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抓賊先擒王詩探析

抓賊先擒王詩探析

詩的前四句很像當時部隊裏流行的戰歌。他們相當迷人,有趣,贏得了討論的要點。所以,黃生說它“像諺語壹樣,是樂府最美的地方”。兩個“卒”,兩個“第壹”,妙語連珠,打開人們的思維,提出了作戰步驟的關鍵,強調部隊要強大,士氣要高昂,對敵要有謀略,智勇並用。連續表達四句話,就像總結戰鬥經驗壹樣。但從整篇文章來看,並不是作品的主旨,只是為下文做陪襯。最後四句表明了去邊境打仗的最終目的。

“殺人是有限度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邊界。如果能控制陵墓的入侵,殺多少人?”詩人慷慨陳詞,直抒胸臆,擲地有聲。在他看來,守住強兵只是為了守衛邊境,去那裏不是為了打仗。無論是為了敵人而“射馬”,為了需要而“殺人”,還是為了強兵而“擒王”,都應以“控侵陵”為限,而不能篡改戰例,更不用說囂張地侵略外國。這種以戰制戰、以強兵止侵略的思想,是壹種宏大的理論,是保障邊境安全的良策;它反映了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願望。所以張輝在《杜詩賦要》中說,這些話是“大經話,警衛員講的”。

從意境上看,作者采用了先揚後抑的方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有哲理的諺語為基礎,講述如何練兵用兵,如何克敵制勝;後四句是關於如何控制武功,盡量避免壹場戰爭,逼出“止爭武功”的初衷。先輔助筆,後主筆;輔助筆和主筆之間,看似掃過,實則相連,看似矛盾,實則辯證。因為沒有可靠的軍備,就無法阻止外來侵略;但是,依靠強大的武裝力量,窮兵黷武,是不可取的。因此,詩人主張既要支持強兵,又要“控侵陵”,這是符合絕大多數人利益的。蒲圻龍讀《杜新解》很有心得地說:“上面四句話那麽飆,下面四句話突然壹掃,兔子都掉下來了,果然如此!如果是這樣!”這裏所說的“飛升”和“橫掃”,指的是作品中奔騰的氣勢和波瀾;這裏所說的“兔起兔落”,指的是奔騰的氣勢中自然流露的“擁、反武”的深刻主題。在唐代,很少有以議論取勝的作品,但這首詩卻以議論著稱;以其立意高遠、態度耿直、富有哲理、氣勢磅礴贏得了高度贊譽。

韓樂府有歌曲《出邊疆》《入邊疆》,講的是邊疆的戰鬥生活。唐人經常以堡壘為題材寫邊塞詩。杜甫寫了很多歌,前九首叫《堤前》,後五首叫《堤後》。天寶末年,邊怪哥舒翰貪吐蕃,安祿山怪契丹,於是長期叫囂。巨大的戰爭災難和負擔落在人民身上。通過聚焦壹個士兵十年守邊的過程,反映了唐朝發動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諷刺了玄宗好戰的政策。這組詩以第壹人稱寫成,抓住人物性格特點,註重心理刻畫,結構緊湊,層次有序,九首詩渾然壹體。下面是第六首歌。該詩既表達了反對好戰的意圖,又表達了通過政治手段解決邊疆問題的思想。《杜甫詩話詳解》雲:為當時軍國主義行為嘆息。萬章註:章的意思只在‘擒王’這壹句,前三句都是提示性的,後面四句陳述沒有必要亂殺。

這首詩的風格就像歌謠和諺語,是樂府(杜詩說)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