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古稱錢塘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詩人蘇軾就對它評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現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這兩首詩中。北宋以後,名家詩文大都以西湖為名,錢塘湖之名逐漸鮮為人知。而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壹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擴展資料西湖最早稱武林水。最早據東漢班固《漢書·地理誌》:“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裏。”壹般認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壹帶群山的總稱,而發源於這壹帶的南澗,北澗等山澗匯合為金沙澗,東流註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
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見於記載的西湖的名字。 後又有錢水、錢唐湖、明聖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瀲灩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龍川、銷金鍋、美人湖、賢者湖、明月湖諸般名稱,但是只有兩個名稱為歷代普遍公認,並見諸於文獻記載:壹是因杭州古名錢塘,湖稱錢塘湖;壹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記載:“縣南江側,有明聖湖,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此時衍生出西湖較早的另外兩個古稱:明聖湖和金牛湖。?
最早出現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這兩首詩中。北宋以後,名家詩文大都以西湖為名,錢塘湖之名逐漸鮮為人知。而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壹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關於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關書籍記載都較簡略。明代《西湖遊覽誌》卷壹載:“西湖三面環山,溪谷縷註,下有淵泉百道,瀦而為湖。”近代學者從地形、地質、沈積及水動力學等方面進行了考證,其中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西湖是由海灣逐漸演變而生的壹個潟湖。?
潟湖(舊稱瀉湖),海岸帶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帶泥沙的橫向運動常可形成離岸壩與潟湖地貌組合。當波浪向岸運動,泥沙平行於海岸堆積,形成高出海水面的離岸壩,壩體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半封閉或封閉式的潟湖。
在潮流作用下,可以沖開堤壩,形成潮汐通道。漲潮流帶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內側形成潮汐三角洲。潟湖沈積是由入潟湖河流、海岸沈積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質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質夾砂礫石物質組成,往往有黑色有機質粘土與貝殼碎屑等沈積物。?
1920年年,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地形後發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稱:“西湖原是錢塘江左邊的壹個小小灣兒,後來由於錢塘江泥沙沈澱下來,慢慢地把灣口塞住,變成壹個潟湖。”
竺可楨還從沈積率推斷,西湖開始形成年代距今壹萬二千年前。竺氏認為西湖形成之初,面積要比現在大,後由於三面山區中的溪流註入,所挾沙逐漸填充西湖,湖面隨之逐漸縮小,倘若沒有歷代的不斷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廢。
1924年,地質學者章鴻釗發表《杭州西湖成因壹解》,對竺氏的觀點又進行了補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積成湖堤,其繼以海灘變遷而維持湖面,二者為形成西湖之重要條件。?
但是,潟湖說在現代科學考察中受到了懷疑。1950年以後,地質部門對西湖湖中三島和湖濱公園地質鉆孔取樣分析,認為距今壹億五千萬年的晚侏羅紀時,以今湖濱公園壹帶為中心,曾發生過壹次強烈的火山爆發,寶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積下大量火山巖塊,由此,曾出現火山口陷落,造成馬蹄形核心低窪積水,即西湖雛型。
1979年,地質工作者對湖濱鉆孔采取的巖樣作微體古生物分析後著文認為,根據不同化石的組合,西湖的形成過程可劃分為早期潟湖、中期海灣、晚期潟湖三個階段,隨著錢塘潮湧浪形成的沙坎堆積而最終形成了現在格局的西湖。 ?
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壹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沿海壹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壹致,助長了潮勢,受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影響。
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裏,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裏,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湧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層層相疊。
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沈沙有關,這些沈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壹浪疊壹浪湧,而下瀉的泥沙也在這壹地帶堆積,把錢塘江江床擡高, 西湖終於完全封閉,水體逐漸淡化,形成現在的西湖。?
西湖周圍的群山,屬於天目山余脈。根據巖性差別和山勢高低,可分為內、外兩圈。外圈有北高峰、天馬山、天竺山、五雲山等,屬高丘陵地形,山體主要由誌留、泥盆紀巖屑砂巖、石英砂巖構成,巖性較堅硬,不易風化侵蝕。
峰巒挺秀,溪澗縱橫,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帶。內圈有飛來峰、南高峰、玉皇山、鳳凰山、吳山等,山勢較低,屬低丘陵地形。山體均為向斜山地,主要由石炭、二叠紀石灰巖構成,易受水流溶蝕,形成了煙霞、水樂、石屋、紫來、紫雲等溶洞。內圈的群山,除巖溶丘陵外,還有橫亙西湖北緣的葛嶺、寶石山,由火山碎屑巖組成,海拔在百米左右。寶石山地貌氣勢磅礴,石峽陡立壯觀,絕壁通幽,赭色寶石(碧玉)嵌入巖中。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