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秦朝在山西發生的歷史事件

秦朝在山西發生的歷史事件

山西名人

悠久輝煌的歷史,美麗富饒的山河,為山西造就了眾多的優秀人才,在山西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同時又影響著山西乃至全國的命運。在中國文明史上,山西大地上湧現的各種優秀人物,若群星璀璨。

傳說中的人或神,經常聽人們說起的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神農炎帝、軒轅黃帝、伏羲、後裔、被譽為“蠶祖”之稱的嫘祖,八仙之壹的呂洞賓,張果老這些神奇美妙的故事都發生在山西。

其中女媧煉石補天發生在山西晉城市中村鄉的水東村的浮山上,人們把女媧乘坐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將伏羲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在山西高平長治兩縣的交界有“神農嶺”、“白谷山”等有關炎帝的造跡,愚公移山的太行山位於山西。說起呂洞賓各位首先想到的是“茍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要源於壹個有趣的故事,呂洞賓有個同鄉好友姓茍名杳,她父母雙亡,呂洞賓家境很好,便把他叫到自己家裏,並讓他專心讀書,日後好圖個壹官半職,有位客人了解到茍杳的家世,又見他談吐文雅有道,舉止端莊有禮,有心將自己的妹妹家給他,而茍杳早就慕這家姑娘 的芳蓉了,於是就讓呂洞賓作媒,當呂洞賓將此事告給茍杳時,他非常樂意,這是呂洞賓給茍杳提出壹個條件“賢弟成親,必得先讓我與與新娘同住三日”茍杳頓時噎的說不出話來,若不答應有怕娶不上嬌妻,只好硬者頭皮應承了。以便心裏罵自己無能,怨恨呂洞賓缺德。

娶親那天,呂洞賓把壹切操辦好,就大模大樣進洞房去了,茍杳只能躲在壹邊唉聲嘆氣,新娘端坐床邊,頭頂紅沙,壹等聽不見動靜,二等沒點響聲,三等屋裏和沒人壹樣,當新娘幾次撩開沙偷瞧,都只見新郎背向而坐讀書,壹連三夜都如此,又不知是何原因,只把個新娘氣的連連落淚,茍杳第四天進了洞房就忙向新娘賠禮,新娘哭訴著:“妳三日不同我同床,只顧燈下讀書,三日沒見妳壹面,更沒聽妳說壹句言語,今日妳賠的是啥禮?不如早休了我!”茍杳聽了,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呂洞賓如此用心,我錯怪哥哥了,當時便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告訴了新娘,兩人感謝呂洞賓以此法來極力茍杳讀書上進的良苦用心,後來茍杳發奮讀書,幾年後終於功成名就,去他鄉做了官。

轉眼幾年過去了,天災人禍竟使壹向闊綽的呂洞賓捉襟見肘,他對妻子說:“我找茍杳,過些日子就回來,茍杳絕不會忘恩負義的。”

待呂洞賓找到茍杳,茍杳十分吃驚,見呂洞賓消瘦潦倒的樣子,幾乎不敢相認,茍杳天天招待呂洞賓,壹個月過去了,不提相助之事,呂洞賓見他是忘恩負義的小人,就不辭而別,自個兒往家裏去了。

等呂洞賓返回家裏,不見房子了,向人打聽,別人和見了鬼壹樣,躲著他,弄的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等他探明家已蓋了新房,走進家門,卻見妻小正守著壹個棺材嚎啕大哭,呂呼喚娘子,娘子楞怔了半天才說:“真是妳呀,快嚇死我了”。原來棺材是頭天擡來的,來人說呂洞賓在茍杳那裏病死了,並說病重時在夠茍杳那兒壹時回不來,是呂讓他們蓋的新房,洞賓聽此事後越發墜到五裏雲霧了,打開棺材見金銀珠寶熠熠奪目,上面有壹紙條說:“又送銀兩又蓋房,茍杳好心不負郎,妳叫我妻守空床,我讓妳妻哭斷腸。”看後,呂苦笑不得,打這起“杳呂洞賓,不使好人心。”就傳開了。

在中國帝王中,山西出現的帝王數不勝數,如:唐叔虞是山西太原人,春秋五霸之壹的晉文公是山西曲沃人,漢代時期的劉淵是忻州人,後趙時石勒是榆社人,以及北魏時孝文帝,文成帝,北齊高洋高歡,後晉的石敬塘,後漢劉知遠,北漢主劉崇後唐李存勖,大唐盛世異彩紛呈,壹代女皇武則天出生在山西文水縣,今天的文水南徐村,十四歲入宮,遠離母親,沒有任何可以憑借的實力來到了壹個陌生的世界,入宮後立為才人,賜號“媚娘”, 有壹次,唐太宗問:“有壹匹烈馬,誰能馴服?”武則天走出來,認真地說:“只給我三樣東西便可,鞭之不行錘擊之,錘之不行給我以刀,”這番話從小小年紀的武則天口中說出,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她做太宗的才人11年,沒有得以升遷,唐太宗臨終前將她安排到感業寺當尼姑,早在作太宗後宮的時候,武則天和李治就暗地裏來往,她早就把自己托付給這位比自己小四歲的太子身上,太宗逝世兩周年之日,李治去感業寺進香,與思念的媚娘在禪房相會,高宗勸她耐心等待,壹定安排她重進宮,對於武則天來說,這次機遇非常重要,因為加上11年,的才人生活,她有13年未能得誌了,她必須也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境況。

武則天第2次入宮,深得高宗的寵愛,她為高宗生下了皇子和公主,再加上她善於籠絡人心,地位不斷提高,但是,武則天的目標是皇後寶座,武則天第2個孩子是女兒,很討人喜歡,王皇後也不禁前去看了看,逗弄了壹番,知道皇帝就要來,皇後走了之後,武則天見機下狠心掐死了親生女兒,然後輕輕的蓋上被子,像沒事似的,不壹會兒,皇上來了,武則天仍作歡笑,可掀開被壹看,孩子已經死了,她真忍不住了,失聲大哭,皇帝詢問情況,左右宮女說:“剛才黃後來國”,高宗不假思索斷言:“皇後殺吾女”,於是將皇後廢了,改立武則天為後。

武則天就這樣登上皇後的寶座,手段似乎有些殘忍,可是對於風雲突變的宮廷生活來說,要麽為魚肉,要麽在政治鬥爭的風浪中侵覆。恰巧高宗身體不好,常頭暈腦疼,因此就讓武則天坐在簾內聽政,隨時給高宗出主意,武則天的威勢和高宗不相上下,當時並稱“二聖”,後來高總覺得皇帝當的沒滋味,後索性借口頭疼,幹脆不上朝了,把朝政都交給武則天處理,她接受了唐高宗的囑托,制定了平定邊疆的方略,朝廷的軍隊神武強大。

對於中國的封建文化來說,女人只不過是男性社會的點綴和陪襯,而女人政治更是為傳統文化所難容,武則天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中實現了中國女皇零的突破。

在唐高宗去世二個月後,武則天派人殺了太子李賢,廢中宗,立第四子李旦為皇帝,但居於別殿,不許參與政事,並平定揚州叛亂。武則天畢竟是壹個成熟的政治家,公元690年重陽節,67歲的聖母神皇武則天;正式登基,建立大周朝,她從媚娘才人昭儀皇後天後太後聖母神皇到皇帝,走上了權力的頂峰。

和著中國歷史“分久必和,和久必分”的輪回腳步,多少帝王踏著山西這塊土地登上了西安、洛陽、北京的皇帝寶座,山西這個天下“第壹軍事要地”成為皇朝更替興衰的角逐場,伴隨著中國周期性的改朝換代,北方遊牧民族南下,而山西正處在中原古國與北方遊牧民族的交界地帶,戰爭頻繁,烽火連綿,這也註定了山西武將紛勇,名將輩出,黃土文化的熏陶,朔北大風的錘煉,尚武民俗的影響,鑄就了山西武將忠義智勇,如:十壹刺客之壹的豫讓,趙國大將廉頗,漢代的衛青、霍去病、秦朝大將軍王剪、霍光、三國時關羽,以及李牧、張遼、隋唐的尉遲恭 金國耶律金耶律光、新絳時薛仁貴、北宋的楊業、汾陽狄青,南宋王彥。同時也出現了宰相狄仁傑,藺相如、唐時裴度徐繼畬,陳廷敬,介子推、於成龍 楊深秀。

漢朝第壹將衛青,祖籍河東平陽出身微賤,少年時曾給人家牧羊,長大後做了漢武帝大姐平陽公主家的騎奴,有人給他相面,說他命好,將來有封侯的福相,後開因衛青戰績輝煌果真被封為侯,然而,與其說衛青命好,還不如說衛青敢於拚命,她壹生曾七次出戰匈奴,衛青本姓鄭,隨了母姓,他的三姐衛子夫是平陽侯家的歌妓,壹次,漢武帝到平陽公主家發現衛子夫美麗非凡,變為之傾倒。衛子夫很快進宮,深的皇上寵愛,後封為皇後。

由於衛子夫貴為皇後,衛青進宮做了侍中,漢武帝原只是為討好位皇後,卻不料為漢王朝招來壹員頂天立地的大將。這時,漢武帝正在實施它反擊匈奴的偉大戰略,衛青的出現,加快了他這壹偉大戰略的實施,衛青接連奉命出征均大獲全勝,漢王朝自開國以來,從來沒有這麽揚眉吐氣過,衛青凱旋還朝,公卿以下皆到馬前拜迎,漢武帝為了表彰衛青的功勞,將他五個兒子,全封為侯,他卻辭謝說“宮本是將士之功,應該封賞他們。”

自古英雄出少年,公元前123年,年僅18歲的霍去病隨舅舅衛青出征匈奴,霍去病血氣方剛,剛滿20歲的她率騎兵萬人出隴西,入胡地歷經五年,打過焉之山直插祁連山下。後來,衛青做了漢武帝的姐夫,當年主人的仆人壹躍成為主人的丈夫,自從出了衛青霍去病漢王朝再也不用被迫將自己的血親骨肉送到荒漠去討好匈奴了 ,今天,每當我們十分自豪地談起大漢民族時,可曾想到,我們的自豪是從衛青霍去病那裏開始的。

千古壹將關羽“頭枕洛陽,身臥湖北當陽,魂歸故山西,”,這位河東解州的千古名將,年輕時就急公好義,因殺死侮辱民女的當地惡霸而亡命天涯,從而“桃園三結義”與劉備、張飛傑壹起事,關羽生前只被封為漢壽亭侯,僅是壹個鄉鎮級待遇賜封,死後的名聲鵲起,朝代每更替壹次,關羽就官升壹級直至清代登峰造極山西老百姓賦予關公萬能之神,皇帝拜他,因為他是頂天立地之神,皇家拜他可江山穩固,社稷千秋。公員拜他,只要關公壹點頭,保妳官運亨通,平步青雲,官兒越做越大,商人拜他,關公掛印封金,不取不義之財,又神威無比,不僅可以剪除不義之徒,保證平安發財,武士拜他,因為關公是“華夏第壹奇勇”“威震天下”不僅是武人之楷模,又可以使妳武藝超群,戰無不勝,文人拜他,因為關公是聖人,識文知書,又深知耕讀艱辛,且寬厚仁慈,大義參天,不枉埋天才,保妳得官得財,農家拜他,因為關公是神,又是天上的龍,能興雲布雨,且又有人間經歷,知道農家諸事,體諒農家疾苦,壹求則靈。現在人際關系日漸復雜,難以 預料的因素也日趨增多,現代人對此深感恐懼焦慮,急需尋找壹種穩定的力量來安慰動蕩不定的心境,而關公是當前民俗信仰的綜合象征,正能滿足現代社會的各種需求,在泰國法庭開庭之前,全體人員要起立向關公宣誓,表示對關公忠誠,之後方可開始有關程序。據美國新聞媒介透漏,裏根夫人南希為丈夫競選,曾專程趕到舊金山向關公像乞靈,求其神力保佑丈夫競選成功,在擁有2040萬人的臺灣 ,關公信徒達800萬人,關帝廟達3000多座,而真正的關帝廟在山西運城解州市全國最大的壹座關帝廟,號稱武廟之冠。

中國老百姓的守護神尉遲恭是如何當門神?據傳說,由於李世民在爭奪江山的過程中殺了不少人,做了皇帝以後,經常在夢中見到惡鬼相鬥,往往驚得大叫而起,為此非常害怕,有壹次,他把這事告大臣們。尉遲恭便與秦瓊身穿戒裝夜晚守衛宮門,說來也怪,自二人也守宮門之後,太宗果然不再做惡夢,但誰能保證以後不做惡夢呢?太宗便命畫工畫了二人肖像,懸於宮門兩旁,肖像怒目圓睜,儀容威武,從此邪崇全消,太宗夜夜安然入睡,二人從此便成為門神。

其實,百姓之所以在中國兩千年間產生的成千上萬武將中,將他兩位作為自己的守護神,自有他們利益考慮,所謂門神,主要職責是驅鬼避邪 ,保障滿門平安,對他要求很高,既要有壹夫當門,萬夫難入之功,又要坦坦蕩蕩,壹身正氣,忠心耿耿。不為財色所迷,非壹般武將所能及,如此說來他倆可謂當之無愧。

歷來為將者有的忠,有的勇,有的剛,有的烈,有的兼而有之,而若論壹個奇子,唐代名將薛仁貴當屬第壹人,薛仁貴領命率大軍直奔雲洲,並向敵人報上姓名,敵兵艦是猛將薛仁貴立即下馬相拜,然後下令撤兵,竟嚇退20萬突厥大軍,如若不是《新唐書》中如實記載人們還以為是傳奇故事。

提起楊家將人們首先提到的便是楊業,敵兵壹見“楊”字大旗嚇得心驚膽戰,常常不戰自退,楊業的戰鬥事跡在當時連山野村夫三歲頑童都能熟知,守雁門關八年期間契丹軍始終不敢侵入 。今天代縣城內鼓樓上懸有正面題為“威震三關”背面有“聲聞四達”的巨匾,便是人們為紀念楊業功勛而流傳至今的珍貴遺跡。

唐代大臣狄仁傑,年輕時,做過小官,後升任唐中央最高法官,他為官秉正,在作河南汝南刺史時,勇敢地救活了將被處死的兩千多人,這些人後來改為流放邊境地區,狄仁傑在寧州做過刺史,受到人們擁戴,給他立有“德政碑” 。那批流放者路過寧州時,寧州人民出來慰問,並把他們帶到德政碑下招待了三天,他們彼此並不相識,是由狄仁傑善政把他們聯系起來了,武則天做女皇的第二年,狄仁傑被任為宰相,公元698年,突厥入侵今河北中部武則天立即發兵四十五萬,命太子掛元帥銜,狄仁傑為副帥,負實際責任入侵軍聽說出動大軍,以狄仁傑為統帥未經對陣向北逃退,武則天晚年最信重狄仁傑,在宮廷宴會上武則天親手舉杯賜仁傑,在大殿相見時,武則天總叫仁傑不要跪拜,他老而又病,多次告老還鄉都未批準公元700年,狄仁傑病逝,武則天痛苦出聲,廢朝三日,追封狄仁傑為梁國公。

陳廷敬是晉城市陽城人,歷任翰林院蔗吉士,內閣學士,左都刺史,戶部吏部侍郎,尚書以及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等高官,他壹生以清廉正直聞名,認為“上官廉則吏自不敢為貪”他提出督撫保薦的州、府、縣官壹定先要查清此人是否在鄉間盤削百姓。所以貪官汙吏對他望而生畏,陳廷敬的功績是受康熙皇帝之命和另壹位官員張玉書***同主持完成了《康熙字典》的編撰工作,為我國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

生於聞喜縣儀章村的楊深秀是清末維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六君字”之壹,光緒24年四月光緒帝頒發“明定國是證書”百日維新期間,他為維新派陳寶抗疏剖白,八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變法失敗,楊深秀在逮捕列內而大義淩然,不逃避而被囚入獄,同年以“大逆不道’”之罪 被殺於北京菜市口,年49歲,同難者有譚嗣同等***六人,史稱“戊戌六君子”。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在壹切藝術裏,詩的藝術占著最高的等級,中國是詩的國度,作為人生的探索,中國詩能把人引到西洋讀者所不知道或不熟悉的世界。詩情畫意普三晉:山西的文人墨客教育家有::子夏、衛子夫、王煒、王之渙、王昌齡、王通、王績、王翰、薛道衡、白居易、溫庭韻、柳宗元、司馬光、米芾、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喬極、傅山、羅貫中、趙樹理、元好問等。

唐代詩人白居易,晚年號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李商隱給白居易做墓誌銘,稱他為“太白宮”白居易出身貧苦家庭幼年刻苦讀書,很早就會作詩,十六歲時寫《賦得古原草送別》〉,壹詩,其中最重要的兩句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有聲”引起當代詩人重視,同時展現出壹個偉大的名字白居易。

其實百家是個大家族,相傳,他們的老祖先曾為秦朝的江山立過汗馬功勞,秦始皇緬其功勛,追封子孫與山西太原家族內還有人做過太遠太守,算起來到白居易這代香火延續700年,白居易所寫的,《賣炭甕》“可憐身上衣正草,心憂炭賤願天寒”暗示了對社會的抗議,作為壹位對中國詩歌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壹生創作了3800多首詩歌,在唐代詩人中首屈壹指,創導的新樂府運動,更是在唐代詩壇獨樹壹幟,喻理深刻,光彩照人的《長恨歌》,寫壹代風流倜儻的唐明皇,把人們感興趣的有關唐玄宗和楊貴妃民間傳說,通過自己豐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充實渲染,成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敘事詩歌典範:“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為中國詩歌留下了壹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還有盛名為傳的《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時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像是”,成為載入音樂史冊難得的佳作。“別有憂愁暗恨生,此生無聲勝有聲“。借琵琶女流落江湖的淒慘遭遇,抒自身失意官場之忿懣不平 。據《日本國見在》記載,唐朝詩人對日本的影響,以白居易畏罪。,<長恨歌》《琵琶行》在唐代時的日本幾乎家喻戶曉,此外,白居易的詩歌還多被改為吸曲。《長恨歌》演變為《梧桐雨》,《長生殿》,而《琵琶行》又化作《青衫目》,白居易的《憶江南》讓人憶起他為官,利民壹方的業績,在杭州人刺史時,手下用人把他剩余的俸錢裝箱準備帶走,白居易看見後說:“把它存到庫裏吧,今後好治理西湖用。”白居易要走了,杭州百姓心裏好難過,他們打聽好白居易上路的日子,紛紛提了酒壺托了糕點,久候西湖邊來送別,他離開杭州後,那裏百姓壹直親切地呼他為“白舍人”, 他在西湖邊上修的堤,杭州人壹直把原來的壹條白沙堤叫“白公堤”,以此來紀念這位關心民眾疾苦的詩人。書畫大師董壽平,原名董揆,1904年2月17日生在洪洞縣杜戌村的壹個詩書世家,高祖、祖父、父親都是以詩、書、畫見長的學者名流。董氏家族廣集歷代名家字畫,曾多達10萬余卷,在北京天安門、人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館及許多賓館飯店和重要場所都有他的大幅畫作,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常以他的字畫作為國禮贈與外國元首,為人民大會堂創作了《蒼松圖》,寬6米,高4米,2人捧墨,如此巨幅,他竟不需起稿,而揮灑自如,蒼松挺拔,枝繁葉秀,難得佳作,壹揮而就,這就是90歲高齡,60在畫壇當今中國美術界壹代宗師著名國畫家、書法家、鑒賞家——董壽平先生和他的書畫風采,“董梅”“壽平竹”特別是他畫的黃山風格獨具,作品氣勢雄偉,引人入勝,自1979年以來,董壽平先生已9次東渡日本舉辦畫展,1989年在晉祠博物館建成”董壽平博物館”。

祖籍山西永濟的唐代文壇巨匠,人稱“柳河東”的柳宗元,對華夏文學凝聚了壹次高峰性的構建,奔湧的黃河,陶冶了情懷抱負;厚重的黃土地,鑄造了文化人格,他的文章有《封建論》,《捕蛇者說》則抑郁憂憤,寄淤了對窮苦百姓的深厚同情。

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司馬光是山西夏縣,他的名字是這樣來的:在他出生時,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她取名“光”。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各位都知道,從小就聰穎過人。他編著了長達394卷的中國第壹部編年體歷史學著作《資治通鑒》。

生於明末清初的傅山先生,是壹位充滿了奇妙色彩的人物。論淵博這位傅山可謂書畫、詩歌、醫道、拳術、文論樣樣精通,造詣高深在同時代人中極為罕見。梁啟超先生曾評價說:“傅山的學問,黃河以北無人可以象鼻”。而前人對傅山描述更以“字不如詩,詩不如畫,畫不如醫,醫不如學,學不如人“是畫龍點睛最為形象。

雖說:“字不如詩”,傅山書法精品,卻是壹字千金,盡管詩不如畫,傅山的繪畫也極富個性,胸中自由浩蕩之思,腕下乃發奇逸之趣。作為明代移民他用繪畫表現悲憤不平的心境,以荒林、險灘、怪石襯以夜色、月光抒發了用文字難以表述的胸襟,使文人畫以全新的生機出現在中國畫壇。其代表作品如《崛潿紅葉》、《陽泉四景》等,縱使醫不如學作為壹代名醫傅山,卻以精湛的婦科名著《傅青主女科》馳名醫學界,至今仍被人們重視,雖說學不如人傅山卻在哲學以極高的學術成就與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彥元等人齊名,被推為“清初六大宗師”

驚濤拍岸的羅貫中,太原清徐人,所著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金瓶梅》《紅樓夢》成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奇書,其中前三部的作家竟都是山西人,他的作品涉及了三個《三國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隋唐誌傳》。它可以稱得上是“亂世文學專家”,傳說,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空城計”之壹段時,還有壹段故事,馬謖失街亭。,司馬懿率領大軍殺奔西城而來,這時城內只有文臣十幾個,老弱兵卒兩千多,諸葛亮自知不敵,決定棄城而走,寫到這裏,他覺得這樣寫不出孔明的足智多謀,但壹時又沒有好主意,偏巧羅貫中壹舉小山村,出了壹件新聞村裏請來戲班子要連唱十幾天大戲,村民王大膽壹家老少都是戲迷,晚上個個都要去看戲,誰都不願留下開看家,王大膽急中生智,突發奇想叫老婆把大門敞開,堂屋裏亮起紅燭,小偷就以為屋裏有人不敢偷東西,全家人樂得歡天喜地都去看戲了,頭壹晚村裏凡是所了們的人家都被偷了,唯獨王大膽家敞開門沒有事,他自以為這是壹高妙計,第二天照計行事,小偷雖覺得疑惑,但到底沒趕進去,第三夜,小偷反生壹念,在其門口大喊:“失火了快救火呀”連叫幾聲,無人反應,於是便放膽進門,將衣服財務席卷壹空,王大膽壹家看完戲後,在回家途中見有人背包袱離去,忍不住得意地對老婆說:說不定是小偷,今晚又不知哪家失竊了呢!等他們回到家壹看,才真正的傻了眼,頓時呼天喊地,以後再也不敢離人了,羅貫中聽到此事,初覺得好笑,可後來壹想,司馬懿必不敢進城,我就能贏得時間調兵,豈不兩全其美?後來羅貫中果然寫成了“諸葛亮治腿司馬義”之壹章節,而把空城計寫得如此精彩,也許正是受了這個故事啟發呢。

清康熙年間曾遍過壹部《全唐詩》堪稱中國最大的詩歌總集,所記載的唐朝2300 多位詩人,其中有明有形有籍貫可以考證的758位唐代詩人,僅山西籍的就有82位,48900首詩中僅白居易的詩就達2000多首,唐代的山西真正稱得上是“詩晉”。

山西河津人王通是隋朝末年的著名學者,也是“初唐四傑”之壹王勃的祖父,史書上稱他為“名儒”,他自幼喜好讀書,學習精神十分刻苦後學有成就,因懷才不遇,便返回家鄉河東教學生,當時,慕名來他門下求教的弟子多之千人,唐朝初年的名將良相房玄齡,魏征、李績等人,都是王通的門生,他的學說,當時流傳很廣,名氣很大,為此,後人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三字經》把王通與孔子、勞資等人齊名,壹些古書上還說,正是因為王通給魏征,房玄齡等唐朝初年的著名將相們親自講學論道,才終於造就了李唐王朝如日後將近三百年繁榮昌盛的基礎大業。

王通市各有骨氣的人,早年,退歸家鄉後幾番謝絕隋文帝和隋煬帝的招請,就是不肯出來做官,到了唐朝,仍堅持只搞文學而不問仕途,有壹年,唐太宗和宰相房玄齡等人去花園賞花觀景,忽然,有壹只大鳥,翅如車輪,羽毛鮮麗,見人不怕,悠悠然飛落在壹小花枝上,唐太宗見此情景,忙問左右:“大鳥飛來有何大意”身邊的將相們面面相看,沒有壹人能答得上來,事後,房玄齡給山西家鄉的王通寫了壹封信,向老師求教,王通回信說:“此鳥見人不怕,象征太平,乃是吉祥的征兆〉”。房玄齡向太宗匯報後,太宗覺得這種解釋很有道理,就問房玄齡妳怎麽知道的?房玄齡如實作答:“是我的老師指教的”,於是太宗很想見這位有學問的先生,然而,當房玄齡把皇上聖旨傳給王通時,他卻死活不去見太宗。如今,在河津境內和通化村附近,仍可以找到壹些與王通家族有關的文物遺跡,“通化”這個村名,就是以王通的名字命名的,傳說,王通寺後,曾有壹夥盜賊扒王通的墓,行竊之後,為了掩蓋他們的醜跡。便四處謠言“王通墓中壹無所有,連屍帶寶全都華為神奇升了天”,人們信以為真,便紛紛傳言“王通化了,升了天了”,以後,作為壹種自豪和驕傲,這個村也就被改名“通化”。

詩人王績使王通的胞弟,參與過《隋書》撰寫,開創了大唐詩歌的健康風氣 ,中國歷史上最大因部叢書《四庫全書》,濃濃的給他書了壹筆“意境高估。氣格遒健”,出唐詩壇,王績幾乎成了唯壹享此殊譽贊頌詩人。

被譽”初唐四傑“之冠和“少年才子”的山西河津人王勃,是隋末唐初名儒王通的孫子,詩人王績的侄孫,他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家鄉度過的。啟迪於祖輩大師的傳承脈系,小小年紀已聰穎過人,才華橫溢,20多歲那年,他當眾作了壹篇震驚華夏,傳之不朽的《滕王閣序》,當中最有名的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滕王閣在江西南昌市的贛江市邊,於嶽陽樓、黃鶴樓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說起滕王閣還有壹段故事,滕王閣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應為南昌都督時所建,後來,閻伯嶼當了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9月9日閻都督在閣中大擺席,款待全城達官顯貴和文豪才子,為的是讓其逞露女婿吳子章的才學。因此當天晚上,這位都督已讓其女婿寫好壹篇《滕王閣序》,默記在心,準備第二天早上拿到宴席上即席揮筆壹鳴驚人。

當時,王勃恰好南下探親路過此地受到邀請之後,連夜坐船到南昌,參加了閻都督的盛宴,席上救過三巡後,閻都督加以客套幾番,便請求來賓即席作文,當場命題《滕王閣序》,眾人心之誘因,於是辭推不作,唯有王勃才高氣盛,毫不客氣,當場作詩,獨獨壹看嘴上不好說,心裏格外惱火,按下命令手下監視他,每寫壹句回報給他壹句,頭幾句,聽後都督說只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這時頓時驚嘆不已,轉怒為喜,拍案稱奇“妙句真是天才”於是王勃的名聲大振,《滕王閣序》成為千古傳頌。

山西這片黃土地上,冒出過壹群姓王的著名詩人,他們的作品劇場連綿,成為唐代詩壇壹個有趣現象,邊塞派詩人王昌齡寫的《邊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為還。但是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寓意悠遠,耐人尋味,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王昌齡、王之渙、高適三位詩人,某天,踏著薄雪到旗亭飲酒賦詩,三人約定,誰的石碑歌女選唱得多誰就是贏家。現有兩位個女唱,結果都是王昌齡和高適的,他們得意地在旗亭壁上分別寫下壹道,待到第三位歌女,仍然唱的是王昌齡的絕句,他高興得又在璧上劃了壹道,這時候,王之渙有點著急了,剛才唱的都是下裏巴的曲調,陽春白雪的內容他們怎麽敢碰呢?說到這兒,指壹位最漂亮的歌女說:“等到他唱時如果不是我的詩,這輩子我再也不與妳們二為爭高下了,可他要唱到我的詩,那麽,對不起,妳們二位可得跪倒我床前,老老實實白我為師.”說的三人哈哈大笑,等輪到那位最漂亮的歌女時,他唱的果然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之後王之渙將在二位詩人所劃得道上用圈圈起來了,證明他是最棒的。這就是史書上所記載的“旗亭畫壁”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