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的格式介紹如下:
絕句的格式分為仄起和平起兩種。
絕句分為古絕和律絕兩種,古絕就是古體詩,屬於古風,這裏暫不講。律絕分為五言和七言,即為通常所說的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簡稱五絕和七絕。絕句要求壹韻到底,大多押平聲韻,那麽五絕和七絕格律寫作的基礎格式是什麽?
首先絕句寫作的格律格式都分為仄起和平起兩種,仄起和平起都是指絕句的第壹句而言。
在仄起中又分仄起首句不入韻式和仄起首句入韻式,同樣平起也分平起首句入韻和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這樣絕句寫作的格律格式就有4種形式,簡稱: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四種。
壹、先看五絕
①仄起式的格律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這種格式就是首句以仄聲字開頭,又以仄聲字結尾,而且尾字不用韻,第二句和第四句用韻,所以簡稱仄起仄收,或者仄起首句不入韻式。後面的每壹句都按照上面對應句的格式寫作。每句中,每兩個字為壹拍而且音節壹樣,就是兩個字都為平,或者都為仄。
而第壹句和第二句的平仄要相對,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要相對,就是如果第壹句中壹二兩字是平,那麽第二句壹二兩字就是仄聲。第三句和第二句的聲律是有雷同的,由於絕句寫作不能犯孤平或孤仄,所以有改動,括號裏面的字表示可平可仄。
舉個例子:
《登鶴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這是王之渙的壹首《登鶴雀樓》,這首詩中看第壹句,“白日”兩字屬於仄仄,提示“白”字在古代屬於仄聲,“依山”屬於平平,“盡”屬於仄,詩的首句就是仄仄平平仄的格式,其它句子看法相同,而且壹二句和三四句每兩句的聲律平仄都是相對的。
由於首句用仄仄平平仄的格式,所以是仄起仄收的格式,也稱仄起首句不入韻式。那麽王之渙的《登鶴雀樓》就是用仄起仄收的格式寫作而得。
另壹種格式是把仄起仄收的格式第壹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它句子不變。這是壹種變格,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熟悉上壹種正格的格式後,變格自然就通曉。
下面再看五絕格律寫作的平起格式
②平起式格律格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種格式就是首句以平聲字開始,尾字以仄聲結尾,簡稱平起仄收,由於首句尾字不用入韻,也稱為平起首句不入韻式,詩句依然是按照這種固定的模式寫作。舉個例子: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在李端這首《聽箏》詩中,首句的“鳴箏金”屬於平平平,“栗柱”屬於仄仄,首句的格式就是:平平平仄仄,所以《聽箏》這首詩李端用的是平起仄收的格式
平起格式中平起仄收為正格,另壹種變格就是把平起仄收的格式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它三個句子不變。
熟悉五絕寫作格律的幾種格式後,再理解七絕的格律格式就顯得容易得多。
二、下面看七絕
七絕格律寫作的基本格式也分仄起和平起兩種正格,正格外又有兩種變格。
①仄起以仄起平收為正格,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變格就是把首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
②平起以平起平收為正格,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變格也是把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
以上關於絕句寫作的四種格式是標準格式,關於拗救先不講。絕句寫作的首句可用韻也可不用,第三句都不用韻,第二句和第四句是必須要求用韻的。絕句寫作的格律格式不能犯孤平和孤仄,也不能三仄尾或三平尾。五絕格律格式中以首句仄起和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絕格律格式以平起和首句入韻式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