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澱,是壹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動著中華民族的前進、發展。正是靠著這種精神,億萬中華兒女迎來了嶄新的壹天。這壹天,中國向世人發出了最雄壯的聲音,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了,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最深刻的變革;改革開放成效顯著,使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居世界首位,令億萬中國人信心倍增;我國申奧成功,又使無數中華兒女為之驕傲、自豪。也正是靠著這種精神,中國迎來了航天史上的最光輝的篇章。
2003年10月15日,壹個永遠值得記住的日子,我國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在繞地飛行14圈後成功返回。它是我國航天史上的又壹裏程碑,它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獨立發射載人航天器的國家。而這壹切的壹切,都源於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時代在前進,歷史在發展,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新的時代在呼喚著青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需要青年為之奮鬥。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需要壹批具有民族精神的高素質人才。而我們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祖國的繁榮昌盛需要我們的建設,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的努力。這個時代在召喚著我們,召喚我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如今,我們已是壹名高中生了,在學習中,從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現實中,我們領略到了我們國家偉大的民族精神,我們也明白了肩頭擔負的重擔。我們要勤勞勇敢,我們要發奮圖強,我們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去學習,去積蓄力量。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翺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擊,用科學文化知識豐滿羽翼,武裝自己,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好準備。讓我們弘揚民族精神,響應時代的召喚,做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接班人。
弘揚民族精神 肩負歷史重任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民族精神是壹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壹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國是世界上唯壹壹個歷史悠久而又連綿不斷的國家,在五千多年的社會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壹、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國是壹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應加強對青少年壹代的培養。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學校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壹項重要任務,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落實在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使青少年具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責任感,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勇於承擔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
壹、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才能培育民族精神
我們知道,單純地對學生說教是不會有好效果的,同樣單純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說理,也難以使學生產生有原則、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愛之切”正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應著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使他們知道應該怎麽做、明白為什麽要這樣做。如發生在美國轟炸南聯盟中國大使館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我趁此機會讓學生觀看電視,收集有關新聞報道,激發他們的愛國激情,發出了“中國人民不可欺”的強烈心聲。同時,又讓他們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勵他們“為中華崛起讀書”以實際行動來聲討美國的暴行。這樣,無疑對學生進行了壹次有血有肉的愛國主義教育。我 國工程院副院長師昌緒、著名的航天專家莊逢甘、核物理學家王淦昌等曾拒絕外國提供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國,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奉獻著熱血,奉獻著青春,奉獻著生命。他這種熱愛祖國,把祖國利益放在高於壹切的位置,為祖國的富強、發展和進步而奉獻畢生精力的精神感染著我、引起了我們對如何熱愛祖國,如何為之奉獻作更深入的思考。增強民族凝聚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壹戰線,把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壹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上來,引導和凝聚到祖國統壹、繁榮和富強作貢獻上來,培育民族精神。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愛國情操:
(1)積極發揮課堂主渠道教育作用
(2)大力宣傳當今的先進典型
(3)定期舉辦教育報告會
(4)以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紀念日為契機,開展系列教育活動
(5)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
(6)組織觀看優秀教育影視片
(7)充分發揮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
(8)重視環境的教育熏陶作用
二、自強不息才能體現人生價值
弘揚民族精神,堅持自強不息,發憤學習成才。重視學習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當前席卷世界的信息革命、知識革命和學習革命的迫切要求,是十分難得的學習時機。抓緊壹切時間,利用各種機會來充實自己、奮發成才,是國家的要求和親人的期盼,也是每壹個學生必須牢牢記住的主要任務。只有自己學業搞好了、本領增強了,才能真正成為有用於國家、有功於社會的棟梁之才。學習是壹件既非常艱苦、又充滿快樂的事,必須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專心致誌、鍥而不舍。同學們在欽佩羨慕航天英雄楊利偉同誌和重奪世界冠軍的女排姑娘時,更要想到他們付出的艱辛汗水,努力學習他們自強不息和十年磨壹劍的精神。校園生活日益豐富多彩,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塑造比勤奮、比刻苦、比創造、比成績的優良學風,通過大家的努力把校園建設成為清新純潔、朝氣蓬勃的壹片凈土,建設成為弘揚社會正氣、涵養高尚氣節的精神家園。我們知道壹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使自己的壹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讓我們像“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兩彈元勛”鄧稼先那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幹,發揮聰明才智,為祖國繁榮、民族振興的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
三、培養良好的意誌品質才能肩負歷史重任
堅強意誌的前提是有誌氣。學生只有樹立遠大的誌向,才能激發火壹般的熱情,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沖破層層阻力和障礙,為實現自己的誌向而奮鬥。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堅強的意誌不可能形成於壹旦,更是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應當幫助學生把遠大的誌向與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聯系起來,從小事做起,把完成每壹項學習、工作任務都視為向遠大目標邁進了壹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壹個小困難都當成“幹錘百煉”磨練意誌的考驗。我對教室地上的壹個粉筆頭,壹個小紙片,作業中錯的壹個符號都不放過,進行嚴肅認真的教育並和鍛煉自己意誌聯系起來,遇到學生哪怕有了壹點點進步, 及時給予鼓勵。由於意誌品質是意誌在不同人身上的具體表現,具有個別差異,因此,對意誌品質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對於行動中常表現出盲目性和獨立性的學生,應加強自覺性教育;對於行動中常優柔寡斷草率決定的學生,要培養他們果斷性的品質;對於見異思遷、虎頭蛇尾、缺乏毅力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的堅韌品質;對於任性、怯懦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的自制力。這樣有了良好的意誌品質才能肩負歷史重任。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發揚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作為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主陣地的學校,應把學生民族精神的教育納入思想教育和日常教學之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將承擔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我們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在學生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