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自幼好學不倦,12歲即能詩文。他在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20歲時與唐琬成親,後被其母強行拆散,且唐琬後來早逝,導致這種感情傷痛終其壹生,《釵頭鳳》、《沈園》等名作即是為此。
仕途坎坷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漢族。12歲即能詩文,壹生著作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遊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沈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壹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為南宋詩人之壹。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遊的著作有《放翁詞》壹卷,《渭南詞》二卷。
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長期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氣吞殘虜”。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高宗即位,賜進士出身。
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應試進士,取為第壹,而秦檜的孫子秦塤居其次,秦檜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參加禮部考試,主考官再次將陸遊排在秦塤之前,竟被秦檜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檜已死,陸遊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後,以陸遊善詞章,熟悉典故,賜其進士出身。歷任
陸遊
陸遊
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通判、安撫使、參議官、知州等職。孝宗乾道八年(1172),陸遊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邀請,來到南鄭,擔任四川宣撫使公署幹辦公事兼檢法官,參加了九個月的從軍生活。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範成大鎮蜀,邀陸遊至其幕中任參議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陸遊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但並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陸遊從提舉福建常平茶鹽公事,改任朝請郎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十二月到撫州任所。他壹方面用大量精力處理因茶鹽官賣後,茶鹽戶破產,被迫采取私販和鬧事進行反抗而引發的各種糾紛和訴訟;另壹方面上書朝廷,主張嚴懲不法官吏向茶鹽戶收納高額茶鹽稅,趁機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撫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發,淹沒大片田地和村莊,洪水沖到撫州城門口,百姓饑困潦倒。陸遊密切關註災情發展,寫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沈憂耿耿欲忘生。鈞天九奏簫韶樂,未抵虛檐瀉雨聲。”詩句,同時上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撥義倉糧至災區賑濟,使災民免於饑餓之苦,然
朱宣鹹中國畫《陸遊詩意圖》
朱宣鹹中國畫《陸遊詩意圖》
後奏請撥糧和給江西地方官下令發糧,並到崇仁、豐城、高安等地視察災情。這壹舉措有損朝廷利益,十壹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從宦遊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個藥方中,精選成《陸氏續集驗方》,刻印成書,留給江西人民,表達他的為民之心。途中又遭給事中趙汝愚所劾,竟以“擅權”罪名罷職還鄉。
陸遊在家閑居6年後,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請大夫知嚴州(今浙江建德縣梅城鎮)。官至寶謨閣待制、晉封渭南伯,後被劾去封號。又以“擅權”之罪罷其官職還鄉。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陸遊在嚴州任滿,卸職還鄉。不久,被召赴臨安任軍器少監。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於是他連上奏章,諫勸朝廷減輕賦稅,結果反遭彈劾,以“嘲詠風月”的罪名再度罷官。此後,陸遊長期蟄居農村,於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