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人親自耕作,種菜養花,所以在詩人的眼裏,春雨是“好雨”,因為它知時節,潤物細無聲。
二、《虞美人·聽雨》(宋末·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詩人以“聽雨”為媒介,概括了少年、壯年和晚年三個人生階段的特殊感受,壹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深層面裏則潛隱著詞人的亡國愁情。
三、《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以問答的的方式和對眼前環境的描寫,抒發自己孤寂的心情,以假想描寫日後重逢談心的喜悅,也反襯了今夜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