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烘托和襯托的區別 具體詩句例子

烘托和襯托的區別 具體詩句例子

烘托:

1.烘托本是中國畫的壹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壹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這種技法用在古詩詞中,使要表現的事物更加鮮明突出。

2.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3.泛指陪襯,使明顯突出

壹、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的《鳥鳴澗》,描繪出壹幅極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圖。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於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裏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了變化,這時習慣於山谷靜默的鳥兒,似乎連月出也帶來新的刺激,居然鳴叫起來。這種以鬧襯靜的寫法,不僅沒有破壞春山的安謐,反而襯托得春夜山澗更加幽靜。

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的《入若耶溪》,若耶溪山林壹片幽靜,唯有不時傳來壹兩聲“蟬噪”、“鳥鳴”。靜寂,本是無聲,有聲則打破了靜寂。但是詩人偏偏說因為那壹兩聲“蟬噪”“鳥鳴”,山林愈發顯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識地運用“蟬噪”“鳥鳴”之動來烘托壹種靜的境界。由此可見詩人匠心獨運之功。王籍在這裏通過“寂外有音”的烘托藝術手法創造出壹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四、“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是著名的漢樂府民歌《陌上桑》中對羅敷外貌的描寫。者意欲極寫羅敷之美,卻未對羅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嘆、贊賞、癡迷等各種反應,烘托出了秦羅敷的美貌,把讀者的聯想向篇處延伸、擴散,從而間接構成了極為活躍的視覺藝術效果。

襯托:

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這種“烘雲托月”的修辭手法叫襯托。運用襯托手法,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之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例如俗語說:「牡丹雖好,也要綠葉扶持。」用甲事物 (賓) 配襯乙事物 (主) ,就是襯托。

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以桃花潭的水深襯托出跟汪倫的友情更深。

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這是動靜相襯。

三、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烘托與襯托不同,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壹事物暗示出另壹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甲事物由於乙事物的陪襯,就顯得更清楚,更鮮明,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