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晨景的詩句

描寫晨景的詩句

宿雲鵬際落,殘月蚌中開

詩人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春天早晨,宿雲漸漸消散,大鵬自天際而下。天空晴朗,月亮漸圓,就好象蚌慢慢張開壹樣。這裏詩人借助聯想,見雲收而聯想鵬落,見月而思及蚌開,把雲斂月圓的清晨寫得極富於生機。

註:鵬,大鵬鳥,《莊子·逍遙遊》寫大鵬有“翼若垂天之雲”之句。蚌,軟體動物,蚌殼內有珍珠層,或能產珠,古人認為月亮的盈虧與蚌蛤的虛實相統壹,月圓時蚌蛤實,月虧時蚌蛤虛。所以詩人才有由“殘月”而生“蚌中開”的聯想。

猿吟山漏曉,螢散野風秋

山中猿猴叫嘯,滴水計時的漏刻報曉。山野裏秋風吹過,螢火蟲亂飛,壹片曠遠的秋色景象。詩人用漏盡映襯曉來,具體、準確、自然。

註:漏,漏壺的簡稱,借指時刻。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

空曠遼闊的江面上,春潮翻湧,白浪翻騰。綿長碧綠的峰峰巒巒,經壹夜春露滋潤,拂曉便顯得更加青翠欲滴。整個畫面絢麗,色彩明快。

註:岫,山峰。

野霧連空暗,山風入曙寒

早晨起來,整個曠野霧氣彌漫,灰沈沈,迷朦朦,天空昏暗。山裏的涼風吹來,使人感到陣陣寒意。“暗”和“寒”字的運用,壹語雙關,不但道出當時的環境特征,更反映出詩人被貶,遠行他鄉的悲涼心情。

空濛巖雨霽,爛熳曉雲歸

山中迷茫的細雨已經不下了,煙霧也開始消散;天邊的曉雲變得絢麗鮮明起來,太陽就要升起了。這裏詩人描繪出了山雨初晴,旭日將出時的黎明前的那種朦朧而清新的景象,有壹種勃發向上的力量。讀之令人精神振奮。

註:空濛,細雨迷茫的樣子。霽,雨止。

野涼疏雨歇,春色遍萋萋。魚躍青池滿,鶯吟綠樹低

清晨雨過天晴,郊野的涼氣疏散,草木青翠繁茂,顯示出春的生機。青池水滿,魚兒歡快地跳躍。綠柳低垂,黃鶯宛轉地啼鳴。雨後的春色清新明麗,生機盎然。可以想見詩人當時目睹此景時的欣喜。

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楊柳散和風,青山淡吾慮

終年束縛在官署,清晨來到郊外春遊,

頓覺心曠神怡。楊柳送來的徐徐和風令人舒暢,靜謐的青山使我的憂慮淡薄。作者描繪了壹幅清晨郊野的清新、寧靜、明麗的春色丹青。曙光初照,微風習習,垂柳

搖曳,青山含翠,清爽怡人,美不勝收。相形之下,作者對官場的厭惡倦怠之情,便不言而喻了。

註:吏舍,官署。跼(jú),拘束,束縛。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微微細雨夜間悄然來過,春草在不知不

覺中萌生。詩中蘊含著詩人對早春細雨的脈脈情意,浸潤著生機盎然的春的氣息。接著詩人滿有情趣地描繪早春清晨壹個短暫時刻的山中景物——青山忽然在壹片晨

曦中清亮起來,鳥雀圍繞著屋舍喳喳地歡鳴。多麽清新、悠閑、寧靜的畫面,浸透了作者對幽居獨處的滿足和喜悅之情。

泄雲蒙清晨,初日翳復吐

拂曉的雲霧,使天色朦朧暗淡,被遮蔽的旭日,沖破雲層,又吐出了萬道霞光。這裏描摹了天光剛破曉,浮雲突然遮住旭日而朝陽又以磅礴之勢突破雲層的景象。詩人工於煉字,壹個“吐”有力地渲染出紅日噴薄而出,行雲遮不住陽光的氣勢。

註:泄,出的意思。翳(yì),遮蔽。吐,露出。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兩句詩寫秋夜拂曉前的景色:月落以後,大地漸暗,飛螢閃著星

火,仿佛提燈自照。竹林之外,小溪旁邊,水中宿鳥結伴相呼,新的壹天即將開始了。詩人因“萬事幹戈裏”,而慮及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坐臥不安,徹夜未眠。眼

前的流螢、水鳥,更鮮明地襯托出詩人的孤寂心情。“自照”為詩人有感孤棲,“相呼”為詩人心傷無侶。以外物寫人情,妙絕。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秋高氣爽,千家山

郭,靜靜地沐浴在朝暉之中。面對著青山,日日獨坐江樓。日夜都有漁人在泛舟捕魚。清秋的燕子,依舊飛來飛去。舟泛、燕飛是常見人情物性,但久居他鄉的詩人

見之,偏覺愁增。“還”,“故”表示了詩人厭倦之情。詩句借漁舟之泛泛,燕子之飛飛,寄托自己飄蕩江湖,無所歸宿的感慨。

註:坐,置身。(翠微,縹青的山色。信宿,隔宿,意謂天天如此。沈沈(fàn),飄浮的樣子,即“泛泛”。

曉月暫飛高樹裏,秋河隔在數峰西

拂曉時分,詩人踏上旅途,山回路轉,隨著視覺的變換,方才透過大樹的縫隙窺見的朗月,忽而又暫時飛匿於高樹叢中。曙光漸升,銀河漸漸流散,被遮隔在群峰之西。詩句對仗工整,意境優美,展現出壹幅曉前石邑山幽靜冷清的畫面。

南登秦望山,目極大海空。朝陽半蕩漾,晃朗天水紅

從南面的秦望山登臨,站在山之巔,遙望東方的大海,無限空曠。火紅的朝陽從蕩漾的海水中露出半個笑臉,紅光四溢,映照得水天壹色。詩人描繪了海上日出所特有的奇景異彩,壯麗至極,堪稱寫海上日出的佳作。

註秦望山,山名,在浙江省紹興縣東南。極其險峻“為眾峰之傑,陟境便是”。晃朗,明亮貌。

岸虛深草掩,波動曉煙輕

兩岸碧綠的青草掩映,似斷似缺。水上所見的晨霧浮動,暗度輕飄。兩句組成壹幅生機盎然的小鄉晨景圖。“輕”字把晨霧的如煙飄浮之態寫出。

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卷入小單於

時序已入深秋,邊地的黎明別有壹番情調:濃霜滿地,榆葉雕零,晨星寥落,殘月在天,角聲悲涼地回蕩著。天空的群雁因秋風卷來《小單於》的悲涼曲調而低回流連,盤旋不度。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詩句寫了春晨的情景。天色朦朧欲曉,人似睡未睡。醉人的花香,啁啾的鶯語陪伴逸臥的詩人。選取春晨人處於朦朧時的特定場景,聽覺、視覺、嗅覺相結合,表現了春晨生機勃勃,人帶壹絲慵意的怡然自得的意味。

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

東方欲曉,天際微明。詩人醒來,慢慢起身,懷著惝恍的感覺望著高空的銀河,此時壹陣吹笙之聲傳來耳中,黎明前的幾絲寒意還未散去。面對此時之景,撩起了詩人追憶往昔的壹片柔情。

露白風清夜向晨,小星垂佩月埋輪

東方漸露曙色,晨風清涼宜人草叢落滿白露。夜空中的殘星,如衣垂上的佩玉,閃爍著晶瑩的光茫。那輪彎月,早已西偏,變得有些昏暗淺淡,天快要亮了。詩句描寫黎明前的夜色,清新秀麗,頗有詩境。

註:向,近。

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壹時紅

東方破曉,旭日東升,萬道霞光倒映在水中。茫茫天際和

廣闊的水面都紅彤彤壹片。詩人為我們描摹了壹幅水邊日出的彩色畫面。極寫了日出時海水與天光的美麗景致,歌頌了大自然的美好。詩句淺顯平易,讀來上口。又

“天”、“水”的復沓,將天光水色合為壹體,更使美景相融。

雞唱未沈函谷月,雁聲新度灞陵煙

函谷關夜空中的星鬥未殘,寒月未沈,遠處已傳來了雄雞聲聲的報曉之聲。灞陵上空的煙霧繚繞,南歸的群雁,在濃濃的煙霧中啾啾壹掠而過。詩寫長安附近清晨所見,很有氣魄。

旭日銜青嶂,晴雲洗綠潭

夜幕謝去,旭日東升,含山銜嶺。晨光透霧,滿池蒼綠,白雲朵朵,倒映在碧綠的潭水中,如條條輕紗,滌凈了壹池綠水。詩人用擬人的手法描繪出紅日登峰、雲白潭綠的晨景。讀來余味裊裊,饒有情趣。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

霧氣漸收,透出青山隱約的輪廓。晨曦微露,天際的繁星也漸稀少。作者抓住山霧、晨星兩種景物,描寫出混沌初開般的晨景。壹“收”、壹“稀”,標明了由夜到晨的漸變過程。詩句清晰、明朗,富於動感。

庭際高梧凝宿霧,卷簾雙鵲驚飛去

房屋前高高的梧桐樹葉之上,凝結著昨夜的清露。竹簾卷起,壹雙喜鵲驚飛而去。詞寫清晨時霧籠鵲飛的情景,突出了靜的感覺。

註:宿霧,夜裏下的霧。

月華收,雲淡霜天曙

月亮落下去了,烏藍的空際飄動著幾縷薄雲,天將破曉,涼風冷氣帶著寒意。句中就落月、淡雲、霜天幾種景物加以淺墨白描,表現出壹派淒清空寂的氣氛。

晝陰重,霜雕岸草,霧隱城堞

寒冷淒清的秋日,陰雲密布,岸邊枯蔫的衰草鍍上了壹層薄霜,霧靄濃籠,隱沒了城上的女墻。這裏濃墨重染,描繪了深秋蕭條、冷寂的霜霧景象。

註:堞(dié),城上矮墻,亦稱女墻。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轆牽金井

詞句描繪了秋晨景色。皎潔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棲息的烏鴉。壹大早,井邊傳來了汲水的聲音。屋外發生的這些事情,都為夜不安眠的人所感知。這裏簡筆勾出從夜到曉外界景物的不斷變化,畫面的背後暗示著愁思不眠人的心境。

註:轆,即井上的滑車,是用於汲水的工具。

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斜

夜間落了壹場小雨,拂曉天色轉晴,碧空萬裏無雲,空氣新鮮、濕潤。壹對對燕子在清爽的晨風中自由地遨翔。句中景中含情,以雙飛的燕子象征著主人公歡快、激動的情緒。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鬥

悠轉嗚咽的號角聲劃破長空,把詞人從黎明中喚醒。東方發白,天

色已亮,她仿佛覺得更漏的滴水聲越來越快,仿佛看到了天空的鬥轉參橫,新的壹天開始了。這是詞人醒來躺在床上憑著聽覺和視覺的感受,而構制出的壹幅帶有淒

惋情調的黎明圖景。“催”字用得妥帖,不僅明顯地分出了長角聲、短漏聲的層次差別,而且清晰的漏聲襯托出環境的寂靜,和人物心裏的清冷。

註:牛鬥,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鬥宿、牛宿。《宋史·樂誌》說,天亮時,鬥星回轉,參星橫斜。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

這是描寫清明節前夕雨後的晨景。清晨,新綠的花木上凝

聚的顆顆晶瑩露珠不時地滾動下落;吸飽春水的梧桐,碧玉妝成,它的新枝嫩葉又長了好多。這充滿生機的春意是多麽的喜人,多麽令人神往。這裏前兩句語出《世

說新語》,但能運化自然,不見餖飣的痕跡,因為古人成句恰與眼前景物相貼切。“流”字表現了雨後夜露的濃重,“引”字展示了蓬勃向上的春意,也表達了詞人

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註:引,生長。

霽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

這裏彩墨輕勾雨霽天朗,東方欲曉時空際出現的清麗景色。風

吹雲動,綺霞散碎,映襯天邊。曉月仍是那麽明亮,透過稀疏的林木,只能望見寥寥的幾顆晨星,仿佛是懸掛在樹枝上的殘燈。句中運用靜觀直照式的寫生手法描繪

景物,把瞬間捕捉到的視覺可感的色彩再現出來,創制出神貌肖似的畫面。

壹鉤新月淡於霜,楊柳漸分行。征塵厭堆襟袂,雞唱促晨裝

天色將曉,新月如鉤,還在閃爍著淡淡的微光,漠漠平林,漸漸分清楊柳的樹趟。雄雞報曉,行旅中的遊子又穿上了那件堆滿征塵的服裝。這裏隨著晨光漸展,現出不同景色,表現遊子行旅中的活動,語語有情,層層波瀾。