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欒川黃偉如何起家的

欒川黃偉如何起家的

百川入海的事業

——河南省鑫川公司石寶溝-魚庫礦區礦產資源整合記

郭友釗

給他壹個支點,他可以撬動整個地球。然而,上帝沒有賜予他這個支點,他終身也沒能把地球撬動。他是古希臘的哲學家,也是科學家,他叫阿基米德。

給他40米深的坑口,雖然只有壹星點采到礦石的希望,但他可以在堅硬的巖層中挖掘500米,盡管負債累累,盡管蓬頭垢面,他都能鍥而不舍,堅持到底,壹直挖到閃閃發光的礦石,他因此發了財,致了富,立了業,他的人生也從此發生了改變。他就是大山的兒子,他叫黃偉。

給他壹個時代,他能夠做些什麽?在老君山腳下伊水河畔壹個叫魚庫的小村莊,1969年,出生僅3個月的黃偉失去了父親,隨後他的母親改了嫁,他靠爺爺、奶奶和叔叔、伯伯的開水泡白饃餵養長大。1995年,他在壹個叫魚庫的小村莊開了家礦業公司,日采選礦規模僅僅是75噸,但以此為起點,他順著伊水而下,在洛陽、在西安、在上海、在北京,他慢慢有了公司的分支機構,在黑龍江、在山西、在青海、在西藏、在雲南,他漸漸有了嶄新的礦山。到了2011年的金秋,他獲得了38個礦業權,日采選礦規模超過了10000噸,年產值達到了6.5億元,並且獲得了“人民功臣”、“中華慈善人物”、“新世紀中國改革人物”等稱號,獲得了“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河南省五壹勞動獎章”等榮譽。他是河南省政協常委,他就是黃偉。

給他20個礦權,它們細碎、紛亂、繁雜,他都可以把它們拼合起來,整合成壹個礦權,構成了壹個36平方千米的舞臺,他可以有序地在這個舞臺上從事礦產的勘探、開采、選冶,從事環境的恢復、綠化、美化,並且能夠讓被整合的礦權人心服、口服,讓礦業管理者們欣賞、贊賞,他的礦山成了全國數萬個整合礦山中的佼佼者,成為全國47個資源開發整合先進礦山之壹。2011年11月1日,國土資源部等12個部委聯合召開了隆重的表彰大會,在全國各地826個分會場的萬眾矚目之下,他在北京主會場的領獎臺上高高舉起了“全國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先進企業”的獎牌和證書。他是鑫川礦業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他就是黃偉。

欒川之子,白手起家,貢獻巨大,其成功的秘密是什麽?他是如何成功地整合了石寶溝-魚庫礦區20個礦權的?整合之後,對鑫川公司的事業拓展、對石寶溝-魚庫礦區的環境保護、對欒川縣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有何影響?帶著壹系列的問題,2011年11月7日,筆者赴河南采訪,壹路問、壹路想,希望有壹個明晰的答案。

壹、河南省政府在2004年開始就發出堅定的宏音:礦產資源整合勢在必行!石寶溝-魚庫礦區礦產資源整合只是其中之壹。

壹到中原,總惦念著渾厚的黃河。這次在黃河大橋上見到她,筆者的眼睛有點模糊。河水浩蕩,自西奔騰而來,向東奔流而去,勢不可擋。向東而去的水,必將流入渤海,歸於東海,將成為全球海洋的壹部分。可自西而來的黃河水,其中的壹滴或壹股來自何方?是涇水還是渭水?是伊河的水還是洛河的水?是伊河上遊魚庫溝的水還是石寶溝的水?恐怕再高明的水文專家也分辨不清。但筆者知道,這自西而來的水,是上遊的溝溝壑壑、川川谷谷、泉泉澗澗,所有的水流聚集而成的,是合眾為壹的奔流。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品味著李白的詩句,筆者知道,黃河之水,源頭在天上,在高高的青藏高原之上,在壹座叫巴顏喀拉的山上;筆者知道,黃河聚萬川之水的奔流,壹定會到海,壹定不復回。但筆者不太知道,在全國大地上廣泛開展的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的理念,又源在何處?將走向何方呢?

這理念源自何處呢?筆者沿著黃河右岸,溯河而上,秋雨彌漫的路上,筆者想起了事前查閱的壹篇文章,題目好像是《加大雲南重要礦產資源整合力度,實現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發表在2003年,載體似乎是《雲南社會科學》,它會不會是關於資源整合的第壹篇學術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