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白日依山盡是什麽意思?

白日依山盡是什麽意思?

白日依山盡的意思是: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

出處:盛唐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原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譯文: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裏風景,那就請再登上壹層高樓。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詩人遙望壹輪落日向著樓前壹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沈,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裏目”,寫詩人壹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壹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壹層樓”。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淩,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至絳(今山西絳縣)。講究義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用詞十分樸實,造境極為深遠。傳世之作僅六首詩。

創作背景:

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壹。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關於鸛雀樓:

鸛雀樓始建於公元557-571年,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建造,為壹座軍事戍樓,歷唐經宋存世約七百余年,於元朝初年毀於戰火。數百年來,無數文人雅士只能望著滾滾而去的黃河水,空留遺憾。2001年7月,永濟市根據歷史資料,在其舊址附近恢復重建鸛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