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酒後三巡的後半句

酒後三巡的後半句

酒後三巡的後半句菜過五味。

有句話叫“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就是指跟同桌的人喝過三輪(每個人都喝過三杯),菜色也上了五道之後。這是指飯局已到了尾聲的意義。在評書與舊戲中經常可以聽到“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的話。

所謂“三巡”,就是三遍。主人給每位客人斟壹次酒,如巡城壹圈,斟過三次,客人都喝光了,這就叫“酒過三巡”。這句套話表明宴飲已經到了壹定的深度,有什麽實質性的問題可以開始談了,或者說宴飲已經到了尾聲。

來源:

酒過三巡這種說法大概起源於人們圍桌進食以後。唐代以前,人們進食方式是席地而坐,各有壹套食具,分餐而食。與宴者各有壹席,分散而坐,為之斟酒也不會有“巡”的感覺。隨著胡床(壹種高腳折疊椅)傳入中原,人們有了高凳,為此逐漸發明了桌子。

到了唐代人們圍著桌子(類似長方的高案)吃飯的圖畫出現了,像《宮樂圖》中,宮女圍著案子而坐,壹位宮女執長柄杓為其他宮女輪流斟酒,這才有“巡”的意味。

古人倡導飲酒有節,飲不過三爵,過則違禮。因此“酒過三巡”的深層含義應是:酒已經喝得不少了,有正事談正事,沒有正事的話,也就應該散了。

酒過三巡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其中“酒過三巡”出自《酒規》壹書,古時,人們喝酒的時候,經常會圍坐,有時坐的是八仙桌,更多時候是圓桌,喝酒的時候,會敬酒,敬酒也有壹定的順序們根據地位、長幼、尊卑來敬,敬完壹圈就是壹巡,三巡就是敬了三圈。

這裏的“三”,是虛指,如果聚會的人數很多,敬完壹巡可能就差不多醉了,如果人數比較少,那可以敬好幾輪。

後來,酒過三巡的延伸意為酒已經喝得差不多了,再喝可能會耽誤事情,喝酒的人呢心裏要有點數,勸酒的人也要懂得適可而止,見好就收,也就是咱們今天說的不可貪杯,還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