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王令《梅花》詠梅花詩賞析

王令《梅花》詠梅花詩賞析

《梅花·梅花》詠梅花詩鑒賞

王令

曉枝開早未多稠,屢嗅清香不忍休。

萬木已知春盡到,百花當負後來羞。

東風也合相和暖,臘雪無端欲滯留。

滿眼蕭疏正堪惜,莫將橫笛起人愁。

這首《梅花》詩選取了梅花不畏嚴寒,早春二、三月就先葉開放這壹形象特征,從“早”字落筆,從而抒發了淡淡的愁思。

詩的開頭就以“曉枝”、“開早”來突出梅花開放的時令。早開的梅花,雖然花枝並不稠密,但詩人敏銳的感觀卻屢屢嗅到淡淡的清香。萬木復蘇都知道春的到來,百花也應當為開放在梅花之後而感到羞愧,只有梅花,不畏寒威,獨步早春,向人們傳來了春天的信息。梅先天下春,這是梅花的最可貴之處。

在第三聯中,詩人以奴仆命風月,於是東風送暖,臘雪無故滯留,東風、臘雪都變得有情起來,早開的梅花並不孤獨,它與大自然是和諧的。

末尾兩句詩人筆鋒壹轉,化實為虛。在此春風送暖,梅花初綻的早春之即,詩人未感到絲毫的暖意,卻感滿眼蕭疏,甚為惋惜。其實,經作者壹層層的烘托,從料峭的早春清晨,稀疏的梅枝,清淡的馨香,至春不化的白雪,這樣壹幅冷色調的早春梅花圖中,已使人感到詩人的淡淡的愁緒,滿眼蕭疏也是必然的了。最後壹句“莫將橫笛起人愁”,詩人說不要吹愁殺人的橫笛,偏是有所想,由蕭疏的春景聯想到源於塞北的橫笛,聯想到大宋王朝危機四伏的現狀,卒章顯其誌,從末句中我們似乎窺見了詩人對國事的擔擾之心,只是詩人把這種憂慮放在語言之外,讓讀者去領會。

王令是非常喜愛梅花的,他的另壹首詠梅詩以從梅花的姿、色、味入筆,然後想象春工摶造萬物,使之各出所巧,給梅花著上了理想的色彩,最後加上大段議論化的詩句,從梅花的開放推想到壹切事物都是這樣。二詩相比較,這首詠早梅之詩更註重客觀寫實,既突出了梅花的神韻,又真切、細微地融入了主觀感受,達到了物我融浹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