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壹日暴十日寒意思是:古代夜間計時單位,壹夜分為五更,每更約2小時。曝(pù):曬。寒:凍。如果真有恒心,又何必半夜剛睡下,天不亮就起床;最沒有好處的,莫過於曬壹天而又凍十天了。指做事貴在持久,不能忽冷忽熱。
作者:明代胡居仁
出處:《自勉聯》
原文:
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無益,莫過壹日曝、十日寒。
釋義:如果有恒心,又何必每天起早貪黑;最不好的是做壹天,歇十天,只有三分鐘熱度。從正反兩方面突顯恒心對做人做事的重要性,勉勵人做事要持之以恒。
擴展資料
毛主席化用胡居仁自勉聯
毛澤東曾改此聯以自勉,改作“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益,只怕壹日曝十日寒。”他就是持之以恒讀書、堅持不懈學習的楷模。恒讀之法,註重知識的積累,由量變到質變,可謂厚積薄發。
毛澤東讀書學習,不僅堅持個人自學,而且註重集體學習,對於重大難題,則率眾“群而攻之”。這就是把大家動員和組織起來研讀的辦法。在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就提議成立中央學習組並親任組長,把各地高級幹部召集到延安,封閉起來讀書,營造學習風氣,掀起讀書熱潮。
百度百科—胡居仁
百度百科—“開卷有益”之毛氏讀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