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王安石特點的語句
王安石的梅花三首詩 王安石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因壹生仕途不平,其詩作有不少是歌頌那些具有倔強性格的事物的。他愛不怕霜欺雪壓的梅花,不喜歡經不起風雨的桃李;愛磊落的蒼松,堂堂直節的勁竹,不喜歡那瑟縮在寒風裹的秋瓜和凍芋。《梅花》是他用比喻手法,借頌梅花以喻自己不畏強暴的性格。 梅 花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④ 這首詩脫胎於南朝陳蘇子卿《梅花落》壹詩。原詩是:“中庭壹樹梅,多葉尚未開。只言花是雪,悟有暗香來”。⑤ “數枝”,《詩林廣記》作“壹枝”。“淩寒”,迎著嚴寒的風。“遙”,遙遠。“為”,因為。“暗香”,幽香。前兩句話,借喻梅花,寫出自己的孤獨無援,墻角有數枝臘梅,迎著凜冽的寒風,靜悄悄的花開滿樹。後兩句憑著自己的視覺和嗅覺,寫自己的觀感。三句轉寫壹句,四句結到“為有暗香來”,這兩句是在描寫人們遠遠望去,知道不是白雪壓枝,而是梅花迎寒獨開,花白如雪。因此詩人說打老遠就知道它不是雪,原因是嗅到了它散發出的陣陣清香,知道這是冬梅開出的花朵。“暗香”用林逋《山園小梅》“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成語,形容梅花清香。宋陳正敏在《逐齋閑覽》中說道:“凡詩之詠物,雖平淡巧麗不同,要能以隨意造語為工”。 此詩詠園梅,構思與林逋《山園小梅》略同。林詩雲:“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亦詠園梅,而以梅花寄托隱士清高自賞情懷,所以其末聯雲:“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金樽。”墻角不引入註目的地方,生長著壹叢梅花;在這冰天雪地的寒風中只有它迎風開放。在老遠就知道那墻角白白的壹片不是雪,而是盛開的梅花,因為有清香散發過來。此詩則寫寒土氣節抒誌士情懷,所以突出這數枝處於墻角的梅花,其位幽徽,但淩寒獨開,倔強挺立。詩人贊美梅花色澤潔白,芳香清遠,引人矚目,令人聞知,不卑不亢,不由人不信服。所以此詩確乎工於『隨意造語氣善於推陳出新,而能意蘊含蓄,辭采清麗,平淡而巧麗,都見神情氣勢。短短四句二十字,情真意深,感人肺腑。可見,古代能流轉下來的多不是那些應制詩,而是那些詩人嘔心瀝血,將自己的情感溶入詩句的佳作。 其實對花的欣賞也有特殊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還有很多不同的感受,也許自己從花中感嘆自己的人生。在百花雕謝的寒冬,只有梅花在冰天雪地中與寒冷和風雪抗爭著,不畏嚴寒,而且還能開出鮮艷的花朵,應該說它是花中的僥僥者。它不與別的花壹爭高低,盛開在群芳爭艷的春天。它收起了自己的驕容,不畏天寒地凍,在經歷了許多別人;無法忍受的風雪和嚴寒後,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我們做人也應該像梅花這樣,要敢於同艱難困苦作鬥爭,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梅花精神激勵著我們去戰勝困難。雖然說花並不是為了取悅於人類而綻放的,但是我們對花總有著非常自覺的審美意識,人們常說三沙壹世界, 壹花壹天堂氣由此也多少反映出人們審美的壹種主觀的趨向。 壹直以風雲、花草、雨雪、日月來作古詩中永恒的主題。特別是梅花,為眾多詩家所青睞。 獨山梅花 獨山梅花何所似,半開半謝荊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誌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艷帶寒日,漠漠速香隨野風。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顏色空。⑥ 詩中的景物顯得清幽雅潔,呈現超脫於世俗之外的美,而詩人的心便流連於此。王安石這壹類詩是帶有某種孤獨和清高意味的,保持著心態的平衡,因而在語言上,這壹類詩也寫得比較平和清淡。王安石詩的另壹特點,即表現的含蓄。透過清淡而含蓄的意境,詩人的內心隱痛還是可以感受到的。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尤以風韻美著稱,每當冬末春初,疏花點點,清香遠溢,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梅花在王安石心中已不僅僅是梅花,它還承載了詩人的寄托。梅花,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獨早,“萬花敢向雪中出, 壹樹獨先天下春。”花之君子“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梅花鬥雪吐艷,淩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激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雖然梅花綻放之季,天氣變化無常,但它卻依然獨傲吐芳。這也象徵了王安石自己的心態。 詩中沒有描寫梅花的枝葉和花朵形態,而是著意寫梅花“淩寒獨自開”的品格,寫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逭裏寫的梅花,正是詩人人格的化身。他變法的新思想沒有得到積極的響應,被迫辭職,所以遭梅花三首詩都有“獨”字還有“孤”字,表明了他十分孤立、孤獨。遭首詩正是以動人的藝術形象表達了詩人遭種思想品格和壹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其中“疏影”、“暗香”壹聯,素乘被譽為“警絕”。詩人從水中的倒影高梅,從虛處著筆,遣就多壹重意味,便於渲染靜寂的氣氛。疏淡的梅枝橫出斜逸於水上,香氣在空中若有若無地浮動,前者打破了縱的圓式,形成視覺上的平衡,富有畫面之美,後者又打破視界的局限,給人以身臨其境似的飄渺之感。而“水清淺”與梅枝的配合,更顯出,“神清骨冷”的情趣;“月黃昏”輿暗香的配合,也更顯得朦朧清幽,兩者***同構成了壹種清雅超逸的意境,傳連出詩人的人生意趣。 梅 花 白玉堂前壹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壹年壹度壹埽來。 這是壹首集句詩,即集合前人詩句而成。集句體詩,始於漢魏間詩人應璩、傅鹹,唐人稱為“四體”, 至宋時盛行。王安石最為擅長,能因難見巧,信手拈來,頃刻而就。遣首“梅花”絕句(《王文公文集》卷七九題作《送吳顯道》),系截取唐代和宋初四位詩人的詩句,經過巧妙組合,賦予新意,而又辭氣相屬,如出己手,無牽強奏和之跡,這也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白玉堂前壹樹梅”,出自唐薜維翰的《春女怨》,“白玉堂前壹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兒家門戶尋常閉,春色因何得入來?”(《唐人萬首絕句》卷十二)。“為誰零落為誰開?”乃是唐嚴憚《惜花》中的壹句“春光搏扔歸何處,更向花前把壹杯。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同前卷三七)。而“唯有春風最相惜”則是唐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中的詩句“水邊楊柳綠煙絲,立馬煩君折壹枝。唯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人萬首絕句》卷二五)。最後壹句“壹年壹度壹歸來”則出自宋初瞻光茂妻的《寄遠》,“錦江江上探春回,消盡寒冰落盡梅。爭得兒夫似春色,壹年壹度壹歸來。”(《宋詩記事》卷八九)。詩中既有“零落”又有“開”,表明了詩人對萬事萬物變化無常的感受,讓我們在看得到的零落草木的同時又欣賞到在明媚的春光下百花爭妍的景色。 王安石早年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達到了近乎無欲的境界,因而不為物惑,也不為欲望所左右,實現了真正的自由。他的道德可以說已經遠遠超出了壹般的文人的道德水準。事實上王安石是壹個感情豐富、性格開朗、風趣幽默的人。他的無欲既出於天性、又是嚴格自律的結果。他也並非為無欲而無欲,而是為了克服人性本身的弱點,進入壹個真正的自由境界。主要是借典故所包含的情緒色彩和象徵意蘊,來顯示輿烘托壹種朦朧迷離的內在心境,“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晚年的王安石心境確實有所變化,從傾向改造世俗社會轉向追求個體生命的價值,從為人轉向為己,個人的自由在他心目中更加重要。他已經超越了世俗與入世的分別,體會解脫的自在,體會輿融入自然的恬靜,進入壹個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