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上枝頭變鳳凰,原句為“舊巢***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字面意思為,大家原本都是住在舊巢,同樣銜著泥巴做窩的燕子,直到有壹天飛上了枝頭,變成身價百倍的鳳凰?。寓意為攀上了好的背景或人家,身價壹下漲了好多。
出自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的《圓圓曲》,此詩通過明末清初名妓陳圓圓與吳三桂的聚散離合,反映了明末清初壹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委婉曲折地譴責了吳三桂的叛變行為。全詩巧妙地將吳三桂、陳圓圓同吳王夫差、西施聯系起來,同時又運用不少史書典故入詩,從而使詩篇籠罩了壹種深沈的歷史感。
擴展資料:
《圓圓曲》是明清間著名詩人吳偉業所寫。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江蘇太倉人。其人能詩能詞能文能畫,以詩的成就最大,為明末婁東詩派領袖,尤長於七言歌行。吳偉業註重詩歌具有敘述史事、抒寫個人情感的記事抒情功能,多記事詩歌,學長慶體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其取材多用正史,不用小說家言,敘事詩多為實事。
《圓圓曲》是梅村體的代表作,和長慶體代表作《長恨歌》很相似,也是作為壹首情愛為主線的詩來寫的。長慶體是指白居易、元稹等發起新樂府運動中寫作的新式長詩歌行,以《長恨歌》、《琵琶行》、《連昌宮詞》為代表。因二人詩集均名《長慶集》而得名。
本詩主題過去認為是諷刺吳三桂的。以往文人對政治敏感,而歷史上吳三桂的名氣比陳圓圓大得多,人們不論反滿還是崇滿都痛恨吳三桂,而《圓圓曲》開篇即推出甲申年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山海關之戰,得出這樣的結論似乎順理成章。
娛樂社會的好處是使文學從政治的重負中解脫出來,就不難看出此詩是圓圓曲而非三桂曲。吳三桂在詩中所占篇幅很小,而大量的篇幅用來描述陳圓圓身世和遭遇,還不惜筆墨,傾註了深切的同情。尤其是本詩沒有提到滿漢的民族沖突,而引狼入室正是吳三桂百世莫贖的罪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