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說說歷史上那些身世傳奇的女詩人(壹)

說說歷史上那些身世傳奇的女詩人(壹)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裏,詩人的數量不知幾何。雖然只有壹小部分是女詩人,但無疑也不是個小數目了。只是她們大多尚未被人們所認知。那麽,歷史上第壹位具體可考的女詩人是誰呢?

她就是許穆夫人。許穆夫人(約公元前690年—?),姬姓,衛公子頑(衛昭伯)和宣姜的女兒。出生於春秋時期衛國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縣)。長大後嫁給許國許穆公,故有此名。

她在《詩經》裏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竹竿》、《泉水》、《載馳》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詩中描寫了許穆夫人自己少女時代留戀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異國,卻時常懷念養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鄉之作。《泉水》寫夫人為拯救祖國奔走呼號的種種活動及寄托她的憂思。

最著名的《載馳》則反映了這位傳奇女子的英雄氣概。當時北狄侵衛,許穆夫人聞知祖國被亡的消息,異常悲痛,決然馳驅至漕,歸唁衛侯,並要控於大邦,拯救衛危。半路上,被許國的大夫追上迫回後,夫人對此十分憤怒賦《載馳》壹詩,痛斥了許國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達了壹個女子為拯救祖國不顧個人安危、勇往直前、矢誌不移的決心。當齊桓公得到這壹消息後,立即派公子無虧率兵救援衛國,使衛國避免了壹場災禍。此後,衛國又得到復興。全篇如下:

在詩經眾多的詩篇中,女詩人其實並不算少。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就明顯來自壹位女詩人。可惜的是絕大多數詩人(無論男女)並未留下姓名。而《毛詩序》等諸多解說又多有穿鑿附會。

我們今天能知曉的《詩經》中極負盛名的女詩人當推莊姜。

莊姜是春秋時齊國的公主,姜是齊國皇族的姓,因為嫁給了衛國國君衛莊公,人稱莊姜。最早出現在《詩經》裏的壹位美人,出身貴族,侯門之女,且美麗非凡。莊姜因為出身高貴,嫁得也是國君,出嫁時很是風光。有詩《碩人》為證:

其中“手如柔荑”句堪稱我國古代贊美女性容貌詩句中的壹座高峰。也足以想知莊姜傾國之色。

即便如此,莊姜日後的生活並不快樂。由於婚後無子,遭到冷落,而古代諸侯又多朝三暮四。衛莊公後來娶了陳國之女厲姒,再娶了厲姒的妹妹戴媯。衛莊公脾氣暴戾,對莊姜非常冷漠。在淒涼落寞之中,莊姜和衛莊公的小妾戴媯成為了親密無間的朋友。我們難以知道兩人之間經歷過什麽。唯有壹首被稱為“萬古送別之祖”的《燕燕》可以想見兩人之情誼深厚:

此詩寫於兩人分別之時,深婉沈痛。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那個音信難以傳遞的年代,每次分別都可能是訣別。我們不禁驚嘆莊姜真可謂是集美貌與才華於壹身,又為其身世浮沈而惋惜。據朱熹考證,她所作之詩還有《終風》、《柏舟》、《綠衣》和《日月》幾首,但存在爭議,尚不能完全確認。

漢代期間,《詩經》為傳統的民歌繼續發展。這時期也有不少沒有被記錄名字的女詩人。私以為,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上邪》,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至於那首《白頭吟》,“願得壹人心,白首不相離”,也是其中代表,本來也是民歌,被壹些小說家附會為卓文君所作。代表漢代詩歌最高成就的《古詩十九首》中也有“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這樣強烈的女性情感告白。

說到漢代被記載下來的女詩人,需要先提及的是劉邦寵姬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這是壹首為劉邦所作的漢代祭祀用歌,全詩***十七章,內容以歌頌初創的漢朝為主,古奧典雅。

漢武帝時,遠嫁烏孫的公主劉細君在茫茫的異國他鄉則留下了沈痛的詩篇《悲愁歌》:

她僅在烏孫過了五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欲返鄉而不得,便匆匆香消玉殞。

這時期取得了較高歷史評價的女詩人是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她是漢成帝劉驁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漢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壹首五言詩《團扇歌》。

《團扇歌》全詩如下:

這首詩顯然是落寞的嬪妃生活中的壹段腳註。漢成帝自寵愛趙飛燕姐妹後,日益疏遠了她。班婕妤進而以團扇自比。此後團扇成為壹個著名典故而為歷代文人所引用,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即出自此典故。

與劉細君經歷類似,而坎坷過之的女詩人是蔡文姬。雖然很多人已經從《三國殺》和《王者榮耀》中知道她了,卻不壹定了解這位大才女的漂泊之悲。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裏,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壹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由於只是贖回了她本人,無奈母子訣別。曹操後將其嫁給董祀。史稱“文姬歸漢”。

起初董祀對其感情淡漠。而後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壹見。”蔡琰披散著頭發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麽辦?”蔡琰說:“妳馬廄裏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壹匹快馬來拯救壹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而董祀也改變了對蔡文姬的態度,兩人從此恩愛有加。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代表作是記敘她不幸遭際的《悲憤詩》二首和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哀婉動人。《悲憤詩》從“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寫起,是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壹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漢末大動亂中的悲慘遭遇,也是漢末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生活的實錄。

至於兩晉南北朝的女詩人,名氣較大的則有以下幾位:

左棻,大文豪左思之妹,因才華過人而被晉武帝司馬炎納入後宮。但實則做為花瓶,因容貌醜陋常年不得寵愛。傳有和哥哥左思回贈訴苦的《感離詩》和《離思賦》。

謝道韞,因“未若柳絮因風起”而成名的才女。後嫁與王羲之平庸迂腐的兒子王凝之,婚姻並不美滿。她在那個以清談為風尚的時代,對玄理有很深的造詣。原有詩文集兩卷,後已亡佚。現僅存《泰山詠》和《擬嵇中散詠松詩》,前者是玄言詩,後者則感慨命運無常。

劉令嫻,相比其他幾位女詩人,她和夫君徐悱的婚姻還算幸福,雖然分隔兩地,至少是兩情相悅。常與其夫君以詩互相傳遞情意。有詩為證:

徐悱之《贈內》:

劉令嫻之《答外》:

另有壹首頗有情趣的詩《光宅寺》:

相比那些抒寫身世和訴說思念的詩,此詩頗有情節性和畫面感,又給人以含蓄的遐想:壹座幽靜無人的寺廟裏,男女兩人先是在長廊暗送秋波,進而瞧瞧走入殿裏“逢迎”......

此詩因頗符合當時貴族對宮體詩的崇尚而名噪壹時。另壹方面,古代女性尚且遠不如當今這般大膽開放,因此多受後世保守道學家的批判。

徐悱死後,她留下了壹篇感人至深的《祭夫徐敬業文》,全文如下。

鮑令暉,能詩文,尤長於擬古之作,著名文人鮑照之妹。 鐘嶸評論為:“令暉歌詩,往往嶄絕清巧。《 擬古 》尤勝,唯《百願》淫矣”。因家境貧寒,從小與哥哥鮑照朝夕相伴。自鮑照為官上任以來,他壹直心心念念著妹妹。這年,他來到江州就職,便迫不及待地寫下壹封“超絕筆墨蹊徑”的《登大雷岸與妹書》,訴說自己此行之所見所感:

並告誡她:

鮑令暉則答復哥哥:

此後某年,鮑照還是沒有在春天如期歸來,鮑令暉進而寫下壹首《示行人》,淡雅、質樸而感人:

韓蘭英,吳郡人。與鮑令暉齊名,事跡不多。宋孝武帝時獻《中興賦》,因才識被賞入宮。後長期任職宮中,為博士,教六宮書學。宮中以其年老多識,呼為“韓公”。鐘嶸贊雲:“蘭英綺密,甚有名篇。”可見其文采。可惜的是文集已佚,目前僅存詩壹首:

蘇蕙,字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繡,十二歲學織錦,十六歲出落得亭亭玉立,嫁於秦州刺史竇滔。二十壹歲時愛情遭遇危機,為了挽回夫君竇滔的情意,創作了流傳千古的織錦回文詩《璇璣圖》。壹代女皇武則天親自為了作序,記敘了這段傳奇故事:

《璇璣圖》集回文詩之大成,總計八百四十壹字,縱橫各二十九字,縱、橫、斜、交互、正、反讀或退壹字、叠壹字讀均可成詩,詩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甚是絕妙。自誕生以來,無數文人學者為其傾倒,蘇軾更是欲模仿而不得。

(蘇曼殊 1915年作 璇璣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