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是美好的。
每壹天都有壹個黎明。然而,對於壹個民族來講,要爭取社會黎明的到來並不容易。必須經過血與火的抗爭,必須以堅韌不拔的精神與黑暗搏鬥。
詩人經過千難萬險,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從重慶來到延安以後,在這壹片新的天地裏,詩人的心豁然敞亮了。詩人清晰地感受到,長期以來,處於階級壓迫和民族危機之中的中華民族,在經歷了風雨如晦的鬥爭歲月之後,人們所祈盼的黎明就要到來了。詩人以自己特有的敏感,向人們傳達了這壹信息。
詩人首先接到了《黎明的通知》,詩人的心是多麽歡悅呵!這是千百年來,受苦受難的中華民族所感受到的壹種歡悅,這是從中華大地上生長起來的壹種歡悅,這歡悅是熱情的、也是深沈的,它蘊含著歷史的沈重感。
詩人的奇特想象在這首詩裏發揮了重要作用。詩人的心感覺到了中華民族的黎明就要到來,然而,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並不是從通常的思維邏輯著眼,即寫人們怎樣祈盼著、或迎接黎明到來,而是從相反的角度,即從黎明就要到來著筆,以黎明的眼光和心緒來寫。詩人把黎明擬人化,以黎明的口氣把人們的祈盼道出。這樣的角度,這樣的構思,使這首詩充滿了新鮮感,使詩人心中的那種歡悅之情,更感人地流溢出來了。
《黎明的通知》,始終以黎明的自由而寫出。詩人成了傳達黎明的祈願的使者。
黎明請詩人轉告人們:“說我已踏著露水而來/已借著最後壹顆星的照引而來//我從東方來/從洶湧著波濤的海上來//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
當黎明到來的時候,人們是無比歡悅的,他們必然抑止不住這種喜悅,要作出各種行動來迎接黎明。詩人在詩中,寫了許多生動的生活細節,而這些細節卻是通過黎明的口氣說出的。其實,不言而喻,這些生動的細節都是詩人自己的感覺,只不過是賦予了黎明罷了。這樣由黎明說出,顯得多麽親切。
“請他們來歡迎我——/白日的先軀,光明的使者”
自此而後,壹連串的細節撲面而來。這裏,我們只摘引幾行:“請清道夫來打掃街衢/請搬運車來搬去垃圾//請村婦打開她們的雞塒/請農夫從畜棚牽出耕牛”
這些細節是樸實的,也是感人的。是詩人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感受而來的。這種發自內心的歡悅情緒,是壹種被解放了的歡悅。
黎明還希望詩人,“請叫醒壹切的不幸者”——母親、少女、產婦、負傷者、難民等等。“我會壹並給他們以慰安”。詩人寫了這麽多“請叫醒”的人,詩人是有著很深的含意的。就是說,黎明的到來,將給所有被壓迫被剝削的勞苦大眾以慰安,把黎明到來的意義,生動而深刻地揭示出來了。
整首詩看來寫得很具體,壹個又壹個畫面不斷呈現。但整首詩,可以說就是壹種象征,“黎明”本身就是壹種象征。即象征革命的勝利,全國的解放。詩中的許多細節,也可以說是壹種象征,即象征革命勝利、全國解放的時候,人們將進入壹個新的天地。人們熱烈歡迎這壹新天地,並為之歡欣雀躍。
這首詩之所以親切感人,不僅在於這些細節的真實生動,更在於通過這些細節,所傳達出的革命的意義。
詩人在延安主編過《詩刊》,並寫過壹篇文章《祝——寫給〈詩刊〉》,詩人滿懷激情地這樣說:“詩是民族精神的煥發,是人類理性的最高表現。詩的發達是壹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發達的必然結果。”
又說:“沒有完成的革命事業需要著詩,新中國的創造需要著詩——需要高度的表現了的現實的,表現了戰鬥的英勇與堅強的,深刻的,感人的詩。”
詩人,正是從這很高的意義上來寫《黎明的通知》這首詩的。但詩人又不是直白的、標語口號式地表達這壹最高意義的。而是以真情實感,以生動的描繪,巧妙的構思來實現的。詩人之所以能把壹種崇高的意義詩化,不僅在於詩人與革命、與民族的命運血肉相連,使他具有這種思想和感情,也在於詩人對詩的要求的嚴肅性。即詩應該是詩,而不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