的葉子就泛起綠的波紋,發出“沙沙”的響聲,像美妙的音樂。

以前我只知道絲瓜藤會往上爬,可不知它怎麽樣爬。最近我註意了,原來絲瓜的嫩藤向上長嫩葉的同時在各嫩葉的葉柄處都長出了長長的細須。在細須頭部又分出了兩、三根更細的細須。這兩、三根細須碰到任何它所能纏繞的東西,例如搭建棚子的麻繩、竹竿,它就壹圈壹圈緊緊地繞住,把嫩藤往上拉。然後新長出來的細須又繞住更高處的麻繩、竹竿。絲瓜藤就這樣壹步壹步地往上爬。那些拉著莖往上爬的細須會變得粗壯。而沒繞到任何物體的細須不久就枯萎了,變成黃褐色的,最後消失了。這多像爬山虎啊!

張爺爺的絲瓜棚長滿了絲瓜,就會請我們品嘗他的絲瓜,這還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吶!

5. 寫佛手瓜的作文怎麽寫

佛手瓜是我們這裏常見的壹種蔬菜,因為它的樣子就像兩只合起來禮佛的手,因此而得名。

春天來了,佛手瓜從地裏冒出來,葉子是鮮綠色的,長得很茂盛,顯得生機勃勃。初夏的時候,它的長勢更旺了,它的莖是長長的綠藤,每天要長差不多二十厘米長,得給它搭瓜架。

如果不想搭瓜架,旁邊有壹棵樹啊,竹林啊什麽的,它也能往上爬。藤上會分枝,枝上會長出像彈簧壹樣的觸須,就像它的腳壹樣,幫助它向上爬。

觸須往空中伸展,只要勾住什麽東西,就緊緊地纏住,拼命往上長。它長得很快,不到壹個月,就在瓜架上鋪成了壹片綠蔭。

每片葉子都是五角形的,中間的壹角是最長的,背面還有壹些刺手的小毛。 葉子長得很茂盛,挨挨擠擠,不留壹點兒縫隙。

夏天,人們都會在它的綠蔭下喝茶、乘涼,非常涼快。 初夏時,佛手瓜開出了白色的花,花瓣小小的,花蕊是淡黃色的。

花謝後就結出壹個個青色的小果子,慢慢地果子長大了,漸漸長成梨形,再仔細壹看,就像禮佛的手了。 長大了的佛手瓜顏色是鮮嫩的,掛在瓜架上,像壹個個綠色的小燈籠。

瓜老了,顏色會變成黃白色,表皮上長出壹些小刺,這時的口感就沒有嫩的時候鮮美了。 我們這裏有壹道名菜,叫佛手瓜紅燒鴨子,鮮嫩可口的佛手瓜和鴨肉的香氣真是絕配啊,吃後讓人回味無窮。

點評 小作者抓住佛手瓜往上爬的特點,采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寫了它的葉、花、果實,勾勒出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壹種植物,這是用心觀察的結果。 佛手瓜 外公家的菜地裏種著各種各樣的植物,令我情有獨鐘的還是那株佛手瓜。

在菜地的壹個角落,壹大簇壹大簇的佛手瓜藤纏繞著立在地上的竹竿往上爬,好像壹條條綠色的長龍繞在柱子上。這邊的竹竿繞完了,還不夠,又繞到竹籬笆那兒去,壹直爬到比人還高的藤架子上,藤和綠葉密密地交織著,把瓜架遮得像壹間綠色的小屋。

更惹人註意的是,藤上掛著壹個個鴨梨般大的佛手瓜。這瓜呀,蒼翠欲滴,看了就讓人生喜愛之心。

為什麽叫“佛手瓜”呢?看哪,瓜的大小有如人的手,頂部壹條深溝紋把瓜體勻成兩瓣,兩邊還有五條明顯的縱溝,看上去就像佛的兩手合並姿態。 剖開瓜身,露出白中透綠的嫩果肉,這嫩肉的含鈣、含鐵可高了,是別的瓜類的好幾倍呢! 佛手瓜的周邊,簇擁著壹群群嫩綠的葉子。

葉片呈掌狀五角形,不過在我看來,那葉子根本不是長出來的,好像是有人特意裁剪出形狀來的,不過現在已經入秋了,這壹大堆的葉子中隱藏著許多半綠半黃的葉子,這是秋天給綠葉抹上了壹層黃色。 美麗的小花和婆娑的卷須就藏在茂密的葉子間。

花是淡黃色的,花瓣大多是五片,有螢火蟲般大小,它們包圍著黃色的花蕊。壹根枝上就堆有好幾朵,有些還是小花苞,在期待著早些開放。

還有壹旁的卷須,有嫩綠的,也有嫩紅的。它們彎卷得很像家裏的電話線。

花卷須和葉子都長在藤的小節上,還真像爬山虎! 據資料顯示,佛手瓜是生命力頑強的植物,可供觀賞和綠化遮蔭,還對兒童的智力發育、男女不育癥療效明顯,可緩解老年人視力衰退,是名副其實無公害蔬菜,真是用途多多啊! 佛手瓜 奶奶在院子裏種了許多佛手瓜,佛手瓜在當地俗稱“洋瓜”。 周末,爸爸媽媽說要帶我回奶奶家摘佛手瓜。

我上網壹查才知道,佛手瓜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壽瓜等,屬葫蘆科蔬菜品種,因瓜形如兩手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故得此名。 壹到奶奶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裏觀察起來。

只見瓜架上吊著許多大小不壹的佛手瓜,宛如壹個個憨態可掬的胖娃娃。 佛手瓜的葉子是深綠色的,還很大,形狀很像葡萄的葉子。

它們迎著陽光茂密地生長著,充滿了生命力。佛手瓜表皮長滿了刺,小壹點的佛手瓜表皮和瓜刺呈淺綠色,刺有點長;大壹點的則呈淡黃色,刺也稍短壹點。

我好奇地用手分別摸了摸小佛手瓜和大佛手瓜的瓜刺,發現那些小佛手瓜的瓜刺又嫩又軟,壹點也不紮手;而大佛手瓜的瓜刺鋒利得很,紮到手上就像被針紮壹樣,著實生疼。 佛手瓜的藤蔓上抽出壹些枝幹,枝幹上有些嫩綠色的細絲,就像蝸牛的觸角,有彎曲的,也有筆直的。

我想它們應該是用來輸送水分和營養,協助佛手瓜爬藤的吧。只要遇到可以攀爬的東西,那些藤蔓就會緊緊地抓住,頑強地生長著,這讓我有些感動。

啊,佛手瓜真是太奇妙了。

6. 寫壹篇介紹黃瓜黃瓜的作文

黃瓜是人們非常熟悉、常吃的壹種蔬菜。

黃瓜的皮是深綠色的。剛摘下來的嫩黃瓜,頭上戴著壹朵小黃花,整個身兒黃綠相間十分好看。它的身上長著許多刺兒,仔仔細細地看,那些小刺排列得很有規律——越靠把兒越疏,越靠頭兒越密。壹行行,壹列列,密密麻麻的,摸壹摸,還很紮手呢。這刺兒也許是黃瓜保護自己的法寶吧!整個黃瓜遠遠地看去,像是壹個頭戴的小黃帽、身穿綠旗袍的小姑娘。

黃瓜洗凈後,刺兒掉了,綠皮上留下了壹個個小白點。再摸摸,滑溜溜的,原來漂亮的“刺妹妹”就變成滿身白斑的“滑妞”了。

摸在手裏饞在心裏,我忍不住把它壹掰兩段,圓圓的瓜瓤中間有個“人”字,它把黃瓜平均分成了三份。仔細瞧瞧,它那層薄薄的皮,還不到1毫米呢,中間是又白又嫩的瓜肉。

瓜肉大約有1厘米厚,顏色白裏透綠,綠裏帶黃,特別誘人。最裏面是瓜子,小瓜子拖著細細的尾巴,活像壹群白色的小蝌蚪。

聞壹聞,壹股清香撲鼻而來,使人覺得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咬壹口,清涼可口,爽滑極了!品壹品,有點兒甜,有點兒澀。

黃瓜子在口中滑來滑去,好像在滑冰,又好像在跟我們捉迷藏,好玩極了!

黃瓜不僅可以生吃,還可以涼拌、熱炒、做湯……據說他還有美容功效。啊!我熟悉的黃瓜,仔細了解了妳之後,我更喜歡妳了。

7. 2015年山東高考作文絲瓜藤和肉豆須能不能寫競爭和合作的關系

不能吧,材料雖然隱含了這壹關系,但離題有點遠

作文材料出自林清玄的文章《無風絮自飛》,原本作者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也就是這則材料所敘述的)得到了兩個啟示:壹、壹個人要的只是站穩腳跟,努力向上生長,只要結出果實,壹切糾纏就自然沒有了;二、順應自然,因果是必然的,我們只要做好我們的努力照顧即可。

上述兩個角度都是很有深度的,是作者本人的經驗認知和感悟。考生在審讀材料時可以抓住關鍵句“種它們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妳只要照顧它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從而得出上面兩個立意角度。但單純看這則材料,考 生可能更多的會用多角度分析的方法來審讀立意。比如從父親的角度,可以肯定父親的生活經驗,也可以否定父親的實用主義;從兒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兒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議兒子向生活學習等等。總之,這則材料作文可寫的角度非常寬泛,考生可以通過開放式思維進行個性化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