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南宋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可以說是他壹生的觀感寫照。
少年聽雨於嬉遊,不知愁;壯年聽雨於苦愁,愁上愁;暮年聽雨於塵空,了卻愁。人生的三個階段,三種滋味,三重境界,盡在雨聲中體現。
雨是南方很常見的自然現象,不過上升到人文,便有了壹種意境。在我國古代,關於“聽雨”的詩詞就多得數不勝數,可見很少有詩人不聽雨的,有的還聽了壹輩子,例如蔣捷。
溫庭筠《更漏子》
梧桐樹,三更雨, 不道離情正苦。
壹葉葉,壹聲聲, 空階滴到明。
秋夜寒冷漫長,四周壹片寂靜,只有屋檐下雨點滴落的聲音異常清晰。這首詞道出了思婦心中的離情之苦。
賀鑄《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北宋詞人賀鑄空床聽雨,痛悼亡妻,情景宛然,催人淚下。
李清照《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南渡之後,芭蕉已滿中庭,葉葉舒卷,雨打芭蕉,聲聲入耳,也是很美妙的情景,奈何在傷心人聽起來卻“不慣”,只因心裏的愁,只因心中的思念。
聽雨在詩中的意象,大多是“淒風苦雨”的情景。但也有詩人在壹夜的聽雨中,道出的不只是滿腔的春愁、秋思、旅恨、閨怨,也有抒發難酬的壯誌、憂患的人生、愛國的情懷。
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在陸遊的耳中,風雨交加之聲幻化成戰場上的戰馬嘶鳴聲、刀槍沖刺聲、戰士吶喊聲。詩人多麽盼望能重返戰場,為國效力。借助聽雨,既表達了他難酬的壯誌,也抒發了他的愛國情懷。
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裏不知身是客,壹晌貪歡。
南唐的亡國之君李煜,在壹個雨夜,難以入眠,聽著外面的雨聲,想起故國,想起往日的時光,無限悲傷,而美好的壹切,是再也不會回來的。
同是聽雨,可詩人們卻聽出各自的心聲,這大概就是聽雨的魅力所在。下雨天了,大家不妨也靜靜地聽壹次雨,讓雨洗去心的滄桑,沖刷生活與工作中的煩惱,淡然面對每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