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絳雪的《四時山水詩》
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紅爐透炭炙寒風禦隆冬。
春 景 詩 (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鶯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鶯。
夏 景 詩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香蓮碧水動風涼,
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
涼風動水碧蓮香。
秋 景 詩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詩 (紅爐透炭炙寒風禦隆冬)
紅爐透炭炙寒風,
炭炙寒風禦隆冬。
冬隆禦風寒炙炭,
風寒炙炭透爐紅。
仔細看 絕了~~~
2.民國的四大才子是誰民國四才子
壹、多情才子―――徐誌摩
他那些膾炙人中的詩句至今被人傳誦。他那三十五個年頭的人生充滿變化與傳奇。正如他寫的詩句壹樣: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去彩。悄悄的我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去彩。
二、另類才子―――郁達夫
他性格怪誕多變,他的壹生跌宕起伏,他的情感奇譎支詭,可他的才學和創作卻是被大家所公認的。
三、性情才子―――邵洵美
他到底是怎樣的壹個人?如果妳了解了徐誌摩,大約也就了解了邵洵美。他們不僅長相相似,他們的心靈幾乎也相似。他們單純,沒有野心。他們天生是侍弄繆斯女神的,這是命運。他們曾經同樣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政治經濟,但他們誰也沒有拿到這個專業的文憑,而是壹頭鉆進了詩歌的領域。
四、抒情才子―――戴望舒
“撐著沒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壹個丁香壹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是他最著名的詩作《雨巷》的詩句,詩人戴望舒也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跋涉了四十五個春秋,但他沒有逢著那個丁香壹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他是壹位抒情詩人,壹個純粹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詩人。
3.描述才子的古句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贗,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納蘭性德的《金縷衣》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君此夜須沈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壹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然諾重,君須記。
4.民國清華四大才子民國四大才子:徐誌摩、郁達夫、邵洵美、戴望舒。
1、清華四大導師
研究殷商史的王國維;變法核心人物梁啟超;語言學家趙元任; "教授的教授"的陳寅恪。
2、清華四大才子
王國維、聞壹多、梁實秋、吳晗因各自在學術上的精湛造詣,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即被公認為清華四大才子。
3、清華的“四劍客”。
季羨林、吳組緗、林庚、李長之。
4、外文系“龍、虎、狗”“三傑”
“清華之龍”是錢鐘書,
“清華之虎”是萬家寶(即曹禺)
“清華之狗”是後來任南開大學外文系教授的顏毓蘅。
不過,錢鐘書似乎不喜歡這個雅謔。因為有北洋軍閥中的“龍虎狗三傑” 之稱謂(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
吳宓評價說:“自古人才難得,出類拔萃,卓爾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當今文史方面的傑出人才,在老壹輩中要推陳寅恪先生,在年輕壹輩中要推錢鐘書,他們都是人中之龍……”
從此,錢鐘書“清華之龍”的聲名便不徑而走
5、文學院 “三才子”
錢鐘書、夏鼐和、吳晗。
其他說法還有很多,應當說以上說法是影響大的、公認的。
5.民國時期關中四大才子民國四大才子:徐誌摩、郁達夫、邵洵美、戴望舒。
徐誌摩(1897.1.15~1931.11.19),現代詩人、散文家。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人。徐誌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誌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誌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壹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蔭生、阿鳳,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郁達夫精通五門外語,分別為日語、英語、德語、法語、馬來西亞語。代表作《沈淪》《故都的秋》《春風沈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曾經與徐誌摩作為同班同學。曾與魯迅創刊合編《奔流》。
邵洵美(1906—1968),祖籍浙江余姚,出生於上海,出身官宦世家。新月派詩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譯家。1923年初畢業於上海南洋路礦學校,同年東赴歐洲留學。入英國劍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1927年回國,與盛佩玉結婚。1928年開辦金屋書店,並出版《金屋月刊》。1930年11月“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成立,當選為理事,並任會計,1933年編輯《十日談》雜誌,並發表第壹篇小說名為《貴族區》。1934年編輯《人言》雜誌。1936年3月至1937年8月主持《論語》半月刊編務。 晚年從事外國文學翻譯工作,譯有馬克·吐溫、雪萊、泰戈爾等人的作品。其詩集有《天堂與五月》、《花壹般的罪惡》。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後曾用筆名戴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男,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浙江省杭州人。戴望舒原名戴朝,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遊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後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