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動作戰,沒有根據地,沒有穩定的後勤支持2.沒有完備的理論體系3.崛起之後,起義軍沒有正規的領導機構
黃巢起義為何會失敗?
壹:沒有建立起義根據地
自從響應王仙芝聚眾起義後,黃巢的起義軍縱橫大江南北,幾乎打遍全國,起義軍先後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屢屢突破唐軍防線,占領了很多地區。但黃巢的起義軍始終是流動作戰,在占領了新的地區後,就把原有的地區放棄了,黃巢從來沒有建立壹個真正的農民起義根據地,這是黃巢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後來李自成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之壹。
二:占領長安後不思進取
公元880年黃巢占領長安後,以為起義已成功,忙於建立自己的政權,沒有及時追趕向四川方向逃走的唐僖宗,也沒有趁熱打鐵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放任唐僖宗在四川地區恢復力量,結果沒過多義就被已喘過氣來的唐王朝打敗。 當時留在關中的唐中央禁軍尚有數萬人,黃巢不僅沒有派軍消滅他們,還給了他們重新聚集攻打長安的機會。因唐鳳翔節度使鄭畋及其將佐假投降,黃巢對他們放松了警惕。鄭畋暗中同逃往四川的唐僖宗聯系,並把分散在關中各地的禁軍招集到自己周圍,然後“完城塹,繕器械,訓士卒”,又密約鄰近的藩鎮***同抗拒起義軍,成為黃巢的大敵。
黃巢起義為什麽會失敗
1、打下長安後,起義軍領導階層的生活腐化
2、起義軍內部首領的爭權奪利,軍隊的分化,有的投靠唐朝,嚴重削弱義軍的戰鬥力
3、沙陀族李克用奉詔,鎮壓義軍。
黃巢起義的原因
唐末人民生活的困苦。唐代後期,江南的社會經濟雖有某些發展,但從皇帝到各級官吏,對人民的壓榨“惟思竭澤,不慮無魚”。僖宗時翰林學士劉允章指出當時國有“九破”,民有“八苦”,人民無法生活,只有起來反抗地主階級及其 *** 。
859年(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裘甫領導浙東農民起義;868年十月,龐勛領導桂林戍卒起義;揭開了唐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大起義的爆發與流動作戰。874年(乾符元年)末, 濮州(河南範縣濮城)人私鹽販王仙芝在長垣(河南長垣東北)起義,發布檄文,指斥唐 *** 官“吏貪沓,賦重、賞罰不平”。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這表明他要替天行道,改變財富不均的社會現實。同年六月,起義軍攻陷濮州、曹州(山東曹縣),擊敗唐天平節度使薛崇。次年,黃巢亦聚眾響應。
黃巢為曹州冤句人,世代販鹽為業。幼年讀過詩書,學過騎射,科舉不第。他對當時社會的黑暗很不滿,曾賦《題菊花》和《不第後賦菊》詩,表達了要改變現實的決心。
義軍在攻克洛陽之後,迅速統兵西進,通過潼關,於881 年壹月八日(廣明元年十二月)進入唐都長安。僖宗率宦官田令孜等逃奔成都。義軍“甲騎如流,輜重塞途”。尚讓撫慰百姓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勿恐”。
黃巢在長安即帝位,國號大齊,改元金統,以尚讓等為宰相,朱溫為諸衛大將軍,立起農民政權。
當882年(中和二年)唐軍進行反攻時,形勢急轉直下。在這千鈞壹發之際, 大將朱溫叛變投唐,長安防線崩潰,戰鬥失利。黃巢率軍撤離長安,進入河南,因渡汴河時遭到官軍襲擊,隊伍潰散。尚讓等人投敵,黃巢率千余人進入山東。 884的(中和四年)六月十七日,在泰山狼虎谷自刎身死,起義失敗。
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但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領袖以天補平均大將軍、沖天大將軍為號召,反映義軍具有模糊的平均、平等要求,標誌農民起義已進入壹個新的階段。義軍在鬥爭中註意分化敵人,避實就虛,運用流動戰術,在前後十年間,經過十二個省,行程兩萬余裏。這是農民戰爭史上的壹個創舉。
唐末農民戰爭基本上瓦解了唐 *** 的腐朽統治,打擊了大地主莊田經濟,掃蕩了門閥殘余,使殘存的士族門閥“喪亡且盡”。土地集中和農民逃亡的問題因而緩和,自耕農增多,佃客的身份地位稍有改變。這就為五代、北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黃巢的起義為什麽會以失敗告終,黃巢起義和安史之亂有
壹:沒有建立起義根據地
自從響應王仙芝聚眾起義後,黃巢的起義軍縱橫大江南北,幾乎打遍全國,起義軍先後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屢屢突破唐軍防線,占領了很多地區。但黃巢的起義軍始終是流動作戰,在占領了新的地區後,就把原有的地區放棄了,黃巢從來沒有建立壹個真正的農民起義根據地,這是黃巢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後來李自成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之壹。
二:占領長安後不思進取
公元880年黃巢占領長安後,以為起義已成功,忙於建立自己的政權,沒有及時追趕向四川方向逃走的唐僖宗,也沒有趁熱打鐵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放任唐僖宗在四川地區恢復力量,結果沒過多義就被已喘過氣來的唐王朝打敗。 當時留在關中的唐中央禁軍尚有數萬人,黃巢不僅沒有派軍消滅他們,還給了他們重新聚集攻打長安的機會。因唐鳳翔節度使鄭畋及其將佐假投降,黃巢對他們放松了警惕。鄭畋暗中同逃往四川的唐僖宗聯系,並把分散在關中各地的禁軍招集到自己周圍,然後“完城塹,繕器械,訓士卒”,又密約鄰近的藩鎮***同抗拒起義軍,成為黃巢的大敵。
李自成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傳統觀點無原則地推崇農民起義,把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都看作推動歷史進步的大英雄。由於李自成的農民軍占領京城直接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所以李自成的“業績”更得到歷史學家的推崇。但威名赫赫的李自成只在京城維持了壹個多月即迅速敗亡,許多學者都為李自成惋惜。哪些錯誤導致李自成最終成為悲劇人物?
不知道籠絡明朝勢力,李自成出身於驛卒,在他的頭腦中,也許明朝皇室已經完全喪失了正統地位,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他根本不了解,延續了276年的明朝帝王在官僚和百姓中還有很大的號召力!
從宏觀歷史看,李自成所率領的“貧民起義”勢力,與最終推翻了統治王朝的反秦起義、反莽起義、反隋起義、反元起義中的勢力根本不同,而與黃巾起義、黃巢起義和清朝後期發生的洪秀全起義頗為相似。唐末黃巢起義尤其與李自成起義的情況相似。雖然黃巢也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長安並建立大齊政權登基稱帝,但他也沒能維持政權,而是很快敗亡。從表面看,黃巢沒能推翻唐朝而李自成卻直接推翻了明朝,李自成的成就似乎更大壹些,但這完全是由於在東北崛起的滿清政權對明王朝也構成致命威脅,崇禎皇帝本人也剛愎自用,不願意離京避禍以觀天下之變。從這壹角度看,李自成起義並沒有多大特殊的研究價值。
利用公***產品原理,我們可以把歷史上“農民起膽”劃分為兩大類。壹類是只有貧苦農民參加的起義,稱為“貧民起義”;另壹類是由社會各階層參加的起義,稱為“社會起義”。“貧民起義”的參加者都是由於天災迫使他們無法生存,必須用非法的暴力手段“謀生”,所以必須破壞當時的社會秩序。歷史上的黃巾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洪秀全起義都是如此。“社會起義”要麽發生在由兼並戰爭建立不久的王朝,例如反秦起義、反隋起義、反元起義,要麽發生在內部篡位王朝,例如反莽起義。在兼並王朝統治時期,國家各部分的“融合度”較低,皇帝在被兼並地區也不具有多大正統地位,而篡位王朝的皇帝則在全國都不具有正統地位,所以很容易引起社會各階層(包括官僚、地主階層的許多成員)的反抗,形成“社會起義”。這類起義的領導者都力圖建立新的統治秩序,所以都能夠利用原有社會中的官僚地主階層(階級)。
“貧民起義”和“社會起義”的最大區別是,在“貧民起義”中地主階級是支持王朝或直接參加鎮壓(起義)的,而在“社會起義”中地主階級卻是支持起義或是直接領導起義的。結局當然也截然不同:“貧民起義”總陷於失敗,而“社會起義”卻總是推翻了原有王朝,建立了新的王朝(有興趣的讀者可在網上搜索文《中國歷史循環之謎新解》)。
李自成起義完全符合“貧民起義”的特點,它的參加者都是在天災打擊下無法生存的農民,其行動是破壞社會秩序而不是建立社會秩序。借用 *** 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善於破壞舊世界,但是卻無力建設新世界,所以他們的失敗就完全是必然的。
貧民起義領袖並不代表歷史前進的動力,李自成也毫不例外。李自成的特殊性也許在於,他本人有良好的個人品德——與張獻忠相比,他並不是嗜殺成性的暴戾之徒,所以歷史資料中多有他得到部下和人民擁戴的記載,官書的《明史》也稱贊李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甘苦”。但既然李自成並不亞於劉邦、朱元璋等帝王的個人品質,那麽他的失敗就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歷史條件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