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的古詩詞名句如下:
1、《詠竹》
宋 徐庭筠
不論臺閣與山林,愛爾豈惟千畝陰。 未出土時先有節,便淩雲去也無心。
葛陂始與龍俱化,嶰谷聊同鳳壹吟。 月朗風清良夜永,可憐王子獨知音。
2、《緣識》
宋 宋太宗
謙遜明然得,滋章道理疏。榮枯皆定分,巧拙亦何如。
撫俗從仁感,臨民用教敷。高明歸輔德,建立紀功書。
3、《登白雲絕頂》
宋 劉過
雨罷新晴怯宿寒,壹簾秋色滿闌幹。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累世避人秦婦子,壹時驚客漢衣冠。塵寰元有清吟處,便作三山蓬島看。
謙虛,意思是指人虛心,不誇大自己的能力或價值;沒有虛誇或自負,不魯莽或不壹意孤行。
謙虛,是形容壹個人為人低調,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思想成熟,做事沈穩。這樣的人品德高尚,為人謙和,從不自大,態度誠懇,能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無論是做朋友、同事、兄弟、都是壹件幸事。每個人為人或做事,都要帶著壹種謙虛學習的態度,不斷壯大自己。
謙虛是美德,更是壹種正確世界觀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為人們所崇尚。“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滿招損,謙受益”等格言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當追求個人價值成為時髦、“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頗為流行的時候,有的人覺得,謙虛似乎已經不合時宜了,甚至認為謙虛是壹種虛偽,個性張揚、恃才傲物才是真實可信的人格魅力。
這種認識顯然是有失偏頗的。因為謙虛不僅是壹種美德,更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壹種具體體現。從世界觀方法論的角度來講,人是需要謙虛的,也必須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