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離騷》
陸龜蒙(唐)
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閽。
豈知千麗句,不敵壹讒言。
譯文:屈原寫出《天問》《招魂》這樣膾炙人口的佳作,卻仍無法將他的心意傳達至君王面前。
哪裏知道再奇麗的詩句,終究抵不過那小人的壹句惡意重傷啊。
2、《端午》
文秀(唐)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譯文:傳統節日有壹個是端午節,這是誰規定的,自古以來就有傳言說是為了憑吊屈原。我站在楚江上俯瞰著空茫茫的大海,卻為屈原被冤枉而感到惋惜。
擴展資料: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漢王朝定都關中後,便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楚辭”的不斷傳習、發展,北方的文學逐漸楚化。新興的五、七言詩都和楚騷有關。
漢代的賦作家無不受“楚辭”影響,漢以後“紹騷”之作,歷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詩句抒發自己胸中的塊壘,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這是屈原文學的直接發展。
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跡為題材的詩、歌、詞、曲、戲劇、琴辭、大曲、話本等,繪畫藝術中如屈原像、《九歌圖》、《天問圖》等,也難以數計。
所以魯迅稱屈原作品“逸響偉辭,卓絕壹世”,“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詩經》)以上”(《漢文學史綱要》)。著名詩人郭沫若曾為其編劇《雷電頌》,以紀念其事跡。
屈原作品想象最為豐富,詞采十分瑰麗。《離騷》中大量運用神話傳說,把日月風雲,都調集到詩篇中來,使辭采非常絢燦,他還突出地描寫了三次求女的故事,以表達自己執兼比興”。
他善於用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惡木穢草,以喻小人,通過比興手法把君王信讒、奸佞當道、愛國誌士報國無門的情景,寫得淋漓盡致。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風調激楚,是屈原楚辭風格。
屈原由於受霄小的排擠陷害,使曾經對他十分信任並依靠他變法圖強的楚懷王,對他產生懷疑以至疏遠放逐;楚襄王當政後,更為昏庸,朝政日益腐敗,楚國面臨亡國的危機,而對屈原這樣的愛國誌士迫害有加。屈原正直的性格,高潔的人格,愛國的行動,反倒都成了罪過。
他將自己滿腔憤激的情緒,發而為詩,形成了激楚的情調。這種激楚的情調,在《九章》中表現得十分強烈。
百度百科-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