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以規矩為話題的高中作文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是壹句廣為流傳的老話,也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它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壹定規律。 什麽是規矩呢?規,就是圓規,矩,就是直尺。沒有圓規,就不能畫圓;沒有直尺,就不能成方,這是老幼皆知的常識。同樣道理,壹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也應該要有“規矩”,否則是不行的。 學校有學校的秩序,工廠有工廠的規章,部隊乃至國家都有各自的紀律和法規。如果沒有“規矩”,學校怎麽能進行正常的教學,工廠怎麽能維持正常的生產,部隊怎麽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揮自如?國家又怎麽能團結安定呢? 在歷史上,無論是治理軍隊,還是治理國家。都有壹定的規矩。周公制訂的“周禮”就是壹種規矩,商鞅變法也是由於制訂了壹系列的“規矩”才得到了成效,劉邦的約法三章,諸葛亮入蜀後所制訂的許多法令,這也都是規矩;孫子、吳起、韓信、諸葛亮之所以成為流芳百世的軍事家,不也是與他們在治軍時號令嚴明的有規有矩分不開的嗎? 相反,如果沒有壹定的規矩,最後所得到的就是失敗,這在歷史上也是不乏其例的。東漢末年,法律在當時已不起什麽作用了。皇帝可以用官職賣錢;官吏對上阿庚奉承,對下巧取豪奪;貪汙、腐化有功,清廉方正卻要被貶;豪強的子弟、門客犯了法照樣可以逍遙法外。結果如何呢?東漢王朝滅亡了。 可能有人會說,搞科學是不是壹定非有規矩不可呢?在科學上,後人推翻前人的理論,新秀打破過去的規矩,這是很常見的。但是,這是否說明“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對科學就不適用了呢?我想倒也未必。 在科學上,舊的規矩被打破,這是可能的。伽利略的落體理論就打破了亞裏士多德的理論,哥白尼的“日心說”也打破了“地心說”這壹規矩,但是,這同“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並不矛盾。因為,所謂規矩,只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科學上的理論,或者說科學上的規矩是對自然界客觀規律的反映。亞裏士多德的理論和“地心說”沒有正確地反映客觀事實,它們並不是什麽規矩,或者說,是壹種錯誤的規矩,因此打破這壹規矩並不意味著規矩的無用,而是更加說明了規矩應當是正確的。而只有真正的規矩才能成方圓,才能使事物規範化。 總而言之,“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能在很多方面給我們以啟發,在實現四化的征途上,我們也要建立規矩,我們也要遵守規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治理好學校,才能治理好工廠,才能治理好各級機關、部門乃至國家,我們的四化建設才能得以實現。 (2)無規矩不成方圓 古人雲:“無規矩不成方圓。” 規矩是人類生存與活動的前提與基礎,人們總是要在規與矩所成形的範圍內活動。人們要遵守規矩,只有這樣才能讓國家、社會、個人更好地發展與進步。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規矩。國家作為壹個民族的代表,更要以身作則,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都要遵循壹個規矩——和平對外,熱愛本國人民。萊蒙特曾說過:“世界上的壹切都必須按照壹定的規矩各就各位。”切不可讓規矩為自己的意誌為轉移,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否則就會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我們必須遵守組織的規矩,否則壹切都將陷入汙泥中。”這樣國家的對外開放將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將如何得到保證?國家的經濟發展又該從何談起呢?由此可見,遵守規矩是走向成功的保證。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規矩。社會作為國家的組成部分,社會的進步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繁榮富強,社會只有遵循規矩才能讓自己更好地為國家的建設事業服務。如果社會脫離了國家,放規矩而置之不理,壹意孤行,這將如何把處於統帥地位的整體——國家的優勢得到最大的發揮?這樣壹來,想要追求進步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守規矩是壹切美好事物的基礎,也是社會進步的前提。 個人的潛力發展離不開規矩。人作為社會和國家的主體,直接決定著國家與社會的前進方向,個人只有尊重客觀規律,遵守規矩,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並在奮鬥中磨練自己的意誌,吸取失敗的經驗,不斷充實自己,讓個人的潛力達到最大的發揮。如果違背了規律,違反了規則,那麽必將收到客觀世界“美好的回贈”這樣人與社會,與國家如何得到協調發展呢?因此我們呼喚遵守規矩,尋求發展。 當然,我們強調遵守規矩,但並不等於墨守成規,麻木遵從。我們要帶上創新的思想打破成規陋習,追求正確的思想解放,對舊事物進行改革創新,促進新事物的發展,做到遵守規矩與創新相融,促使個人、社會、國家的進步與發展。 讓我們帶上創新的背禳出發,踏著規與矩成形的軌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