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表達忠言逆耳的詩句

表達忠言逆耳的詩句

1. 關於忠言逆耳的詩句

關於忠言逆耳的詩句 1.有關“忠言逆耳”的名言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於向皇帝直言進諫著稱。不管什麽時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對的地方,魏征就會據理力爭,進行勸說,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發脾氣,他也毫不畏懼,照舊慷慨陳詞。

唐太宗對魏征是既賞識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後,唐太宗悲傷地說:“壹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與不對。現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貴的壹面鏡子。”

為什麽唐太宗會把魏征當作自己的鏡子呢?這是有原因的。

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時孤苦貧困,曾經出家做過道士。他喜歡讀書,用心鉆研古籍,學識非常豐富。隋朝末年,魏征參加了反對隋朝暴政的起義。後來,他投靠唐高祖李淵創建的唐王朝,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於魏征才華出眾,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後來,唐高祖的二兒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年輕而敏銳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個人才,便親自召見他。

李世民壹見魏征,就非常生氣地責問他:“妳為什麽要離間我們兄弟的感情?”在場的大臣們都感到魏征將有殺身之禍。

可是,魏征卻從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氣回答說:“如果皇太子早聽我的話,肯定不會落到今天這樣的下場。”李世民聽後,被魏征這種不畏強權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動,打從心裏欽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唐太宗委任魏征為諫議大夫(專門向皇帝提意見的官職),以後又提拔他當宰相。建國之初,唐太宗勵精圖治,經常召見魏征,與他討論治國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懷大誌,膽識超群,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大膽進諫。在他任職的幾十年間,為了使大唐民富國強,先後向唐太宗進諫了二百多次。每壹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見,盡量采納。

有壹次,唐太宗違犯他制定的18歲成年男子才須服兵役的規定,決定征召16歲以上,18歲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從軍。命令發出以後,魏征極力反對,唐太宗十分生氣,派人把他叫來,大加訓斥。

魏征毫不畏懼,他十分嚴肅地進諫說:“您現在把強壯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麽,田由誰來種?工由誰來做?您常常講,我當國君,首先要講信用,可是國家的法律明明規定,男丁中的強壯者才需要服兵役,您為什麽不遵守呢?您這樣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嗎?”

魏征的這壹番話,把唐太宗壹肚子的火氣澆滅了。他心悅誠服地對魏征說:“先生真是我和國家的壹面鏡子啊!我原先以為妳太固執,不通情理,現在聽了妳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政令前後不壹,百姓不知所措,國家是無法治理得好的。”於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征召中男服役,還獎賞了魏征。

敢於直言勸諫的魏征不僅為國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績,也成了以後歷朝官員效法的楷模。

2.關於“忠言逆耳”的句子和簡短的事例

沒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希望在今後如果有人給妳提出建議,要妳彌補自己的不足,就請妳不要聽不進忠告,就努力改正吧!

良藥苦口利於病,意思是說,藥雖然是苦的,卻有利於我們恢復健康。我們對待批評也是壹樣,要明白“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正確對待批評,聽取他人的意見或建議,找到自己身上的缺點或不足,並加以改正,使自己變得更好。

在這條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會有很多的不如意伴著我們,但有人說過,上帝在關上屬於妳的壹扇門的時候,同時也為妳開啟了另壹扇門,我們的身邊會有很多的親朋好友來幫助我們,為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幫助我們走向成功的道路。

“忠言逆耳”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力有多麽大,只要我們做好自我,積極聽取別人的意見,日積月累,將它們帶到自己的生活中(包括學習),我們壹定會取得最好的成績。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立諫言者事業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禍國殃民而遺臭萬年。(《忠臣的聲音》)

壹位年輕的企業家,擁有家產上億的成功人士,正所謂他擁有了壹切,可是他聽不進下屬對他提出的意見,輕舉妄動,偷稅漏稅,最後走到了企業破產,家毀人亡的地步。

英國的大哲學家培根曾指出:“壹個人從另壹個人的諍言中所得到的光明閉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斷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幹凈·純粹。”是的,在生活中,常有人批評自己,給自己提個醒,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彎路,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何嘗不是壹件好事呢?

山野裏,壹株驕傲的白玉蘭芳香四溢。

啄木鳥總是啄個不停。“太吵了,趕快離開!妳打擾了我的美夢。”白玉蘭說。啄木鳥默默的離開了。白玉蘭只留下壹群如花般的黃鸝相伴……

不久,白玉蘭的葉和花都掉光了,黃鸝也不見了。當啄木鳥再次飛來的時候,白玉蘭傷心的說:“妳走後,蟲子天天都在啃我的身體,痛苦極了,現在我終於明白:黃鸝膚淺的唱歌,吃掉的也只是我表面的蟲子;而妳,把深入我體內的害蟲細心出去,才使我成為最香最美的花。”

數月後,當白玉蘭美麗如初的時候,啄木鳥悄悄的離開了……

3.忠言逆耳相關的好詞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誌,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誌,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劉備語

譯:對任何壹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壹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壹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壹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壹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壹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壹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壹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4.關於“忠言逆耳”的句子和簡短的事例

(壹) 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官員,名叫魏征,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征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來。 魏征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妳為什麽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征的老賬,都替魏征捏了壹把汗。

但是魏征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秦王聽了,覺得魏征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征,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二) 有壹次,唐太宗問魏征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麽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采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妳說得多好啊!” 又有壹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麽幹出事來這麽荒唐?” 魏征接口說:“壹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

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幹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裏糊塗,就自取滅亡了。” (三) 壹天,唐太宗得到壹只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征進來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見,回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裏。這壹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

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裏。 (四) 有壹次,魏征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

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壹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後,氣沖沖地說:“總有壹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後很少見太宗發那麽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壹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征!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後聽了,壹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壹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妳這是幹什麽?” 長孫皇後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征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麽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壹番話就像壹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壹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征壹死,我就少了壹面好鏡子了。”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征沒,朕亡壹鏡矣!” ——這堪稱對魏征人生價值的最佳註釋。

36 回答者: 藍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