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彎彎照九州,
幾家歡樂幾家愁;
愁釘人來關月事,
得休休去且休休。
中秋節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個傳統節日。最早起源於周代的祭祀活動(《禮記》載“天子朝春日,秋夕月”)。而作為壹個節日確定下來則遲至唐朝初年,始盛於宋代。自古以來,中秋節的風俗雖南北大不同,但總大概無外乎“拜月”、“賞月”、“祭月”以及“歸家團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裏光”(《子夜四十歌》)“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這些詩句讀來,總讓然感到壹絲淒涼、蕭索。壹如東坡先生所言,“此事古難全”,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月圓人不圓”更是常態吧。“蟬躁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正是有了這些“月圓人不圓”的遺憾,才襯托出“月圓人圓何時***”的可貴。
假日閑暇,簡單梳理了四大名著中提到的中秋節,無壹不悲情,歡樂中也是危機四伏。這或許是我的心情所致的發現。供君壹思,珍惜當前。
“八月中秋,是夜銀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動,刁鬥無聲。孔明自於帳內設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鄧,內安本命燈壹盞……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鬥。”——《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
這《三國演義》中唯壹提到的中秋節。相比之下,《水滸傳》倒是寫了三個中秋節,可壹個比壹個血腥,壹個比壹個慘。
九紋龍史進因與少華山寨主不打不相識,於中秋節在家中大擺筵席,邀請寨主赴宴。不成想,送信的小廝丟了書信,被人報告官府,壹場“簾櫳高娟,金杯頻勸酒,歡笑賀升平”的宴會,很快被官府圍剿了,引發史家莊壹場血戰,史進也因結交賊人、殺官兵,落得個有國難奔、有家難投的境地。
好漢武松的中秋節過得很是舒坦,深受張督監寵愛,又是好酒招待,又是賞賜美女玉蘭做夫人。誰能料,這壹切都是張督監的陰謀。後來武松被陷害,差點死在牢中的時候,回想起來這個中秋節是不是有了殺人的沖動呢?
高富帥玉麒麟盧俊義,被宋江、吳用壹等人連日熱情款待,想到中秋節了,固辭回家團圓,豈料壹進門就被官府抓走,打成了現行反革命。他只知道老婆、管家背叛,至死都想不到這幫“兄弟”才是罪魁禍首。這個中秋節,就是他的時辰。
《西遊記》也只提到了壹次中秋節,不談妖怪、不談人倫、不談佛經,只談愛,可它是壹個悲劇。
八月十五中秋夜,寶象國百花羞公主正在賞月的時候,被黃袍怪擄掠走了,從此音訊全無,壹過就是十三年。不要以為黃袍怪是壹個變態的色情狂,他其實是奎木狼,很有實力的壹個神仙。其實,百花羞與奎木狼有情,不服天條,偷下界來欲成百年之好。可惜事情出了變數,百花羞仙子下屆投胎後失了前世記憶,落為壹個凡人,見到奎木狼已是形如路人,昔日海誓山盟早已忘卻。可憐那奎木狼,無奈之下只能強行將其擄走。雖說過了壹十三年的夫妻,還生了兩個孩子,可是百花羞日日夜夜都恨不得將奎木狼碎屍萬斷,毫無感情!不過這也沒影響奎木狼對百花羞好,用他自己的話:“妳穿的錦,戴的金,缺少東西我去尋,四時受用,每日情深。”而且奎木狼還很專壹,婚後年從沒有任何緋聞傳出,就是後來變化之後到了寶象國,國王為他“選十八個宮娥彩女,吹彈歌舞,勸妖魔飲酒作樂”,他也沒有趁機亂搞,只是“抓將過來,傣咋的把頭咬了壹口。”後來猴子變成百花羞的模樣騙他,說是心口疼。他壹下子就把最寶貴的“舍利子玲瓏內丹”吐出來給她醫治,這才著了猴子的道。不然,動起手來鹿死誰手還未可知。真應了那句話:縱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君依然如初戀。另外,不得不說奎木狼是壹個癡心的情種,連強掠百花羞公主的時間選擇得都非常好,中秋月圓之夜,正是月圓人團圓的好日子;但從百花羞父母的角度看,這個中秋未免太淒慘。
相比而言,《紅樓夢》關於中秋節的描述就深刻豐富地多了。
姑蘇城的中秋月,拉開了《紅樓夢》的序幕。落魄趕考書生賈雨村,在這個中秋節撞上好運氣,得到貴人相助。甄士隱聽說賈雨村想投奔京城應試卻苦無路費,當場奉送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衣,可謂周全周到、情義雙全。這個中秋夜,賈雨村見到的月亮應該是最圓的,口號壹絕: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何等意氣風發!這個中秋節是整部《紅樓夢》的引子,不僅使荷戟獨仿徨的賈雨村從此飽嘗酸甜苦辣鹹,還將間接地影響千裏之外京城裏賈府的命運。原本是榮寧二府局外人的賈雨村,在這個中秋月圓之夜,意外地獲得了參予其盛衰成敗的可能。
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賈府男女老少聚集凸碧山莊賞月,這次中秋家宴雖是在賈府鼎盛之時,卻暗含蕭條之氣。首先是人少了,原本喻意大團圓的圓桌只坐了半壁,還有半壁空著。賈母說:“常日到還不覺人少,今日看來,還是咱們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麽。想當年過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個,何等熱鬧。今日就這樣,太少了。待要再叫幾個來,他們都是有父母的,家裏去應景不好來的。”脂硯齋評點:“未飲先感人丁,總是將散之兆。”其次是在玩擊鼓傳花時,賈赦講的笑話提到“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讓賈母聽了疑心,有點掃興。賈母掃興了大家自然都高興不起來。賈赦提前離席歸去,下山路上被石頭絆了壹下,扭了腳脖子。
尤其是後半場,賈母帶眾人賞了壹回桂花,又入席續飲,邊聽桂花樹下樂工吹的笛聲。第壹曲尚好,當賈母又命揀那曲譜稍慢的來吹奏。“只聽桂花陰裏,嗚嗚咽咽,裊裊悠悠,又生出壹縷笛音來,果真比先前越發淒涼。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靜月明,且笛聲悲怨。賈母年老帶酒之人,聽此聲音,不免有觸於心,禁不住墮下淚來。眾人彼此都不禁有淒涼寂寞之感,半日,方知賈母傷感,才忙轉身陪笑,發語解釋。又命暖酒,且住了笛。”尤氏講笑話給老太太解悶,大家都笑不出來,賈母已朦朧雙眼,似有睡去之態。
從這壹刻起,書裏面滋生出陣陣寒意。從這個中秋節開始,《紅樓夢》多了壹縷憂傷的畫外音,像是笛聲,又像是嗚咽。那夜的笛聲,也許就預兆著未來無盡的哭聲吧?《紅樓夢》前半部分是笑著的,後半部分是哭著的。前半部分是熱鬧的,後半部分是淒涼的。如果說前半部分讓人溫暖,後半部分則倍感冷清。越來越冷清,直至曲終人散。白茫茫壹片世界真幹凈。
“黛玉見賈府中許多人賞月,賈母猶嘆人少,不似當年熱鬧,又提寶釵姐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賞月等語,不覺對景傷懷,自去俯欄垂淚。”詩社原本約定中秋舉辦詩賽,壹起賞月,壹起賦詩。可寶釵等人另有安排,詩社活動也就無法舉行,大家都散了。只乘下史湘雲壹人安慰林黛玉,約她去山下凹晶溪館聯句吟詩:“這山上賞月雖好,終不及近水賞月更妙。”二人到了水邊,望壹會天上月,又望壹會水中月,妳壹句我壹句地吟起詩來。壹只暗影中驚飛的白鶴,使史湘雲如有神助,吟出佳句“寒塘渡鶴影”。林黛玉也不甘示弱,對上壹句“冷月葬花魂”。湘雲拍手叫絕:“果然好極!非此不能對。好個葬花魂!”又嘆道:“詩固新奇,只是太頹度了些!妳現病著,不該作此過於清奇詭譎之語。”
“冷月葬花魂”,僅僅五個字,都足以成為林黛玉的精神傳記。她無意識地預言了自己的命運。林黛玉短短的壹生,先是葬花,接著為花所葬。寄人籬下,家鄉遠在天涯,林黛玉死後很久都無葬身之地,只能葬於月下,葬於花叢,葬於等待之中。她等待著自己的芳魂能被早日搬運回南方,安葬於父母身邊。雖然她在南方已沒什麽活著的親人了,可她還是想回去。她的魂還是想回去。
這個中秋節,林黛玉用五個字提前總結了自己的壹生。這個中秋節,月亮是冷的。淚水是冷的。心也有點冷了。只是林黛玉還沒意識到:更冷的日子還在後面呢。更冷的日子就要來了。此刻,林黛玉只能望見月亮,望見的只是月亮。她望不見:不久的將來,那個躲在月亮後面哭著的自己。正如《葬花吟》中所吟唱的: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蔔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